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鉴知识教程

 乐山老杨 2012-12-26
       什么是年鉴?
        年鉴概念,是指以全面、系统、准确地记述上年度事物运动、发展状况为主要内容的资料性工具书。汇辑一年内的重要时事、文献和统计资料,按年度连续出版的工具书。它博采众长,集辞典、手册、年表、图录、书目、索引文摘、表谱、统计资料、指南、便览于一身,具有资料权威、反应及时、连续出版、功能齐全的特点。属信息密集型工具书。
 
概念:英文称之为yearbook,annual or almanac,annuals.按年编撰出版的参考性工具书,汇集一年之内的新闻、事件、数据和统计资料,按类编排。
  特点:1.信息密集 2.连续出版 3.材料准确 4.内容新颖
  《宋史·艺文志五》有《年鉴》一卷。今不传。今之所谓年鉴,系指汇集一年以内或截至出版年为止的各方面或某一方面的情况、统计等资料的参考书。如:世界知识年鉴、教育年鉴等。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年鉴是人类记录自己在劳动实践中取得的系统的知识,特别是从地球角度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地观察天体运动而取得的天文知识的最早出版物。年鉴的主要作用是向人们提供一年内全面、真实、系统的事实资料,便于了解事物现状和研究发展趋势。它所收集的材料主要来源于当年的政府公报、国家重要报刊的报道和统计部门的数据。因此,年鉴有较大的总结、统计意义和比较系统的连续参考作用。通过年鉴,可查找近年来国际国内时事,各部门各行业的进展及各学科各专业的研究动态;可查找政府颁布的重要法规文献和逐年可比的统计数据资料;还可以查找“机构简介”“企业名录”及著名人物的生平及一些实用的指南性资料等。它博采众长,集辞典、手册、年表、图录、书目、索引、文摘、表谱、统计资料、指南、便览于一身,具有资料权威、反应及时、连续出版、功能齐全的特点。属信息密集型工具书,具有资料翔实、反映及时、连续出版等特点。
  年鉴主要是由编纂单位根据选题计划组织众多作者撰写的,少量内容来源于当年的政府公报、其他重要文献和统计部门提供的数据。在选材上,它要求系统全面、客观正确以及浓缩精炼。在编纂结构上,要求布局合理,基本框架稳定,其常设的栏目有:文献 (包括文件和法规)、概况、文选和文摘、大事记、论争集要、统计资料、人物志、机构简介、附录等。
  年鉴大体可分为综合性年鉴和专业性年鉴两大类,前者如百科年鉴、统计年鉴等;后者如经济年鉴、历史年鉴、文艺年鉴、出版年鉴等。其他还有统计性年鉴等。

编辑本段起源

  年鉴的编纂始于欧洲。英国哲学家培根在其1267年出版的《大著作》中已使用外国年鉴中有关天体运动的材料,这说明至少在13世纪中叶欧洲已有类似年鉴的出版物。当时欧洲一部颇有影响的年鉴是由德国数学家、天文学家雷格蒙塔努斯(1436~1476)于1457年编纂出版的,主要记载时令节气、天文气象等。以后, 德、英、法、意、美等国曾出版了数以千计的各类年鉴,著名的如《世界年鉴》、 《咨询年鉴》、《惠特克年鉴》和《政治家年鉴》等。
  在西文各类年鉴中,冠以yearbook的为数较多,一般既有文字叙述,也有统计资料,如《联合国年鉴》;Almanac一词源于中世纪的阿拉伯语,在英语中被赋予日历、历书的含义,称almanac的则以统计资料见长,如《读者文摘年鉴》;称annual的一般以文字叙述为主,如《外科年鉴》。各类年鉴的编纂方式虽各有侧重,但称谓时有混用,区分并不严格。到18世纪,其内容转为包含丰富知识的工具书。1732年由美国文学家B.富兰克林主编的《穷理查历书》比较著名。

编辑本段中国的年鉴事业

  中国的年鉴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成书于14世纪40年代的《宋史·艺文志》中,就有《年鉴》一卷,可惜已经失传。
  解放前中国曾陆续出版过一些综合性年鉴(如《中国年鉴》、《世界年鉴》、《申报年鉴》)、地方年鉴(如《上海市年鉴》、《台湾年鉴》)专业性年鉴(如《中国经济年鉴》、《中国电影年鉴》)。其中《中国年鉴》于1924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是当代出版史上一部综合性年鉴。
  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由于年鉴事业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从1949年到1978年12月全国仅出版了不足10种年鉴。加上翻译出版的几种外国年鉴,数量上也少得可怜,与蓬勃发展的新中国出版事业极不相称。
  1950年,天津进步出版社出版的《开国年鉴》是新中国成立后问世的第一部综合性年鉴。同年,大公报社出版类似年鉴性质的工具书--《人民手册》。随后,《世界知识手册》(1958年改名为《世界知识年鉴》)、《中国体育年鉴》、《中国摄影年鉴》等相继创刊。而且,还翻译出版了《阿尔巴尼亚共和国年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统计年鉴》等几种外国年鉴。文革期间,除了《科学年鉴》外,其余年鉴全部停刊。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年鉴作为一种信息载体以其独特的优势,受到党和政府乃至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国年鉴事业从此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应该说,这20多年来,是中国年鉴事业真正的形成时期。
  中国年鉴出版工作大发展是在80年代。《中国百科年鉴》、《中国出版年鉴》和《世界经济年鉴》等6种年鉴首先问世,拉开了80年代中国"年鉴热"的序幕。1981年,中国又新出版7种,1982年为13种;1985年中国年鉴种类已达84种。到1992年,全国出版的年鉴多达522种,相当于1980年的87倍之多。

编辑本段表现形式

  近几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有关年鉴创新问题的讨论也在不断升温,年鉴的表现形式也在发生变化。
  1.以纸张为载体,这也是普遍的形式。
  2.以光盘(CD,DVD)为载体。分两种情况,第一、电子书的形式,这种年鉴不具备全文检索功能。第二、也是年鉴界推荐的一种,就是全文数据库检索,此种年鉴偏于数据查询,方便工作和生活。
  3.以网络为载体,也就是网络图书馆的形式。

编辑本段编纂

年鉴编纂的指导思想

  年鉴编纂总的指导思想一般有以下几点:
  一、坚持政治的严肃性。年鉴的质量,首先是要保证政治质量,政治上出了错,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年鉴的全部内容都要完全符合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精神,坚决和中央保持一致。此外,还要注意保密,内外有别,防止发生任何失密违纪现象。
  二、坚持真实性、科学性。作为史册之一的年鉴,必须要对历史负责,对后人负责,保证刊载的全部资料和数据都准确无误。要求资料内容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既不溢美,亦不饰非,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坚持科学性,也就是要坚持唯物辩证法,从本质上、整体上和发展上去反映事物。
  三、坚持年鉴编纂的六项要求。即“全”、“新”、“精”、“特”、“鉴”、“便”。“全"就是各个项目齐全,内容完备;“新”就是内容要新,有新鲜感;“精”就是精炼;“特”就是特色;“鉴"就是发挥鉴戒作用;“便”就是方便读者。
  四、坚持质量是生命、是基础的观点,务必高标准、严要求,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五、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观点,正确处理和摆正各种效益的关系。

年鉴框架设计的基本原则

  年鉴的框架是全书内容和结构的总体设计,是年鉴的基本结构。框架是承载年鉴资料的主体骨架,其任务有三:(1)设计框定全书内容范围和选材方向;(2)设定资料的分类归属和层次;(3)设定各类资料的数量多少和比例。
  框架设计应当掌握以下几个原则:
  1、为现实服务。适应现实读者的需要,是框架设计的首要原则。年鉴应收录那些资料,这些资料应当占多大比例,以什么形式推出这些资料,都要以读者的需要为依据。
  2、内容完备。全面反映事物发展的历程是年鉴框架设计的基本要求。所谓“全面”,不是面面俱到,而是大事不漏,读者感兴趣的事不漏。
  3、结构合理。科学、系统是框架设计的第3个原则。所谓“科学、系统"要求有三:(1)资料归类要科学准确;(2)各部分资料比例合理,掌握好主次有别,详略得当,各有侧重这个度;(3)层次分明,有完整的体系。
  4、方便检索。年鉴是供读者查阅的资料性工具书,因此方便检索是框架设计的重要原则、除了按分类编排的目录外,还必须根据不同需要,设计索引。

年鉴条目的选题、选材与撰写要求

  各种年鉴因其反映对象不同而有不同的选题标准,但条目选题的一般原则是共同的,那就是“大事不漏,小事不收”。凡属大事、新事、特事必选,反映出年鉴所反映对象的本质与主流,反映出年度特色、地域特色和部门(行业、学科)特色,使年鉴信息具有实用价值、鉴戒价值和史料价值。(1)为大事立条。所谓“大事",是指代表社会事物本质和发展主流,对社会事物发展进程有重大影响,为社会公众所普遍关心的事。(2)为新事立条。所谓“新事’’,是指代表社会事物发展新阶段、新水平,昭示社会发展方向,具有推广价值的事。(3)为特事立条。所谓“特事”,是指最能代表社会事务特色的事。(4)为热门话题立条。总之,年鉴条目的选题,必须贯彻实用性原则,以保证年鉴具有“服务当代,遗惠后人"的强大功能。
  年鉴条目是年鉴的基本单位。其选材原则一般有:(1)客观性原则,材料必须忠实于事务的本来面目,而不能道听途说,想当然地推理。(2)权威性原则,材料必须来自于权威部门,结论必须是正式、公认的,不是作者一家之言。(3)典型性原则,在能够说明问题的众多材料中,选取那些有特色的典型资料。
  年鉴条目的撰写原则:(1)主题鲜明、精炼。以正确、鲜明、深刻、集中的主题贯穿整个条目始终,统帅全篇,支配选材,布局谋篇,遣词造句,修改润色。(2)内容全面、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条目是一个完整的信息资料体系,构成条目的内容要素不能缺少,应全面地反映主题,但不能面面俱到,要主次分明、详略得当。(3)结构严谨。从表现主题的需要出发,对材料进行周密的组织和妥善的安排,使条目成为层次清楚、线条明晰、前后一致、首尾相合的有机体。(4)语言贴切、简练朴实。用词恰如其分,造句合乎规范,语义准确明白,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内容,删繁就简,惜墨如金,简明流畅,质朴无华。(5)开门见山直陈其事。切忌夸张、形容、套话、空话之类的言词,挤掉水分,增加信息量。

年鉴条目的规范化处理

  年鉴是以条目为主要载体,除专文、特载、法规、文献、附录等一次文献及索引、书目、提要等二次文献外,条目是年鉴构架的最基层组织,也是年鉴内容的最直接表现形式。它不仅构成年鉴的基本内容,而且决定了年鉴的质量。
  年鉴条目大体分两类,即综合性条目与专题性条目。综合性条目,一般列于类目或分目之首,主要包括综述、概况两种。其作用是介绍一个行业、一个系统、一个部门或一个门类的基本情况,从总体上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用来勾勒全貌,提供全面的、具有综合性、系统性、连续性和可比性的情况、特点和问题。专题性条目,一事一记,反映事物发展变化的一个侧面。其取材标准有大事、要事、新事、特事。所以年鉴条目应侧重于社会性,取材要考虑读者的需要,不以行业、部门的标准代替社会标准,不能只谈成绩,回避问题。其内容应注重资料性,信息性、可读性,即对社会有借鉴作用,有存史价值。
  在编写年鉴条目过程中,由于年鉴撰稿人基本上是由政府或单位的综合科或秘书科的人员提供,由于他们是单位的“笔杆子”,经常在手中操作的是各种总结、汇报、报告之类的官样文章,是领导的代言人,他们所处的位置决定他们所撰写的文稿往往从本位出发,用许多研究词、修饰语、描绘句来描述年鉴文稿。因此,在编辑年鉴文稿时应从几个方面对年鉴条目进行规范化处理。
  一、条目文体的规范化处理
  年鉴的条目内容是记载年度内的客观事实,编写目的在于供人们查阅和检索。因此,年鉴条目基本上采用说明体和记叙述体。说明体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年鉴条目以概说事物、人物、简介部门、行业和单位的基本情况为主要内容,所以大量采用说明体。如用来介绍地方、部门、行业的基本情况的“概况”。记叙体是以叙述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文章体裁,其特点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基本描述。多用来记述单一事件的前因,后果等,是简明的记叙文。如:特色条目。
  不管是说明体或记叙体,年鉴条目文体的基本特征是:篇幅短小精悍、写法直入直出、不拐弯抹角,不藏头露尾;要求文稿要回避议论、描写和抒情,努力榨干水分,使信息资料高度密集;用客观的、准确、简明、严谨、平实的语体记叙内容;要实话实说,做到一是一,二是二,决不含糊其词,弄虚作假。因此,语体上要求杜绝一切假话套话以及虚浮之语、溢美之词。即要用冷静的、历史的眼光看待所记的事物,实事求事,不随意褒贬,不加感情色彩强烈的词语,如:“加强”对某项工程的领导,而不说“强化”,对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不说“优化”,不作空洞或臆测性的评语,如:“获得好评”、“反映强烈”、“群众欢迎”、“全体称赞”等等。
  二、条目标题的规范化处理
  条目的标题是内容的“眼睛”,人们从标题便能知条目的内容。年鉴条目的标题,即是条目内容的聚集点,也是读者检索资料,获取信息的门户。标题虽小,但它直接影响条目的质量和社会效果。条目标题要有“信息性”、“新颖性”、“检索性”。条目标题的信息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条目内容的控制作用,它框定了条目的内容范围,如市县概况篇目中的[基本概况],它阐述的是一个地区的地理、气候、资源等概况;二是标题本身含有一定的信息量。如“[国家地质公园太姥山],它直接记载的是福鼎市国家地质公园太姥山等等。条目的新颖性不仅体现在新鲜内容主题的概括,还体现标题的个性。如:[南方天山—象山];条目标题的检索性表现在标题内涵规范、通用、简明,便于读者查阅,用对事物法定的、标准的知识概念作主题词。如:[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等。因此,规范条目标题文字是提高年鉴条目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条目内容的规范化处理
  年鉴是资料性年刊,以条目为其主要表现形式。条目的内容覆盖了相应领域的各个方面。条目内容各异,篇幅长短不一,要衡量它的内在质量,应从条目以提供资料为目的入手。以其是否是有用信息作为标准。一个条目被读者所检索的内容能解答读者的疑问,或是被读者所引用,说明此条目的信息含量高。怎样才能提高条目的信息含量?一要对材料作整体处理。应用综合概括手法,通过归纳提炼,抓住共同点,将材料综合成一个整体进行反映。二要把握材料的实质性内容。通过对材料的综合分析,概括出部门、行业和地区发展的特点。
  在编缉各地文稿时,我们经常发现原作者在撰写年鉴文稿时其条目标题中存在着标题冗长、重复或用总结、动员性语言,用副词、形容词等修饰语。如:“各项社会事业不断进步”、“经济实力不断增加”等等。在修改文稿时,首先在条目的标题上规范,先用统一的[经济社会概况]条目来概括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概况,内容涵盖了一个地区工业、农业、外贸经济、城乡建设、科教文卫、人民生活、社会事业等。再用1-2个特色条目来反映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大事、要事;将概述条目与特色条目联结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相辅相承,相得益彰,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全部情况。通过这些示范性修改,使文稿内容即有独立性、完整性又有连续性、可比性。比较能够看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发展。
  年鉴作为集权威性、资料性、实用性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年刊,应是具有资治、存史、发布信息、服务社会等多功能的产品。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框架的结构、选题选材、组稿编辑、出版发行等各个方面。条目的撰写直接影响到年鉴质量,要精选和精编条目,对选取信息的深加工规范条目的标
  题、内容、打造有价值、高品位的年鉴信息。

年鉴的校对工作

  校对是年鉴编纂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是编辑工作的继续,也是保证年鉴质量的重要条件。
  年鉴的校对次数一般分为3个校次,以印刷厂毛校后的校样与原稿对照进行校对。编辑部要进行初校、一校、二校、三校,必要时可增加一两个校次。为了缩短出版时间,减少改版次数,可采取连校的方法。即将校对完了的校样,不经改版转给另外一个人再校对一次(用两种颜色的笔改稿),然后送给印刷厂改样。终校要求由具有中级职称以上专业校对人员完成。制成软片后,需由主编通读软片,以解决漏改问题。校对工作的任务是:
  1、改正校样上的错字、倒字、横字、缺字,以及接排、另行、字体、字号等错误;
  2、改正符号和公式等错误;
  3、检查版式是否合乎要求,包括标题、表题、图题是否偏斜,字体字号是否统一,页码是否连贯,有无书眉等;
  4、检查注解和参考文献的次序和正文所标号码是否吻合;
  5、注意插图、表格、数学公式、化学方程式等的地位是否恰当、美观;
  6、校正图的位置,注意方位的平正;
  7、检查行距是否匀称、字距是否合乎规定;
  8、统一全书各级标题。[1]
 
年鉴与地方志的异同
    年鉴与地方志有很多相同之处:
    1、性质基本相同。两者都是大型综合性资料性著述,地方志是按方志体例全面系统地记述一个地区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著述,年鉴是系统地汇辑上一年度某地或某领域的重要文献信息,逐年编纂连续出版的资料性工具书。两者都具有百科性、地域性和资料性的特点。
    2、内容范围大致相同。地方志和年鉴都是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从自然到社会,一应俱全,内容丰富、全面。
    3、体裁方面有共同之处。地方志采用传统史书中的纪事本末体、编年体、纪传体,一般都设概述、大事记、专志、人物志等;年鉴也有大事记,还有与纪事本末体相对应的“特辑”、“专题资料”、“条目”等等。
    4、功能和作用相似。地方志有“资治、存史、教化”的功能。而年鉴的目的及其功用与此大致相同,它作为一种资料、信息、知识高度密集的大型工具书,既能很快为现实工作服务,也能为今后了解历史、研究历史、撰写历史(包括地方志)提供最基本、最有用的资料。
    另外。地方志与年鉴在编纂体例、原则及方法和选材、条目撰写等方面也有不少交错融合,如写法上都是横排竖写,如实反映;也都是一项浩大的文化工程,靠众手成书。因此,有人把地方综合年鉴称为“年志”。
    年鉴与地方志也有些区别:
    1、时间跨度不同。年鉴以年为周期,主要记上一年的事,它以上年度内所发生的事件、信息为其主要内容;而地方志的续修,周期长达十几年、二十年,有时甚至更久。
    2、在性质上,虽然它们都是大型综合性、资料性著述,但年鉴具有工具书所共有的特点,检索性强,而地方志虽有工具书性质,但不完全是工具书。
    3、从内容看,方志的内容比年鉴系统、全面,宏观材料较多;而年鉴更强调具体、“新”和实用性,一事一条,微观材料占相当比例。
    4、从体例看,年鉴主要部分为条目体。地方志多数为章节体,以综合记述为主。年鉴的条目基本上是记事,但在记述中可有少量适当评述,方志除“总述”、“概述”、“综述”外,强调“述而不论”,寓观点和褒贬于记事之中。
    由于地方志和年鉴存在着内在联系,所以《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就把编年鉴定为地方志部门的任务。李铁映同志说:“地方志书、综合年鉴,以统一机构,统一收集整理资料,统一编纂为好。”事实上,全国大部分省级年鉴、绝大部分市(地)级年鉴都由地方志部门编写,县级年鉴几乎全部是地方志部门编纂的。
年 鉴 的 特 征
 年鉴最基本的特征是资料性。
    年鉴的资料性、知识性很强,并且是比较实在的,比较浓缩的、准确的和权威的,是高密度、大容量的知识和资料的载体。它和年终总结相比,空话、废话少,而实实在在的东西多得多。
    年鉴的资料具有如下特点:
    1、系统性
地方性年鉴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等等;行业的或某一学科的年鉴,也包括该行业或学科的各个方面,门类完备,内容全面,集百卷于一册,可以说是“小而全”或“大而全”,是一个“小型的资料库”。
    2、信息性(或称新闻性、情报性)
年鉴一般以年为周期,报导该年的材料,虽不及报纸那样“新鲜”,但仍不失为比较新鲜的信息。其中主要的一部分(含全年成果)往往是首次公之于众的。因此它有信息性。
    3、权威性
    年鉴权威性,在于它的文章、资料都不是(或者绝大部分不是)代表个人的文稿,而是党委、政府或某一领导机关、某一组织向社会发布的公报性材料。它的可靠性比一般杂志或个人编的书要高得多。
    4、科学性
年鉴的科学性,除表现在资料翔实可靠外,还表现在它的内容是经过科学整理的,其结构、体系也有科学性。
    5、连续性(或称成套性)
年鉴是连续出版的,一本接一本,前后衔接,能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资料。
    6、容易检索
年鉴的分类本身就考虑了检索的需要。有的年鉴还编索引,以便于检索,因此它和所有工具书一样,具有检索性。
    地方的年鉴还有地区性,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年 鉴 的 种 类
 年鉴的种类,从内容分,主要有两种:
    一是综合性,如《世界知识年鉴》、《中国年鉴》、《河南年鉴》、《广州年鉴》。
    二是专业性的,包括一个学科、一个部门、一个产业、一个单位、一个专题等等。如《中国电影年鉴》、《中国教育年鉴》等。
    从材料类型看:有图文表兼顾的,有以文字为主的,有以数据为主的,还有以图片照片为主的。
 
年 鉴 的 性 质
年鉴是逐年出版的,以系统记述上一年内事物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资料性工具书,是高密度、大容量的知识、信息、文献、资料的结合体,是便览性工具书。
年鉴的定义包含如下几层涵义:
    1、年鉴是资料性工具书。肯定年鉴是工具书,就是把年鉴与众多的非工具书区分开来;同时又明确年鉴是资料性工具书,进一步把年鉴与辞书性、线索性、表谱性、图录性几类工具书区分开来。
    2、年鉴是逐年编纂连续出版的(也有些年鉴两年或几年出版一部)。这是年鉴与百科全书、类书、手册、指南等之间的不同。年鉴有年度性、连续性,也可以说是现实性、史册性。
    3、年鉴系统记述上一年度(或几年)的事物,特别是新动态、新经验、新成果。在一定条件下,也采用历史资料和当年资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