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6670 杨春波 个人知识管理心得 摘要:世界已经进入21世界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内涵已经发生很大变化,而“知识”的传播、共享与教学等早已经脱离了传统教学理论赖以生长的土壤。笔者认为,课堂教学过程首先是一个知识传播的过程,其次又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践的过程,应用知识管理的“知识”和“管理”的理念来梳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将对课堂教学组织管理产生深远的意义。能将个人拥有的各种资料、随手可得信息变成更具价值的知识,借助一些工具使自己的知识形成一个体系,更有利于筛选有用的信息,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竞争了。 关键词: 管理心得 掌握知识管理的方法 高效 正文:野中郁次郎(Nonak)教授基于知识的二分法,即把知识划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提出了SECI模型,他把知识习过程分为四个知识的转化过程,即知识的社会化、外在化、综合化和内在化。社会化是指隐性知识向另一隐性知识的转化过程;外化是指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过程;综合化是指显性知识向另一显性知识的转化过程。内化是指显性知识向隐性知识的转化过程。 2 . 分析个人的知识资源需求 需求是获取的动力, 在明确需求前首先要深入分析自身掌握的知识资源, 查找知识漏洞, 避免盲目获取无用信息, 造成人力物力资源浪费。一般来说, 大学生的知识需求包括事实知识( Know- what)、原理知识(Know- why)、技能知识( Know- how)和人际知识(Know- who) 4个部分。事实知识, 即有关事实方面的知识, 例如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需要了解信息管理发展的演变历史, 信息管理的概念等。原理知识, 即有关原理知识, 指了解和掌握自然发展、社会运作以及人的思维法则和规律。技能知识, 即相关专业知识, 主要指从事某些专业方面的工作和能力知识, 大部分专业属于隐性知识的范畴, 表达较为困难。人际知识, 即有关人际交往的知识, 为我们获得其他方面的知识提供捷径4个方面知识的获取,可采用简便的知识需求树, 按照知识类别记录下来,也可以选取其他方便记忆的形式记录, 总之应遵循简单易用原则, 方便自身查询。 3
.
知识的分类及存储 获取知识只是知识管理的第一步, 第二步就是将杂乱无章的知识有序化, 并进行合理的存储, 以便及时应用。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不同, 对知识的分类也有自己的习惯。例如根据中图法, 大学生可以将知识按照专业类别划分, 建立一套方便记忆的规则, 建立个人知识库, 并不断更新维护; 也可借鉴企业管理的专业知识管理系统, 进行知识分类 4. 知识的交流与共享 |
|
来自: 昵称11382030 > 《待分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