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归纳多则材料审题立意

 liubaoliang 2012-12-21

梳理归类见分明

      ——如何归纳多则材料审题立意

多则材料审题立意一直是难点,如何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于乱麻中梳理头绪?就需要归类整理。刚刚教完高三,有许多感悟,略加梳理,希望能给各位同仁尽微薄之力。

我们把多则材料审题立意归为两类:同向型多则材料和异向矛盾型多则材料。

第一类:同向型多则材料

例一:2010年宁夏卷

有一种热带观赏鱼,在小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只能长到三寸来长,然而把它放在大水池里,不到两个月就能长到一尺长。

狼是一种好奇心很强的动物,它们对周围环境总是充满好奇,从而不断体验,发现食物,躲避危险,顽强地生存下来。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随机挑出一批学生作为“最有前途者”,然后将名单交给班主任,由于老师对这些学生寄予更大期望,八个月后,学生的成绩有明显提高。

以上现象启示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

三则材料都说明了人才成长是有规律的。

例二:2009全国2卷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送给妈妈一双袜子,妈妈说:“我这个年纪怎么能穿红袜子呢?”大家都说是红色而道尔顿看到的却是蓝色,他感到自己色觉有问题。他研究了两年,1794年发表论文《视觉之异常》,将这种疾病称为色盲症,填补了医学理论上的一项空白。

日本商人安藤百福看到拉面摊前常排着长队,已经破产的他感到这是一个创业机会。他买了面粉和食油,在小屋里每天干20个小时,实验了一年,1958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包方便面。这一新产品的开发带动了一个新产业。

法国年轻的家务杂工乔利,不小心将灯油滴到熨烫的衣服上,他只好白干一年来赔偿。后来他发现被煤油滴染的地方,不仅没脏反而把陈年污渍也清除了。这个发现促使他研制出干洗剂,改革了传统的洗衣技术。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这三则材料都是大与小,多与少的关系。涉及到舍与得的问题。

第一类:异向矛盾型多则材料

例一:

志愿军英雄马玉祥曾说:“我不是什么英雄,当年在朝鲜战场上我是个兵,后来转业到地方,我也是个‘兵’,现在离休了,我还愿当个老‘兵’,这辈子我掂量自己,只要够个兵的份量就心满意足了。”

拿破仑说:“不想当元帅的兵不是一个好士兵。”

请你联系时代的特点就上面两个名人的话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议论文或记叙文。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主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两则材料谈的都是理想和自我价值的问题,但看法迥异。对马玉祥的话,应抓住关键的一句,“这辈子我掂量自己,只要够个兵的份量就心满意足了”,理想的确立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在普普通通的岗位上照样能干出成绩来,能实现自身的价值,要正确理解“兵的份量”的具体内涵。而对拿破仑的话我们要作具体分析,不宜笼统地肯定或否定,想当元帅的兵是有目标有理想的,但要明确为谁而当、为什么要当元帅这些问题,才能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可立意为:人生既要有拿破仑那种雄心壮志,也需要马玉祥那样甘于从平凡做起的精神,因为任何雄心壮志的实现,都离不开脚踏实地地苦干。

例二:有两块蛋糕,有贪婪心的人说:我得马上吃了它,我饿坏了。

 有感恩之心的人说:我得马上把它送人,比我饥饿的人还有很多呢。

有涵养的人说:我可以先吃掉一块,然后用另一块去换一点鲜花。

 有商业头脑的人说:我得先做广告,然后高价卖出去。

全面理解材料结合一个侧面立意,不少于800字.

分析:1.可以围绕材料整体立意为“面对物质诱惑”,不同特点的人,态度是不一样的;

2.也可以围绕其中的一个侧面来立意,比如“应该抛弃私心,心怀感恩之心” ;

可以立意为“面对物质诱惑,也要追求精神生活” ;

甚至可以立意为“将蛋糕做大做强,值得提倡”等等,充分体现新材料作文的开放性与灵活性。

例三:阅读下面的语料,按要求作文。

在一个网络论坛里,某人发了一个帖子,向网友请教。帖子的内容是:对一个事物美的感受,与对这个事物的熟悉程度,二者有什么关系?下面是三个网友的回复:

网友行板如歌:对事物越熟悉,感受到的美越深刻、全面。

网友清风明月:对某个事物全然不知,带着无比的神秘去想象,得到的美感最强烈。

网友一树寒梅:对事物不可不知,也不可全知,在半朦胧半真切的情况下,得到的美感最强烈。

三个网友的不同回答引发你想写什么?请全面理解材料内涵,也可以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作文。

分析:本作文虽然是一个材料作文,但实际上可以转换成一个话题:对事物的熟悉程度与对美的感受的关系。材料的关键词是“熟悉程度”和“美的感受”。从“对一个事物美的感受,与对这个事物的熟悉程度,二者有什么关系?”这一句话可知是关系型作文,即让考生谈熟悉程度与美的感受的关系。

准确的立意角度:1.整体上谈:对事物的熟悉程度不同,都能带来强烈的美感。2.就某一个网友的观点谈自己的看法: (1)越熟悉,美越深刻;(2)全然不知凭想象,美感强烈;(3)半朦胧半真切,美感强烈。)

通过分类梳理,让学生明确同向型多则材料需找共同点。异向矛盾型多则材料抓住一方作为观点,另一观点作为被批驳的一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