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

 悬壶佳 2012-12-30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
肿块、淋巴结肿大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一般认为是低度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变态反应。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
诊断依据

1、本病好发于青壮年,绝大部分为男性,起病缓慢,良性经过。
2、肿块最常出现于腮腺区、上臂及股上部。早期多似软橡皮样,以后硬度逐渐增加,大多可活动、无压痛。肿块区的皮肤可有瘙痒、皮疹、色素沉着、粗糙增厚或脱色萎缩。
3、淋巴结肿大可为肿块附近的一个区域或全身性浅表淋巴结肿大,无深部淋巴结及肝脾肿大。
4、外周血白细胞轻度或中度增高,周围血及骨髓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一般无贫血。
5、病理检查。肉芽肿病变组织主要由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少量组织细胞、浆细胞及毛细血管构成,其中有淋巴滤泡增生和小血管炎改变,滤泡中心常见纤维素性坏死。
6、本病须与骨嗜酸性肉芽肿、霍奇金病和嗜酸性淋巴结炎相鉴别。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
治疗原则

本病对放疗敏感,一般给予中等剂量即可缓解。1-2个月后如未达完全缓解者可给予第二个疗程或服用泼尼松。病程长或肿块巨大者,消退慢且不完全,皮下可残存纤维性肿块。完全缓解者皮肤瘙痒亦消除。无放疗条件者,单用泼尼松也可奏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