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研究经典试题 总结答题模式之表现手法与表达技巧

 liubaoliang 2012-12-29

研究经典试题 总结答题模式

徐晓华

(本文选自《语文报·高一版》747期)

 

一、考点概述

“表现手法与表达技巧”一直都是诗歌鉴赏中的热点,对于表现手法与表达技巧,总的说来,对考生的要求是能识别几种常见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技巧并能鉴赏其在诗歌中的表达效果。

二、基础知识积累(只举例,有感性认识即可)

比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拟人: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2.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对比: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衬托: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2.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寓情于景: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托物言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虚实结合: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2.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动静结合: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三、感悟经典试题

1: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室人降日①,以此奉寄

魏 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何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注:①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反衬手法,以鸦归巢反衬人却不能归家。表达了作者在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江,远帆片片点归艭①。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①艭:小船。②海幢,即海幢寺。

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

【参考答案】“带”采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老鹤”以人的动作,不说钟声远播,而说老鹤带钟声到海幢,使画面具有动感。

四、比较、感悟、归纳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表达手法与表达技巧;

2.结合诗句具体解释这种手法或技巧是怎么运用的;

3.运用此手法或技巧带来了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注意:鉴赏诗歌的表达手法与表达技巧绝不是仅仅列出一两个名词这么简单,关键是考生要能够结合诗歌的内容将创作技巧的表达效果分析出来。

那么如何才能将原诗句描述得形象生动,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呢?这就要“身临其境”,将自己置身于诗中所描述的环境,置身于历史大背景,要抓住包含作者情感的词语,去感受此时、此景中此人的此情。最后力求用最有表现力、最到位的词语再现原诗的画面,同时语言组织要有层次与美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