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代首饰和配饰(一)

 海外寻瓷翁 2012-12-25

丰盛华美的原始首饰  
首饰的范围,包括发饰、耳饰、颈饰、臂饰、手饰等,汉代曾将冠帽、镜梳、脂粉等也称首饰,宋代首饰则限在“头面”范围。我们为了叙述方便,将佩饰一并在此叙述。  

中华祖先从五万年前至六万年前旧石器时代中期利用兽牙、贝壳、骨管、鸵鸟蛋壳、石珠等创造串饰,到36000年前峙峪人用墨石制作装饰品、28000年前下川文化选用玛瑙、玉髓、墨曜石等制作石器,及至一万年前新旧石器交替时期,进一步选用石英、碧玉、玛瑙、黑曜石等半透明有颜色的材料创造各种装饰品,这些装饰品除实用外,还渗透着与原始巫术图腾活动相关的观念性含义,展示了人类精神领域的扩大,审美能力的发展。新石器时代首饰品在社会生活中,已经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1.发饰  

(1)笄固定发髻的用具。西安半坡曾出土700余件骨笄。山西襄汾新石器时代墓葬发现过头插骨笄的女性骨架。1972年江苏常州圩墩村新石器时代墓女墓主头骨附近有5根骨笄。大汶口遗址曾出土骨笄16件、石笄12件、玉笄2件。1972年江苏吴县张陵山出土2件顶端有对钻小孔的淡青色带褐斑的玉笄,甘肃永昌鸳鸯池出土的骨笄,顶部粘镶着36枚乳白色骨珠,制作非常讲究。仰韶文化的骨笄,形式有椎形、丁字形、圆柱形三类。河北武山磁山、山东曹县莘家集、四川巫山大溪等地出土的骨笄,一端呈椭圆尖角,另一端呈菱形尖角,与后世玉簪造型相同。河南商丘龙山文化发现过蚌笄、广东清远浥江河支流发现过石笄、江苏吴江县梅堰发现的骨笄刻有精致的几何花纹。  

(2)栉栉下面有齿、上面有背,齿有疏密,疏者称梳,用以梳理头发,密者称篦,用以篦除发垢。新石器时代的栉齿都很疏,出土的有骨梳、石梳、玉梳、牙梳。江苏邳县刘林、山西襄汾县陶寺、甘肃永昌、山东宁阳县大汶口等遗址均曾发现。襄汾县陶寺出土的石梳呈白色,钺(yuè音越)形,有齿12个,上端钻一圆孔,通高9.4厘米,齿宽7.9厘米;玉梳长方形,呈灰白色,上有绿色斑痕,有齿11个,通高10.2厘米,宽6.5厘米;出土时均放在人骨头部,有的紧贴头顶,可能生前是插在头顶作装饰的。宁阳大汶口出土的牙梳,长16.7厘米,有齿17个,梳背雕镂着S纹,中间有两个T字纹,界框由条孔纹组成。  

(3)额饰额饰为套于额上的一种装饰物,兼可起压发作用,山东大汶口文化对此颇为流行。  

(4)冠饰冠饰一般装在冠帽正面,也有直接插于发髻中,既可固定发髻,又做冠帽的装饰。  

2.耳饰  

我国新石器时代的耳饰有骨、石、玉等材料的耳环和玉制的玦,甘肃礼县高寺头村出土的陶人头,甘肃秦安邵店村大地湾出土的人头形器口彩陶瓶、甘肃秦安寺咀村出土的人头形器口彩陶瓶、甘肃秦安寺咀村出土的人头形器口陶瓶,人头两耳都穿挂耳饰的穿孔。耳环是圆环形,耳玦是有缺口的圆环,有人说戴耳玦时可将缺口夹住耳朵,也有人说需用细绳子系挂在耳眼上。也有人说古人生前戴环、死后戴玦,实际只是一种猜测。江苏南京城北阴阳营出土的玉玦,缺口中间窄,两端稍宽,素面无纹。到商周时玉玦表面都施加纹饰。浙江余姚河姆渡、江苏吴县草鞋山、广东曲江马坝镇、四川巫山大溪等遗址也都发现过新石器时代的玉玦,巫山大溪清理出的64件耳饰,有象牙、绿松石、白玉等材质的,大溪126号墓女主人约50岁,她的右耳佩石耳环,左耳佩玉玦,说明一人同时可戴不同的耳饰。大溪出土的耳饰出现了圆形、梯形、长方形等变化。  

3.颈饰  

我国祖先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就创造颈饰来美化生活;到新石器时代, 人们以海贝、螺介、骨、牙、石、玉等制作串饰及项链作装饰,就更为普遍了。1966年4月,北京门头沟东胡林村一处距今一万年的新石器早期少女墓,墓主约16岁,发现一组用50余颗匀称穿孔石珠串成的颈饰。甘肃皋兰糜地岘新石器墓葬中,有一具人骨在颈部绕了5圈骨珠,计1000粒左右。陕西华县元君庙一幼女墓出土了骨珠1147颗。1972年在陕西临潼姜寨一少女墓出土用8577颗骨珠制作的串饰,骨珠系用兽骨磨制穿孔分切而成,大的外径7厘米,小的外径3厘米,按一定规则大小相间串连,估计全长可达16米左右,可反复来回围绕颈、臂及腰部。同墓还有石球和绿松石等饰件出土。山东宁阳大汶口遗址出土的颈饰以第10号、47号、3号、105号墓出土的4件最有特色。第10号女墓主颈饰由19件不同的绿松石组成。第47号墓的颈饰由6件白大理石岩短管状石珠组成。第3号墓的颈饰由11件白大理石岩与白石英管状小珠组成。第105号女墓的颈饰由14颗白大理石珠组成。分布于浙江、江苏一带的良渚文化(距今约5260年至4200年)出土的玉颈饰很多,1982年上海青浦福泉山出土的玉项链,由72颗玉管、玉珠、玉坠串成,其侧面两颗玉珠上琢有变体兽面纹,最下面的1颗玉坠形如小钟。1978年江苏武进寺墩出土的项链,由玉牛鼻孔珠、大中小玉珠、玉管、玉锥形坠等18件串成。1983年浙江余杭瑶山出土的1件由39颗玉管串成的项链,由内外两串相连。1984年上海市青浦福泉山出土的颈饰,由47颗大小形状不同的玉珠、2件玉管、6件锥形器串成。1986年浙江余杭反山出土2件玉颈饰,其中1件由12颗玉管与1件小玉璜组成,另一件由26颗玉管与1件小玉坠组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