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梨实蜂

 chh71 2012-12-28

梨实蜂

梨实蜂(学名:Hoplocampa pyricola Rohwer)又称为折梢虫、切芽虫、花钻子等,属于膜翅目,叶蜂科。体形细小,主要为黄黑色。该昆虫主要危害梨树的果实,为主要农业害虫。

编辑摘要

梨实蜂 - 简介

梨实蜂,俗称折梢虫、切芽虫、花钻子、梨实叶蜂、梨实锯蜂、钻蜂、螫梨蜂、白钻眼。属膜翅目,叶蜂科。梨实蜂一年发生一代,只危害梨。在梨实蜂发生重的梨园,要加强地面防治。

梨实蜂 - 形态特征

(图)梨实蜂梨实蜂 成虫

成虫:体长约5毫米,为黑褐色小蜂。翅淡黄色,透明。雄虫为黄色,足为黑色,先端为黄色。

卵:白色,长椭圆形,将孵化时为灰白色。长约0.8~1毫米。

幼虫:体长7.5~8.5毫米。老熟时头部橙黄色,尾端背面有一块褐色斑纹。

:裸蛹,长约4.5毫米,初为白色,以后渐变为黑色。

茧:黄褐色,形似绿豆。

梨实蜂 - 生活史及习性

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做茧过冬,杏花开时羽化为成虫。羽化后先在杏、李、樱桃上取食花蜜,梨花开时,飞回梨树上为害。幼虫长成后(约在5月间)即离开果实落地,钻入土中做茧过夏过冬。各品种受害程度不同,开花早的品种受害较重。

梨实蜂 - 危害特点

(图)梨实蜂梨果实受害状

在梨梢长至6-7厘米时,成虫产卵时用锯状产卵器将嫩梢4-5片叶锯伤,再将伤口下方3-4片叶切去仅留叶柄。新梢被锯后萎缩下垂,干枯脱落。幼虫在残留小枝撅内蛀食。梨实蜂只危害梨。成虫在花萼上产卵,被害花萼出现1个稍鼓起的小黑点,很像蝇粪,剖开后可见一长椭圆形的白色卵。幼虫在花萼基部内环向串食,萼筒脱落之前转害新幼果。

梨实蜂 - 发生规律

(图)梨实蜂梨实蜂 幼虫

梨茎蜂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被害枝橛内越冬。梨树开花期成虫羽化,先在枝内停留3-6日才出枝,白天中午前后活动频繁,吸食花蜜,交尾产卵。梨树盛花期后10天为成虫产卵盛期,产卵时先在新梢上端4-5片叶下用产卵器将嫩梢锯断大部分,其一边的皮层不断,随即将产卵器插入断口下面约5毫米处组织内产卵,然后再将断口下面3-4片叶切断,仅存叶柄,产卵痕为一黑点,不久断梢脱落。成虫产卵期前后约15天,一般在一个新梢上只产一粒卵,卵期7天左右。幼虫孵化后,即在梢中向下蛀食,被害部分逐渐干枯、缩短,呈黑褐色干橛。至6-7月份幼虫蛀入2年生枝内开始陆续老熟。幼虫在越冬前将身体倒转,头部向上结薄茧越冬。一般幼龄梨园重于老龄梨园。

以老熟幼虫在树冠下结茧越冬。翌春3月份化蛹,期7天左右。3月底4月初杏树盛花期成虫羽化,群集于早期开花的杏、梨、樱桃等花上取食花蜜,但不产卵,待梨花含苞待放时再转移到梨花上危害。成虫有假死性,早晨和日落后不活泼,易震落。待成虫转到梨花后,即产卵危害,2-3天即达产卵盛期,6-7天产卵完毕。成虫将卵产在花萼组织内,每次只产1粒卵。卵经5-6天孵化,幼虫先在花萼基部串食,萼片上出现黑纹,很易发现。萼茼将要脱落时,即转入果内危害。幼虫有转果危害习性,一头幼虫可危害1-4个幼果。幼虫在果内危害20天左右,老熟后脱果落地入土结一椭圆形丝茧越夏、越冬。

梨实蜂 - 防治技术

人工防治

梨茎蜂和梨实蜂的成虫都有假死性,可于清晨和傍晚摇动枝干进行捕杀。在成虫产卵期和幼虫危害早期及时摘除虫花和虫果深埋,以消灭梨实蜂。及时剪除被害虫梢,以消灭梨茎蜂。

药剂防治

抓住梨树花前、花后成虫高峰期进行喷药。主要药剂有:80%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48%乐斯本乳油1 500倍液,20%杀灭菊酯乳油或2.5%功夫乳油3 000倍液。

在梨实蜂发生重的梨园,要加强地面防治。该虫以幼虫在土中越冬,可在成虫羽化前(梨树开花前10-15天),用50%辛硫磷乳油300倍液,48%乐斯本乳油600倍液进行地面喷雾,重点喷洒树干1米范围的表皮层,每667平方米用药液150千克。 [1]

梨实蜂 - 参考资料

[1] 广东省农村信息网 http://nc.mofcom.gov.cn/news/6951501.html

[2] http://blog./archive/28606/blogs.aspx?BlogI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