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莫言:真想把全国的油田跑遍

 ixhixh 2012-12-29

莫言:真想把全国的油田跑遍

——石油文化界人士谈莫言的石油情缘

2012-12-28 08:27:31 中国石油报  微博评论 浏览次数:49
字号:T|T

10月11日傍晚,大庆业余石油诗人张建国刚吃过晚饭,和妻子看着电视。那条让全世界瞩目的新闻突然跃入眼帘: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

他赶忙从书架上抽出珍藏了12年的莫言作品《老枪·宝刀》,扉页上赫然写着6个大字“大庆人骨头硬”。

那是2000年全国第十一届书市上,莫言特意为他也为大庆读者的题词。

“从这句话能看到,为祖国献石油、困难压不倒的精神给莫言留下了深刻印象。莫言对大庆人由衷地敬佩。”张建国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真想代表大庆人给莫言发一份贺电去。”

莫言和石油、石油人之间的动人故事,并不是第一次发生。

从莫言的家乡山东高密驱车300公里就是胜利油田。多年来,他的足迹先后遍布新疆油田、玉门油田、胜利油田、石油大学(华东)和延长油矿的付家湾油田。

早在1986年的夏天,刚上解放军艺术学院大学一年级的莫言,就把暑假实习地点定在了新疆克拉玛依。他到了石油工人工作的前线,井喷着火的场景让他感慨:“石油工人的生活有很多壮烈的东西。壮烈的东西,正是文学最需要表现的。”

4年后,莫言和王朔、白桦等作家来到石油大学(华东)、胜利油田,创作了后来在石油系统内广为流传的散文《最新大陆》。

22年前负责接待莫言一行的石油大学(华东)原校办主任林世洪,在莫言得奖后笑着说:“看近照,感觉他除了稍微胖了点外,和当年没太大变化。”

这趟石油之旅中,莫言感叹“豪情好像总是石油战线上多”。他赞美石油工人是“开天辟地的人”。

莫言说,真想把全国的油田跑遍,写一篇大东西!

当时在场的石油大学(华东)教师马孜哲在莫言获奖后,写下了回忆文章《莫言也曾来我校》。文中说:“莫言是他们(来访作家)中最活跃、话最多的一位。他的问话像新闻记者那样锲而不舍,想以此积累创作素材。”

莫言的许多作品,特别是纪实类作品中都有对石油之旅的书写。他在1994年发表的散文《千万里追随着你》中,描绘了“付家湾油矿数百架抽油机正在虔诚地向大地磕头”的景象;在《我的朋友王树增》中则记录了他被邀请去玉门油田讲课的来龙去脉。莫言甚至以石油工人的气势来形容彗星撞木星的巨大威力——他在小说《会唱歌的墙》里写那场撞击的震颤,令他“油然想起‘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的豪言壮语”。

22年前,推荐刊发莫言《最新大陆》的是石油大学(华东)教授余世诚。老人感念当时的校长杨光华先生办人文课程,请作家讲课。余世诚仍清楚地记得,莫言在文章中写到了对石油作家们的厚望:“应该在出石油的同时出文化,文化应该在这里出大家。”

22年来,石油人不负厚望,产出石油的同时,出了一部又一部立得住的石油文学作品。

收到莫言题词鼓励的张建国近年来创作了许多石油题材的诗歌。

作为莫言的多年读者和写作道路上的同行,石油作家、独山子石化作协主席罗基础刚刚发表了描写三代石油人的小说《玛依塔柯之恋》。他希望石油文学爱好者日后能够得到来自专业作家更系统的指点,不再“凭感觉摸索”。

“当天地辽阔/石油反而美丽”接受采访时,中国石油作家协会副主席第广龙背起了石油诗人郭志凌的诗。

“莫言写战争,他并没经历过战争。文学是写人和人性的,石油文学也一样。”第广龙说,“石油行业的特殊性在于艰苦奉献。很多人不懂石油,但不妨碍他们写石油文学。就像莫言写战争一样,困难可以被转化为优势。”

“莫言获奖对石油文学来说是一种激励。繁荣石油文化,需要更多的石油文学精品。”第广龙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