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夫妻23年后才知女儿非亲生 疑出生时抱错

 功夫宝贝 2012-12-26

夫妻23年后才知女儿非亲生 疑出生时抱错

楚天时报讯 因为手术需用血,孝顺的女儿想通过献血来获取血源。可领到的献血证却揭开了一个残酷的事实——父母都是“O”型血,女儿怎么是“AB”型血?

11月9日,一纸亲子鉴定瞬间将这个原本幸福的家推向“冰窖”:女儿养了23年,与父母却无血缘关系,两位父母的亲生孩子在哪里?

女儿献血查出血型与父母有异

昨天是圣诞节,也是黄石市民陈欣(化名)45岁的生日。中午1点,远在异地打工的丈夫给她打来电话:“需要什么礼物我给你买、要不我托朋友请你吃顿饭……”尽管电话那头的丈夫关爱有加,可陈欣却满脸愁容,沙哑着嗓子一一拒绝。

挂断电话的一刻,一行热泪从她眼眶倾泻而下,“如果不出这个事,节日加生日同庆,我该是多么高兴啊!”陈欣哽咽着说。

所有的快乐,都在今年9月3日戛然而止。

当天,在黄石市中心医院住院的陈欣因为手术需要用血,而她所需的“O”型血又很紧张,23岁的女儿小雯(化名)得知有献血证的人及其直系亲属可优先获得血液后,便决定去献血。

在医院门前的采血车献完血后,小雯返回了病房。此时,陈欣正在打吊针,看到女儿回来,她打趣地问孩子:“献那么多血,有没有什么鼓励啊?”小雯掏出献血证说:“喏,就给了这个,还有一个杯子。”

言谈间,护士来到病房,陈欣好奇问道:“医院准备血源是不是需要献血证?”并随手将献血证递了过去。护士看了一眼,突然眉头紧蹙,“不对啊,你是O型血,女儿怎么是AB型?”陈欣听完,不假思索地回答:“肯定是献血车弄错了,我等下去找他们。”

打完针后,陈欣和女儿跑到楼下献血车与医护人员理论,为验证结果,两人一起进行了抽血检查,结果仍是“O”与“AB”。

母女俩不甘心,回到病房后,听闻此事的科室主任又带着他们到门诊再次抽血化验,结果仍然无异。

看到三次化验结果,主任一脸严肃地说:“你的手术先别做了,孩子可能不是你的,赶紧先处理这件事吧。”但这时陈欣仍坚信,孩子是亲生的,肯定是血液出了问题。

上午生产晚上才见孩子第一面

陈欣始终都不愿面对“孩子非亲生”的事实。因为在她心中,女儿是那么的乖巧,就像自己的“小夹袄”般,怎么可能不是亲骨肉呢?

据陈欣回忆,自己是在1989年12月5日上午,在黄石市中心医院(原三医院)剖腹生产。因为是娘家的第一个孩子,夫妻俩只求孩子能够平安降生。当孩子呱呱坠地之时,整个家族首先考虑的是母子安危,都忘记了询问孩子的性别。直到当晚孩子被抱过来喂奶时,陈家人才第一次见到襁褓中的女婴,红扑扑的脸,浓密的头发,甚是可爱。

住了近10天医院后,陈欣一家人抱着孩子回家了。

由于夫妻俩工作忙,没时间照顾孩子,外婆特地辞掉工作挑起了重任。从上学后的接送,到每周值日打扫卫生,外婆都亲力亲为。小雯不喜欢吃青菜,外婆每天的饭菜都会有鱼肉或是卤菜;小雯不喜欢喝汤,外婆就买回排骨烧着吃;小雯不喜欢吃水果,外婆就备上丰盛的零食……

在一家人的眼中,小雯是个“宝”,她的喜怒哀乐、一言一行都牵动着整个家族的心。而小雯也十分乖巧,每次吃完饭必定帮着洗碗,外出逛街从不乱花钱,在家也很孝敬长辈。

尽管一家人其乐融融,但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流言也随之而来。

陈欣身高1.62米,丈夫身高1.75米,可年过二十了,小雯的身高却始终只有1.5米左右,且一直不见长。

有朋友开始议论“孩子不是亲生的吧?”夫妻俩都当耳边风般听着,他们觉得,孩子的性格和他们很像,相貌也差别不大,个子长不高,只是因为不喜青菜和水果,身体缺乏营养罢了。

(本文来源:荆楚网 )聂映荣 责任编辑:NN10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