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读《尔雅》

 木柳书屋 2012-12-30
 

 
 
不读《尔雅》
刀尔登
 http://www.gmw.cn 2012-01-12 21:26:44 
   
     语言,是越简单越好呢,还是相反?

    《尔雅》成书于西汉,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词典。它是按词义和事类编排,把意思相同或相近的,放在一起来解释,比如全书的第一条是“初、哉、首、基、肇、祖、元、胎、落、权舆,始也”,便是说这些词都表示起始的意思。

    平时读点古文,最头疼的,就是意思相近,用词却花样百出,据说各自有微妙所在,但谁有耐心去体会?现在形容颜色,我们只需知道红黄蓝白黑,如需进一步形容,则可说“有点黑”、“很黑”、“贼黑”,而《广雅》呢,表示“黑”的词就有三十个。

    语言,是越简单越好呢,还是相反?这个问题,没办法一律地回答。我偶尔写点文章,发觉现在可用的词越来越少。一是怪自己从小没好好学习,掌握的字词本来就少;二是越来越多的词,被用得没法用了。比如一个挺不错的字眼儿,总有人不好好用它,今天给它涂点恶心,明天又把它拽到泥里拖一拖,一来二去,等轮到我使用时,它已经混带着许多不愉快的感觉,成了一个破词儿了。

    可用的词越来越少,正好省事,但我还有点别的担心,比如,输入法。

    我也是用键盘写字的,输入一个字,后面有词的提示。不管心里怎么想,那些位置在前的词,总有更大的机会,跑到文本上。要知道,无数的人都在用同一种输入法呀。那些位置在前的词,不管多么好,几天后就变成了陈词滥调,更要命的,这是别人替我们选择的词,或者说,是我们彼此之间,共同造出的语言环境,我们再也不用费心于遣词造句了。

    还有别的。比如说微博,它对语言的影响,大概也不得了。就几十个字,还要大家来听,势必要追求响亮的表达。响亮,已经是当今语言的要义,你写的东西,如果不能在一秒钟内吸引别人的注意,就永远没机会了。所有那些微妙、暧昧、迂缓的表达,都要开除,只留下最直截、显豁、夸张、咄咄逼人的,就像赛跑,耽误事儿的一切,都放在筐里,只不过这一回,没人再回去取筐里的东西。

    (《三联生活周刊》2011年第46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