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找上海记忆】老上海桥的难忘记忆

 江苏常熟老李 2012-12-29
【寻找上海记忆】老上海桥的难忘记忆
2012-07-16 14:36   (推送)

     老上海的黄浦江上是没有桥的,直到1991年才建成黄浦江上的第一条桥——南浦大桥,那浦西上下桥的螺旋形的设计,据说还是一位中学在学的孩子,发挥丰富的想象力,苦思冥想出来的,最后也确实采用了这个设计思想,避免了浦西因为建桥的巨大拆迁,减少了大量浦西引桥所耗的土地面积。黄浦江上陆续建成的大桥,至今排到了老几,一时还数不过来,最近松江段的黄浦江上,据新闻报道,通往金山泖港的大桥已经开建,计划2015年建成通车。上海市区与上海郊区的交通,一年比一年方便,一小时城市圈,在上海已经或者即将实现,只要市区减少堵车现象,到那里都是那么的通畅、便捷,上海人是有福的。

     老上海有关桥的记忆,都落在了苏州河上。笔者的年龄未及古稀,关于老上海的桥的记忆,只能停留在依稀这个层面上。比较真切的记忆,应该追溯到1949年5月,那是上海解放的前夕;笔者一家人“龟缩”在苏州河北的山西北路上,这是一条南北向的小马路,南临苏州河,北通天潼路,马路西侧是著名的“泰安里”,横竖一大片石库门的弄堂建筑。那一年笔者5岁,解放后三个月,开始上小学一年级,孩童时比较清楚的记忆,就是解放前夕的枪声。那时,父亲在山西北路84号租了门面,开有一家小杂粮店,前楼和亭子间住人。

     山西北路往南,跨越苏州河有一条桥,连接苏州河南堍的山西路。这就是在苏州河上所有的桥“兄弟”里,只能算是小桥的“盆汤弄桥”。那时,“盆汤弄桥”的南端驻扎着国民党的军队,1949年的5月下旬,解放军从大场、宝山一路杀往上海市区,这就是电影“战上海”里描绘的解放战争的关键一役。笔者依稀记得,从店门的“排门板”的缝隙里可以看清楚,大批的解放军战士,侧着身子、贴着墙壁向南推进,络绎不绝的子弹呼啸而过,儿时的好奇让父母亲担忧,不断的把笔者拖进比较安全的亭子间……不过僵持了数十个小时,很快解放军就突破了苏州河的防线,当宣布上海解放的消息传来,大人们牵着笔者走到不远的苏州河边,两岸的沙袋、工事,还没有来得及搬走、拆除……

     父亲的性格沉默寡言,不多的言语里,最为深刻的一段,却成为终生不忘的教诲:在那上海沦陷的日子里,上海人沦为亡国奴,只要经过外白渡桥,无论是步行还是坐车,必须向驻守在桥头的日本兵鞠躬,无一例外。听父亲回忆抗日战争的日子,总是那么义愤填膺,亲戚里谁谁让日本飞机给炸死,那里那里的房子给炸塌,特别愤怒的便是过外白渡桥的鞠躬。父亲为了维持全家的生计,几乎天必须经过外白渡桥,为了不向侵略者鞠躬,宁可绕行到没有日本兵守卫的其他桥,挺着胸膛通过苏州河。惜言如金的父亲,并没有对儿子们叙述太多的往事,对于这个不能忘却的记忆,却是不止一次的提起,这应该是的他老人家的民族情怀,也是对儿辈们的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一个中国人,必须要有中国人的骨气,虽然身处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之下,但决不向侵略者卑躬屈膝!

     有了父亲在世时的这一段教诲,在自己成人之后的职业生涯里,曾经遇到过趾高气扬、咄咄逼人的日本人佐藤,父亲的教诲时时在耳边响起……抱着商务谈判可以失败,气势不可让日本人压倒的宗旨,斗智斗勇的面对,最后还是以日本公司的让步,以佐藤的无可奈何,结束了一场生意场上“兵戎相见”的战斗(详见笔者博文“佐藤先生,慢走。”一文,2011年9月21日)。当然,笔者同样也有着友好的日本朋友,比如明和产业株式会社的森岗先生,以其50多岁的年龄,在中国八年工作、生活的经历,在上海工作期间,天天一大早,提着鸟笼前往肇嘉浜路绿化带,和土生土长的上海老头聊天,从而学会说一口流利的上海话,凡是懂得充分尊重历史和尊重中国的日本人,同样也会赢得中国人的尊重。

     老上海的桥。有的拆除了,有的高寿而翻新了,比如外白渡桥。有关老上海的桥的依稀回忆,不多但足以不会忘却,这,也许就是老上海人对老上海的怀念和如丝如诗的情感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