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价值领导力影响教师价值观建设

 无名小兵 2012-12-28
价值领导力影响教师价值观建设
湖北省武汉市马房山中学 胡体树 黄新华
      案例1一位年轻教师在被评上高级职称前工作热情很高,各类优质课比赛及论文评比活动都积极参加。评为高级职称后,学校推荐他参加市级公开课比赛,他却推脱说:又不打算评特级,也没有这个可能,还是让没有评上高级的老师去讲吧。

  案例2某骨干教师,接近退休年龄。学校开展讲示范课活动,他发牢骚说,我们还干几年就要退休了,还讲什么示范课呀,让年轻人去讲吧。

  以上现象在目前各中小学里恐怕不能说只是少数。年轻教师走上讲台之后,为了一级一级的职称而努力工作,一旦目标达到,则无所追求。教师的价值追求和生存状态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形成人的行为的潜在因素是价值取向,要创造易于产生预期结果的环境,关键在于“领头羊”,学校的“领头羊”当然是校长。因此,校长的价值领导力如何,从根本上影响着一个学校的生存状态。教师能否做到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关键看校长能否静下心来管理、潜下心来治校。

  校长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应付型校长。这类校长更多的时间用于文山会海和上传下达,满足于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维持学校稳定,不出乱子。这类学校的教师往往没有追求目标的冲动,心是静下来了,但是同样缺少发展的激情。第二种类型的校长是任务型校长。这种校长会根据上级下达的任务制订自己的目标,通过奖励、惩罚等措施来激励组织成员完成目标。这类校长领导下的教师有目标追求,但容易着眼于经济利益,有动力,但更多的是压力带来的动力,学校往往会因缺乏和谐的人际关系而制约持续发展。第三种类型的校长是价值型校长。这类校长是一面旗帜,领导和成员之间形成的关系是受价值驱动的,教师对领导形成了价值认识,相信领导者的判断能力,接受领导者的价值观。

  我们不难看出,真正形成有效领导的是第三种类型的校长。

  校长的价值领导力首先要解决的是教师的价值追求问题。教师的“心静”有两种情况:心无杂念专心追求是一种静;心灰意冷、无欲无求也是一种静。我们要教师静心,要的是第一种静。让教师从无求到有求需要价值引领,特别是校长的价值示范。

  首先,学校教师学习和自我提高的需求,需要校长的价值领导。校长要引导教师读书,让教师在知识的不断充实和更新中去体验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就必须营造读书、学习的氛围。在这方面,我校尝试开展“百姓讲坛”活动,号召全体教职员工行动起来,在“百姓讲坛”交流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虑、所获,要求讲述内容源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是自己的真实体验和感受。“百姓讲坛”的开展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教师通过在讲坛上的交流,将自己认识、感受、体验、经验等一一展现,在众多教师的目光注视下,在阵阵的热烈掌声中,我们的教师在更广的范围内、在更深的层面上得到了更多教师的理解、认识、认同乃至尊重,教师的尊重需求及自我实现需求也由此得到了满足。同时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让教师走上讲坛,他必须有话可说,他必须进行总结,大量收集和整理材料。接到上讲坛任务的教师,一段时间里跑得最多的就是学校的图书室。不知不觉中,教师扎进了书堆。有了讲坛上的成功体验,也就有了孜孜以求的原动力。

  其次,提倡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不放弃学生、也不抛弃自我的价值选择,是转变目前教师生存状况的另一重要方面。教师是红烛、是园丁的传统观念,使管理者往往对教师要求得过多、给予得过少,好像教师非得要牺牲自己才能教育好学生,才算得上是优秀教师。现在有不少的学生不愿意当教师,原因就是因为他们亲眼看到教师们教得多么苦、活得多么累。要转变这种状况必须在校园内营造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将教师对工作与生活的美好追求有效激活,将组织的发展目标与教师个人的自我超越有机统一起来,学校才能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结合本校实际,我们提出了“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的口号,让教师去融入生活、去体验过程、去追求完美;让大家都去做“有意义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的许三多。结果教师的气顺了、脸笑了、腰直了、神爽了。这一切都得力于学校领导的价值引领。

  当然,校长对教师的价值领导力应该是全方位的,它应该涵盖人生信仰教育、价值观教育、道德品质和法律法规教育、政治思想教育、情感教育、自觉性教育和创造性教育等诸多方面,而这一切也都将直接体现在教师的工作状态上。

  原载:《中国教育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