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上海 | 走在老照片中的苏州河外白渡桥

 新用户9030yrKZ 2022-06-20 发布于上海

2009年为迎接世博在上海举办,我花了大量时间上街扫拍,目的是为了世博时来上海参观的人能了解上海历史风貌区,对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建筑民风有进一步的了解,当时的照片和文字都登载在我的网易博客里。2018年网易关闭了博客功能,但我还是执着想让这些照片发挥作用。吸纳更多人的镜头继续行走穿梭于上海的大街小巷,记录下点点滴滴,丝丝扣扣,为那些新来到上海创业和谋生的人穿针引线,让他们更好地认识上海,了解上海,融入上海,做一个具有上海人文气息和精神面貌的新上海人。

闻名中外的外白渡桥坐落在苏州河入黄浦江口上,是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上海的年轻人赶怀旧的时髦,喜欢选择在外白渡桥上拍摄婚纱照。

150多年前,苏州河上人来人往都靠摆渡船摆渡。第一代外白渡桥建于1856年,名为“威尔斯桥”,是座木桥。桥长137.25米,宽7.015米, 中间设活动桥面,船只驶过时须起吊。

到了光绪年间,木桥几经补修,已不能适应交通发展的需要。工部局决定另建新桥代替。外白渡桥边的礼查饭店(今浦江饭店),上世纪初,科学家爱因斯坦、艺术大师卓别林、哲学家罗素、政治家美国总统格兰特等名人都曾下榻过这里。

当时的威尔斯桥人行需交“过桥税”,且只向华人收税,外国侨民车辆及仆役一概免去。继之,上海居民愤起抗争,粤人詹若愚就在今日的山西路口设置义渡,免费接送两岸过路华人,以示不屈。因市民不再付钱,乃称之为“白渡”。

那个时代,拥有一辆私人汽车并雇用一个司机就意味着是最富有的层次,拥有一辆包车还配上一名车夫,就是许多中上阶层家庭奢侈的享受了。

这一华丽转身,不仅使外白渡桥有了方便了快捷的交通,也为上海城市多了一张靓丽的名片。

1914年7月俄国开始建造领馆。90多年过去了,俄罗斯联邦驻上海总领事馆虽然历经几度沉浮,但始终没有挪过位置。

殖民地统治者管制下的民众生活水深火热;而殖民者却作威作福,在这座桥上桥下演绎的淋漓尽致。

很久以前,不知是谁曾写下这样的描述:“穿过四川北路来到苏州河,苏州河上没有船歌,上海的霓虹遮住了月亮,来去的人都是匆匆过客;这里的人们都没有家,这里的心都已咫尺天涯,这里的美丽都给了谁,留下黑白的都市繁华;没有人会记得你这个路人,苏州河的岸边踩不出脚印,趁着夜色我们选择离开,却带不走潮湿的清晨” 

这样的情景, 在今天的桥下桥上都再也不会出现了。

1931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虽然上海与东北远隔千山万水,但上海各界民众立即掀起了抗日救亡和抵制日货运动。战争的硝烟最终降临这座城市,外白渡桥上也垒起沙袋。天空时有空战发生。

抗战胜利后,日本人被赶走了,但这儿依旧是洋人的天堂,富人的乐园,各种洋货舶来品的广告充塞外白渡桥周边的大街小巷。随着所谓的金融币制改革,人民的生活却变得日益窘迫。

当年解放上海时,在外白渡桥上进行过激烈的战斗,外白渡桥还差一点被蒋军炸毁。实际上解放军最先是重点攻打外白渡桥,其激烈程度和伤亡情况较之攻打四川路桥均有过之而无不及。

来到苏州河注入黄浦江的河口时,浓云密布的东方江面上露出鱼肚白,预示太阳将冲破云层……。我用相机记录了晨曦中的外白渡桥以及苏州河与黄浦江交汇处的情景。

就在这个河口上,我将相机的镜头定格在黄浦江对岸的浦东陆家嘴,那是上海改革开放的一片热土,也是中国人都引以为傲的地方。

太阳渐渐从东方升起, 耀眼的光芒照射在云层上,再折射在黄浦江和苏州河交汇处的水面上,周围的景致在发生奇妙的变化……

今天,从上海大厦顶层的观光平台俯瞰苏州河上的外白渡桥,犹如欲将展翅飞翔的鲲鹏大鸟,它正在展翅高飞,飞向更美好的明天。

END -



新华路时光

xinhualu6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