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非主流文学批评的理论成果

 昵称11384440 2012-12-29

注重对文学作“是什么”的本体思考,以美学研究为基础,对文学进行形而上的考察,使非主流文学批评结出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在这一点上,朱光潜最为突出。他以《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近代美学与文学批评》、《诗论》等一系列理论著作奠定了其作为中国现代重要美学家和批评家的地位。

朱光潜文学批评的特点是:

一、把对文学及批评的理解之根深深扎人到美学研究的厚沃土壤中,让美学思想的理论营养滋润自己的文学观念和批评观念,这样就使得自己的文学观和批评观能够获得牢固的理论基础,不盲目跟在一般的文学潮流后面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能够保持个人的独到见解和批评的个性。如他从肯定文学的审美本质出发,认为文学的创造过程就是作家的审美过程。作家通过自己的美感经验,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提炼美,经过自己的想象过程,融人自己的感情与情趣,用自己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出来,就形成了文学创作。批评的过程也同样是批评家用自己的美感经验对批评对象进行“审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批评家也同样有自己对美的感受、发现、提炼,有自己情感与情趣融人的创造性活动二他由此提出“理想的批评”是“有欣赏作基础”的“创造的批评”的概念。“创造是造成一个美的境界,欣赏是领略这种美的境界,批评则是领略之后加以反省。领略时美而不觉其美,批评时则觉美之所以为美。不能领略美的人谈不到批评,不能创造美的人也谈不到领略。批评有创造欣赏作基础,才不悬空;欣赏创造有批评做终结,才臻于完成。这样,朱光潜就将自己的文学观和批评观都纳入到一个完整、系统的美学体系中,使其获得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以深厚的美学研究为基础,构筑文学理论的个人体系,对文学的艺术特性及其表现形式、表现规律作具体而深入的探讨。在他的探讨中,文学的艺术特性及其表现形式、表现规律都具有本体的意义,而不象当时一般的主流文学批评理论那样,仅仅把文学看作某类意识形态的表现形式,把文学的艺术特性看作社会属性的显现方式。这对于在当时文学功利主义倾向占主流地位的情况下,能从另一个角度去认识文学的本质具有特殊的意义。如他的《诗论》。《诗论》着重探讨的不是具体的诗歌创作理论,而是诗歌作为本体意义上的文学形式所具有的艺术素质、艺术构成及其艺术规律间题.所以它同三十年代出现的其他诗歌理论著作(如戴望舒、艾青等人的诗论)有着很大不同。《诗论》有着非常深厚的美学理论底蕴和严密的逻辑结构,决非一般感悟式、即兴式、经验式的同类著作可比。《诗论》秿仸10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正如有的研究者所指出的:“它第一次以严密系统的专著的形式,从美学的层面深人探讨了诗的本质及其创作欣赏的规律,并且在中西诗学比较的前提下,系统阐释了中国诗歌形式的基本特征,秿仸10力图为新诗的发展提供切实有用的理论借鉴。应该说.《诗论》这样的成果只有在那些比较淡化诗歌外在社会性特征而专心于诗歌本体理论建设的非主流批评家那里才能获得,因为这需要一种高度抽象的理论智慧和专注平静的研究心境。朱光潜之外,沈从文、梁宗岱、叶公超等人也有着不俗的理论贡献。沈从文对现代小说美学和创作理论的研究,梁宗岱对“纯诗”理论的探讨,叶公超对新诗“格律化”理论的发展,都是这一时期非主流文学批评的重要理论成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