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
![]()
![]() 林则徐(1783年—1850年)清末政治家,福建侯官人,嘉庆进土。也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奉者。 林则徐虽然身居要职,公务很忙,但还是坚持每日早晚功课。他将《金刚经》、《佛说阿弥陀经》、《心经》、《往生咒》等佛经写在四寸见方的小本子上,便于在旅途中坚持早晚课诵,从这点可见他精进修持之一斑。 他不但自己精进修持,并将佛陀慈悲利人的精神,落实于爱国爱民的具体行动。早年曾修治黄河、白茆、浏河等水利,使一方众生免除水患、干旱之灾;曾力排种种干扰和压力,严禁鸦片,成绩卓著,使许多百姓摆脱迷毒之害;鸦片战争爆发又严密设防,使英军在奥无法得逞,力使中土人民免于侵略者的奴役蹂躏;为了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兴旺,曾派人翻译外文书报,编成《四洲志》,借此学习、借鉴外国人的一技之长。可见工作、事业和修持佛法并不矛盾,两者完全可以相辅相成,融为一体。 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针对世风日下的时弊,于一八三九年九月巡视澳门后,在前山写了《十无益格言》:
林则徐的“十无益”流传至今,有不同的版本,大致差不多,也许是后人根据自己的喜好倾向做的修改。个别文字有所不同,意思都差不多。今日来看林则徐的“十无益”,发现当今社会很多人都在做着“无益”的事情。在这些“无益”中,有的是人可以主动追求的,有的是天生的条件,有的是社会普遍行为,有的则是被动的。总而言之,“有益”还是“无益”,出发点很重要,内心真诚很重要,一以贯之也很重要。如今有多少人,表面文章大行其道,内心已被严重污染;追求道路上绞尽脑汁,行为举止已严重走偏。而“时运不济,妄求无益”,则表明智慧很重要。现在人人都说要树立目标,努力争取,但是又有几人能像林则徐一样,看明白“时运”是否真的不济?或者即便“时运不济”,毅然在孜孜“妄求”。
【附】林则徐名言名句: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有容乃大千秋几?无欲则刚百世师。比武守疆驱虎豹,论文说理寓诗词。为官首要心身正,盖世功勋有口碑。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存心不善,风水无益;父母不孝,奉神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作事乖张,聪明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时运不济,妄求无益;妄取人财,布施无益;不惜元气,医药无益;淫恶肆欲,阴骘无益 三生慧福孰能兼,占尽韶华颇不廉。悟彻优昙天女散,不如趺坐一枝拈。 湖山也结甘棠想,香火难忘寸草心。比似圆通禅院里,宝书飞盖一长吟。 遥知手握牟尼串,犹念金刚般若经。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定将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水鸥。笑指芦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回头往事竟成尘,我是东西南北身;白下沉酣三度梦,青衫沦落十年人。穷通有命无须卜,富贵何时乃济贫;角逐名场今已久,依然一幅旧儒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