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丹河

 博览古今天下 2012-12-28


丹河 - 丹河的历史

丹河

    丹河古称丹水,在山东益都县(今青州、寿光之地)东三十里。有东西二源,东丹水出昌乐县方山,西丹水出临朐县丹山,北流经昌乐故城,西北合东丹水而为丹河,经县东,又折东北入海。西丹河在县北。源出丹山,流入昌乐县界,与东丹河合。又白狼水,亦出丹山,北流与昌乐县之白狼河合。

        如今,丹河习惯作为弥河一支流,主流在昌乐、寿光境内,向东北方经寿光汇入弥河流向渤海。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位于昌乐县城西6华里的丹河,虽不算大河,却因悠久的历史和源远流长的文化以及靓丽优美的风景,显示出神秘无穷的魅力。
       丹河,由大丹河小丹河汇流而成。大丹河发源于临朐县大纪山北麓,从北岩镇西南部的吕家庄进入昌乐县,一路浩浩荡荡向北进发,流经北岩,南郝、昌乐、尧沟,湍湍北逝,最后经寿光北部流入大海,县内河段长22公里,流域面积92.7平方公里。河宽100-200米,河道冲刷切割较深,一般4-6米,两岸垂直壁立,巍巍壮观两岸树木郁葱葱,每逢春天一到,鸟语花香,河里鱼儿跃出水面,河水清洌甘甜,牧羊之声隐约可闻,悠悠的虫鸣与青青的河草,浑然天成为一幅绝妙的画图,简直可以与江南水乡媲美。可能就是丹水的录秀造就了一方的文明。《水经注》云:"丹水有二源,各导一山,世谓之东丹、西丹也。西丹水自丹山(即今打鼓山)北流,经剧县故城东,东丹水注之,水出方山,山有二水,一水即东丹水也。东丹水北迳县合西丹水。"古剧县治所就在大小丹河交汇处。明朝昌乐县令于子仁曾对丹河两岸平原沃野的秀丽风景做了描述,诗曰:"剧县春晴满县花,风光浑似楚天涯,当今潘令新官诰,前渡刘郎老鬓华,桃李门墙嘶骏马,秋千庭院隐啼鸦,多情最是衔泥燕,飞入青帘卖酒家。"
      清时康熙年间的昌乐县令贺基昌,不仅赞颂了丹河两岸的妩媚春色,更对此地繁华景象做了描述:
      旧县条风散早晴,疏林红晕海霞明,
      桑柔岸女盈盈出,草绿王孙一一生。
      水绕人家归社燕,花开篱落语流莺,
      紫骝嘶绝垂杨道,印得连钱织乡程。
      看,丹水边的剧县早晨被风一吹,夜色散尽,朝霞象大姑娘脸上的红晕一样落在树枝上。这时窈窈淑女络绎从家中迈着轻盈的青青流进村里,从南方归来的燕子沿河绕进千家万户,花开满了篱笆,莺歌燕舞。过往的商人络绎不绝,时有高大的紫红色骏马奔跑在大道上,一会儿就消失在远方,只留下一些蹄印,像飞扬的钱串,祝过往的客商前途锦绣。
      从丹水流域挖掘出土的象牙化石和部分骨化古推断,这时距今几十万年前的灵齿象。足以证明丹河流域在远古时期曾经森林茂密、沼泽连片、物种丰富,是各种动植物适宜生存发展的乐园。小的狼虫虎豹、大的象群恐龙经常出没在这片富饶的大地上。其他出土的文物表明,五六千年以前,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为少昊时爽鸠氏、虞夏季 、商逢公伯陵辖区。父亲氏族社会后期的部落领袖尧的儿子朱封地就在丹水流域,故被人们称为丹朱。丹朱死后葬于丹河西岸,至今有丹朱冢存,墓基面积约1400平方米,高30米。
      丹河流域为新生代第四纪冲积平原区,主要由粉土质、亚粘土、粘土、亚砂土、砂卵石构成。由于丹河沿岸属沙土地带,所以种植的西瓜早熟、皮薄、瓤脆、味甜而闻名全国。据《昌乐县续志》记载:"北乡所产 、最多且佳。每岁远销青岛甚夥。"
      横跨丹河的丹河大桥,更是为丹河增添了一道壮丽的风景线,桥长200多米,宽20多米。著名的济青高速公路、胶济铁路线和309国道都途经丹水。东来的,西往的,车水马龙描绘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气象。站在桥上放眼远眺,曲折蜿蜒的大河尽收眼底,河内碧波荡澜,岸上花红柳绿、相互辉映、景色宜人,令人流连忘返。
      丹河现已成为昌乐的风景名胜,恒安湖公园就坐落在丹河流域,湖中有岛,岛中有亭、楼、台、阁,各具有风采。人文和自然景观交相辉映,秀丽的风光又给这片古老的营陵大地增添了勃勃生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