分享

眼高手高

 无名小兵 2012-12-21
眼高手高

摘自每日甘肃    作者:徐全利

   几位朋友相聚,聊及“眼”和“手”的关系,言来语去,生发出了许多感慨。
   一个人在事业上是否能成功,除了本人的素质和机遇外,能否把握好手和眼的关系十分重要。这里的眼,是指人的眼界、眼力、目标;手,则是指人的能力。从以“眼”和“手”组成的成语看,眼手协调的有“眼尖手快”“眼疾手快”“眼明手快”“手疾眼快”“手眼通天”;眼手不一的则有“眼高手低”“眼高手生”“眼高手拙”等。事实上,眼和手有四种情形:眼低手低;眼高手低;眼低手高;眼高手高。
  “眼低手低”,必无作为,不说也罢。怕的是“眼高手低”,志大才疏,还往往自认怀才不遇,总是抱怨生不逢时,不能安下心来做事情,若能把自己的心气往下放一放,也许会好得多。“眼低手高”,说来一般人不会信,都认为手高的人自然眼高,殊不知他们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因而难免会摔跤。最高明的是“眼高手高”,他们定是人中豪杰。
  “眼高手高”,似乎“高不可攀”,实则在于“脚踏实地”。且说楼庆西吧,他1952年从清华建筑系毕业后留校任教,恩师梁思成教导说,学什么都要眼高手高。1960年左右,因为经济困难,用的纸很差,楼庆西用铅笔打了稿子以后拿给梁先生看,他戴上老花镜一看就在图上画了一个个红圈。原来,那接头接得不太顺。楼庆西回去修改完后,才能画到正式的纸上。梁思成说:建筑不是你说话说出来的,不是你画画画出来的,是一砖一瓦盖出来的,你图纸上错了一厘米,在现实里头可能就错了一米,所以一定要严谨。楼庆西的成功,最获益的就是恩师梁思成那“眼高手高”的教导,以及梁思成身上的严谨学风,可谓“名师出高徒”。
  再看作为日本政治家、小说家的鹤见佑辅,对类似于“眼高手高”的阐述。1928年,鲁迅翻译出版了他的杂文集《思想·山水·人物》,并特意提到其中的《论办事法》一文,认为虽然“是极平常的一篇短文,但却很给了我许多益处。”文中先后讲道:一说到英雄之流,就似乎是很大方的,但从他们的日记之类仔细一研究,实在倒是颇为用意周到的、细心的、不糊涂的人们,都是小心于细事的。凡读拿破仑传记的人,就知道他虽至粮秣之微,也怎样地注意。不过他们的眼虽在毫厘之末,其心却不忘大处高处的达观罢了

    眼界不高,是狭隘的;动手不高,是平庸的。一个人的眼和手怎样协同一致,尽力达到“眼高手高”?先看清自己的实力,再确定自己的目标,能把才华和能力放在和自己眼力心力同一水平上,则是人生之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