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保护文征明手植紫藤

 苏迷 2012-12-27

拙政园的文徵明手植紫藤,四百多年古物,至今尚在,虽不及草桥一中紫藤之古老,但出自名人手植,系出名门,另有一种不同的身价。七十多年前,这棵紫藤却差点遭遇灭顶之灾。

1937年5月下旬,离卢沟桥事变不过两个月不到,中国却少有人察觉战争的阴影已经笼罩到所有人的头顶,苏州仍在积极建设中。

当年最大的一个建设项目是拓宽十大干路,其中包括东北街。

汽车已经零星地奔驰在苏州的街道上,苏州原先的街道显然不能满足要求,唯一的办法就是拓宽。吴县建设局做好了规划,公示出来时,大家发现奉直会馆的围墙要拆掉,甚至连里面的文徵明手植紫藤也首当其冲,面临铲除的厄运。

会馆董事陈云青首先发现这个问题,蒙茸一架,来自明朝文徵明手植,就这么说铲除就毁了么?自忖人微言轻,力有未逮,陈云青决定通过呼吁,引起苏州士绅的注意。他一方面致函县建设局援例保存,另外则奔走呼号。

果然,李根源、王佩诤、王昭、顾巍成、宋肇琨、吴剑浏、贝侣英、单束笙、张紫东等十余人都觉得这事不能恝然坐视,马上应和陈云青的呼吁,写信给县建设局曹局长:

“世界各国,凡历代遗留有关文化物品,无不极力保存爱护,良以名胜古迹古物,为先民活动之遗迹,文化之结晶,鉴往知来,激发兴起,于精神文明,所关至巨。是以国府成立以来,迭颁保存名胜古迹古物条例,凡攸关历史文化之物,不容任意摧残,吴中拙政园旧文衡山手植古藤,蒙茸一架夭矫天空,无论中外人士,莅临瞻仰,无不合十赞叹,允为文秀之邦有数古迹。前江苏巡抚端午桥立碑保存,而最近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复准吴顾问湖帆之提议,保护现存古有机物案,略谓古有机物之存在,较无机古物其难何止几千百倍。历代有名者如泰山之松,天坛之柏,黄冈之竹;地方上特殊者,如广东化州之真橘树,嘉兴某寺之真檇李;有关名胜者,如苏州邓尉山司徒庙古柏,黄山接引松,超山唐代古梅;品类特贵重者,如吴江某氏古牡丹,昆山正义镇顾氏并蒂莲;名人手植者,如曲阜孔林子贡手植桧,苏州拙政园文衡山手植紫藤,允宜责成地方官就地射大妥为保护,庶数千百年饱经丧乱而仅存之古有机物,不致随时有毁灭之虞……”

此信随即在《苏州明报》刊出,县建设局倍感压力。已经规划好的道路,是否因为这棵紫藤而绕道呢?这就意味着一条笔直的道路必须到那里弯一下,如果不弯那么一下,则这条路必须为了这棵紫藤变窄,达不到拓宽的效果。

让我们把视线回到现在,人民路底下要建设轻轨,于是一切基础建设随即在路面上展开,马路两边的法国梧桐已经因为碍事而移栽,就连苏州中学围墙外那棵粗大的广玉兰树也剃了头锯了根移栽到不知何处去了。

移栽,对于树木来说,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口,记得南园大桥旁的几棵粗大的银杏,都一一死去了,它们原是别处买来点缀的。我们现在保存文物的观念中,似乎还没有有机物的概念,只有另一种所谓“古树名木”的保护,对古树名木的保护,似乎可以移栽,但移栽能否成活,则考验着古代有机物脆弱的生存能力。

报纸上的呼吁,或许在持续发酵,间隔七十多年看当年的旧报,我翻完了此后一个月的报纸,了无发现。与此同时,战争更是泰山压顶般迫近全中国人民。

当我差不多失望的时候,《苏州明报》终于又有了文徵明紫藤的报道:

明文衡山手植紫藤:建设局决予保存,拓宽路线向南移

其实,拓宽东北街已经无法付之实施了,三天后,卢沟桥事变爆发,苏州的建设从此停留在纸上,东北街至今都没有拓宽,前几年已经改为步行街了。

文徵明手植紫藤,就这样保全下来,蒙茸一架自成林,是寂寞更是骄傲,是淡定更是阅世的经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