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琉璃鉴赏

 海外寻瓷翁 2012-12-25
古代琉璃鉴赏(馆藏精品)

蜻蜓眼琉璃珠(春秋晚期)

    收藏: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长: 22.1 mm 直径: 12 mm 重: 8g ,球形,两端略平,中有圆孔。浅蓝绿色底,镶嵌有24个白边深蓝圆点,酷似蜻蜓眼。出土于太原金胜村,为同批出土13颗中形体最大者,制作精美。

 

古代琉璃鉴赏(馆藏精品)

原始琉璃珠管(先周-西周)

    典藏:周原博物馆,珠径8-10 mm ,管长18mm, 直径 4mm ,先周、西周墓葬中出土的原始玻璃器(料珠),出于陕西扶风县。这些料珠有瓷白色、天蓝色和麦绿色三种,呈圆珠、橄榄和管状,为最早的铅钡琉璃。

 

 古代琉璃鉴赏(馆藏精品)

翠绿色琉璃印(战国)

    收藏:阜阳市博物馆,高 9 mm,边长9 mm,出土于安徽阜阳县城西郊,壇形鼻纽,印面方形,纽部有圆形穿孔。印呈翠绿色,表面粗糙有麻点。印面有边档,字迹已不清。此印章为罕见的玻璃器。

 

古代琉璃鉴赏(馆藏精品)

浅绿色琉璃璧(战国)

    收藏:重庆市博物馆,直径119 mm,孔径38 mm,厚度3 mm,半透明浅绿色扁平璧,形制花纹为战国常见,出土时断为二块。

 

古代琉璃鉴赏(馆藏精品)

琉璃簪形器(战国)

    收藏:淄博市博物馆,长42-57 mm,径 6-16 mm,此批琉璃簪形器出土于山东淄博商王墓地,共17件,均为浅蓝色八棱形。分别为椭圆形饼头、圆形凹槽头、空心、实心的不同品种。部分表面蚀变白色,浅蓝色仍明艳如新,属铅钡玻璃系统。

 

古代琉璃鉴赏(馆藏精品)

镶嵌琉璃带钩(战国)

    从现有的考古发掘品中,可以证实我国春秋末期即开始生产料器,在文献中也可以找到其中的蛛丝马迹。《韩非子》记载“楚人卖珠”,琉璃珠在当时应该使极为珍贵的装饰品,或权贵的象征。《史记》记载吕不韦乃阳瞿大贾,贩贱卖贵而家累千金,贩卖这类奢侈品的利润甚高,他父亲就是做珠宝买卖,也曾说过利润可达百倍之多。故宫副馆长张临生先生于《琉璃工艺面面观》文中指出,“重利之下必有勇夫,交通险峻越关山涉水渡洋而来的进口琉璃珠华丽夺目,楚人生产的国产的铅钡琉璃珠,让东西文化交光互影。”
 人们一直认为自春秋至战国,中国琉璃生产以来,这一时期所造的都是琉璃珠,而随着吴王、越王佩剑的出土,以及近年发掘出的料剑饰,才改变了这种观念,但仍认为这一时期只是以生产小件琉璃。然而,从古籍之中可以找到一些非常之处,如《穆天子传》中记载的“采石铸器”应该于琉璃有关,既然提到“铸器”那就不是琉璃珠之类的小件料器了,必是成型成器的独立料器,但这一直是人们的猜测,并未发现实物予以证明。
  三国时的一本《胡琮别传》曾记“时人掘地得铜匣,以玻璃为盖,太宗以问琮,琮对曰:‘秦始皇以金陵有王气,故埋宝物以镇之,此即始皇所下之镇物也。”可以看出在战国时,已可以制作大件料器,而且工艺已相当成熟,否则以秦始皇的国力财力,此匣又是如此重要,断不会有一丝纰漏,必精益求精。然而,这件文物后来也失传了,以至这个在中国乃至世界料器史上及其重要的一环千百年来没有物证。令我等后人遗憾而又神往!

 

古代琉璃鉴赏(馆藏精品)

鸭形玻璃注(北燕)

    收藏: 辽宁省博物馆,规格: 长20.5厘米、腹径5.2厘米、重70克,北燕文物,1965年9月北票县西官营子北燕冯素弗墓出土。淡绿色玻璃质,质光亮,半透明,微见银绿色锈浸。体横长,鸭形,口如鸭嘴状,长颈鼓腹,拖一细长尾,尾尖微残。背上以玻璃条粘出一对雏鸭式的三角形翅膀,腹下两侧各粘一段波状的折线纹以拟双足,腹底贴一平正的饼状圆玻璃。此器重心在前,只有腹部充水至半时,因后身加重,才得放稳。此器造型生动别致,在早期玻璃器中十分罕见。约产于今叙利亚至地中海沿岸一带,由西域经过草原之国柔然,传进冯氏北燕,是研究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物证,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关于墓主:冯素弗为十六国时期北燕天文冯跋之弟,是北燕的缔造者之一,死于415年。冯素弗墓是十六国考古重要发现之一,墓中出土各类遗物500多件,除鸭形玻璃注外,“范阳公章”龟钮金印、“大司马章”鎏金铜印、带有锤牒佛像的金冠饰及两只鎏金木马镫都是罕见的珍品。冯素弗墓共出土5件玻璃器,其他四件是碗、杯、钵、和残器座,钵的残片经化学分析,是当时中国尚不能生产的钠钙玻璃,因此许多学者推测,这批玻璃器可能是经由“丝绸之路”从东罗马帝国进口的。十六国时期,东西方交往日益频繁,由于关中与中原战乱频仍,商人们在传统的“丝绸之路”干道外又开辟出许多条新路。其中,通过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地区的道路被称为“草原道”,而河套地区则是这条道路的枢纽地带,它将东北亚各政权与西域及欧洲连接起来。北燕政权所在的营州地区位于亚欧大陆边缘,与东罗马之间关山万重,其商业往来经由“草原道”的可能极大。许多西域商人将西方商品及文化带至营州,改变了这一地区的文化面貌。至北朝末期,北燕所处营州地区已有许多西域胡人定居,他们的后代出现了发动“安史之乱”的“营州杂种胡”安禄山。

 

古代琉璃鉴赏(馆藏精品)

浅绿色玻璃碗(北魏)浅绿色玻璃碗(北魏)

    收藏: 大同市博物馆,规格: 口径10.3、腹径11.4、高7.5厘米,1988年大同南郊北魏墓出土玻璃碗,为浅绿色,半透明,侈口,圆唇,宽沿,球形腹,圜底,腹外壁磨出四排向内凹的椭圆形纹饰,底部由六个相切的凹圆纹组成。这种类型的玻璃碗是伊朗高原波斯萨珊王朝的典型产品。日本正仑院有一种器物与此类似。1992年曾在日本东京、大阪等地展出,一级文物。

 

古代琉璃鉴赏(馆藏精品)

蓝色琉璃钵(北魏)

    所藏河北省文物研究,口径13.4厘米,高7.9厘米,璧厚0.2至0.5厘米,1964年河北省定县华塔塔基出土了这件北魏时期的玻璃钵,口内敛,圆唇,腹微鼓,圆底。钵体以天青色透明玻璃采用无模吹制法制成,有大量密集的小气泡,表面形成银白色的风化层。
    大致说来,古代玻璃可分为实心器和空心器两类,而无模吹制法则是空心器的主要成型方法,它是利用空气的流动性、无所不在性和一定的压力性,借助特制工具将玻璃熔液吹成空泡而成型的一种专门工艺,俗称“吹大泡”。
    我国西汉时已掌握了玻璃器皿的制造技术,但在我国北魏以前尚未见有采用吹制法成型之玻璃器,至北魏时吸收了罗马萨珊玻璃吹制法等生产技术,从而使我国玻璃工艺得到进一步提高,成为南北朝以后中国玻璃产品的主要制造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