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 骨痛、骨骼肿块、病理性骨折、神经痛 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恶性增生性疾病。异常浆细胞产生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导致多发性溶骨性损害。 (诊断要点) (一)临床表现 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人。临床主要表现为骨痛(尤其腰背痛)、骨骼肿块和病理性骨折(尤其椎骨的压缩性骨折)、神经痛等,并常有头晕、眼花、耳鸣、四肢麻木、恶心、呕吐、多尿及脱水。严重者还可发生感染、出血及肾功衰竭。少数病人可表现为淀粉样变性,肢端动脉痉挛等。 (二)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 1.血象 多呈正细胞性贫血,红细胞易聚集,涂片可见红细胞呈钱串状排列。白细胞数多正常,有时可有不成熟粒细胞或少量的骨髓瘤细胞。血小板常减少。 2.骨髓象 有骨髓瘤细胞,超过15%即确诊。 3.组织活检 有骨髓瘤细胞浸润的证据。 4.血清有大量的M蛋白 IgG>25g/L、IgA>10g/L、IgD>2g/L、IgE>2g/L、IgM>10g/L。多数病人表现为单克隆改变,但也有双克隆改变,还有少数表现为“无分泌型”。 5.尿中出现本-周蛋白>0.2g/24小时。 6.骨X线检查 可见溶骨性损害。 7.其他 血沉快、血粘度增高,高尿酸血症-高钙血症。 本病应与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良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症、骨髓转移癌、老年性骨质疏松等加以鉴别。 (治疗原则) (一)制定临床分期标准 以便于制定治疗方案。临床分期标准如表5-18。 表5-18 多发性骨髓瘤临床分期标准 ──────────────────────────────────── 分期 标 准 骨髓瘤细胞数/m2 ──────────────────────────────────── Ⅰ 符合下列各项 >0.6×10^12 1.血红蛋白>100g/L 2.血钙正常 3.X线正常或只有孤立的溶骨性改变 4.M成分合格率低:IgG<50g/L、IgA<30g/L、 尿本-周氏蛋白<4g/24小时 Ⅱ 介于Ⅰ期和Ⅲ期之间 0.6-1.2×10^12 Ⅲ 符合下列一项以上: >1.2×10^12 1.血红蛋白<85g/L 2.血钙>2.982mmol/L 3.X线有多处进行性溶骨性损害 4.M成分合成率高 IgG>70g/L,IgA>50/L, 尿本-周氏蛋白>12g/24小时 ──────────────────────────────────── 亚型 A:肾功能正常(肌酐<176.8umol/L,尿素氮<10.71mmol/L) B:肾功能损害(肌酐≥176.8umol/L,尿素氮≥10.71mmol/L) ──────────────────────────────────── (二)防治 对无症状及病情稳定的Ⅰ期病人可密切随访,一旦病情进展和骨髓浸润明显即治疗;Ⅱ、Ⅲ期病人在充分的支持疗法下给予化学治疗。 1.初治的多发性骨髓瘤 (1)化疗:一般可采用CP、MP或M2方案等(表5-19)。 表5-19 初治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方案 ───────────────────────────────────── 方案名称 药 名 一般剂量和用法 ───────────────────────────────────── CP 环磷酰胺 250mg/(m2·d)第1-3天 强的松 1mg/(kg·d)第1-14天 每3周重复1次 MP 马法兰 0.25mg/(kg·d)第1-4天 强的松 1mg/(kg·d)第1-14天 每3周重复1次 M2 卡氮芥 0.5-1mg/kg,静注,第1天 氯乙环己亚硝脲 1-2mg/kg,口服,第1天 任选一种 环磷酰胺 10mg/kg,静注,第1天 苯丙酸氮芥 0.1mg/(kg·d)口服,第1-7天 每35-42天重复一次 或0.25mg/(kg·d)口服,第1-4天 强的松 1mg/(kg·d)口服,第1-14天 长春新硷 0.03mg/kg,静注,第21天 ────────────────────────────────────── (2)α-干扰素:300万u/d,肌注,有效后可改为每周3次,一般需用6个月以上。如果与上述化疗方案配合其疗效更好。 (3)单克隆抗体:抗白细胞介素6(抗IL-6)单克隆抗体能明显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生长,可试用。 2.难治及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 (1)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①强的松龙60mg/(m2·d),用5天休息9天。 ②地塞米松40mg/d,口服,每2周用4天。 (2)中、大剂量马法兰:可用30mg/m2或80-140mg/m2,静脉滴注2小时,每4-6周1次。 (3)VAD及相关方案: ①VAD方案:长春新硷0.4mg/d,阿霉素9mg/(m2·d),地塞米松40mg/d,各用4天,每隔3周1疗程,共3疗程。 ②VMD方案:长春新硷0.4mg/d,米托蒽醌2-4mg/(m2·d),静脉滴注4天,地塞米松40mg/d,第1-4,14-18天。 ③CVP16方案:环磷酰胺600mg/(m2·d),静脉滴注1小时,共5天。鬼臼乙叉甙(vp16)180mg/(m2.d)静脉滴注2小时共5天,对VAD 耐药者有效。 (4)化疗配合生物治疗:常用的有α-干扰素+VDMCP方案:先用VDMCP两个疗程,以后交替应用干扰素,每一方案为3周一疗程,具体如下:α-干扰素500万u/m2,每周3次,共10次。VDMCP:长春新硷1.2mg/m2,静注,第1天;卡氮芥20mg/m2,静注,第1天;马法兰8mg/m2,口服,第1-4天;环磷酰胺400mg/m2,静注,第1天;强的松40mg/(m2·d),口服,第1-7天,20mg/m2,口服,第8-14天(仅用于第1疗程) (5)白细胞介素Ⅱ:150万单位/m2,皮下注射,2次/日,5天为1疗程,休息2天,共5-6天。 (6)大剂量IgG:IgG 0.4g/kg,静滴,每周1次,连用2个月,2个月后改为2周1次,4月后改为3周1次。 在应用上述治疗方案时,可同时静脉持续滴注异搏停0.1mg/kg,15分钟,继以0.15-0.3mg/(kg·h),或口服异搏停80mg,3次/d,也可应用环孢菌素A 4mg/(kg·d),连用5天,最好采用持续静脉滴注。 3.骨髓移植 对年龄合适,属预后不良的多发性骨髓瘤(如IgD型、IgA型、不分泌型、轻链型等)可考虑进行骨髓移植。如果病人处于巩固治疗期,再行骨髓移植,其疗效更好。 4.支持疗法 保持充分水份摄入,口服别嘌呤醇(300mg/d),防治高尿酸血症。加强护理,防止感染。给予雄性激素,以改善贫血和脱钙现象。光辉霉素、Vit·D2或Vit·D3及其衍生物有助于改善骨痛和脱钙,可酌情应用。 5.血浆置换术 对本病伴有血液粘度增高、肾功衰竭者,通过血浆置换术可降低其血液粘度,改善肾功能,并可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多发性骨髓瘤 长 期 医 嘱 内科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或一级护理 普通饮食 病重 口腔护理 美法仑(苯丙酸氮芥,马法兰)2毫克 3次/日 第1-7日 泼尼松 60毫克 1次/日 第1-7日 临 时 医 嘱 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计数 骨髓涂片检查 染色体核型分析 骨髓活检 本周蛋白尿测定 24小时尿蛋白定量 肝功能 肝炎病毒抗原抗体系统检测 血清总蛋白及白/球比例 血清蛋白电泳(注意M蛋白) 血清免疫球蛋白 免疫电泳鉴定M蛋白 血清轻链的κ、λ含量及κ/λ比值测定 单克隆抗体检测恶性浆细胞的表型 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 肾功能及血尿酸 血钙磷及碱性磷酸酶 血液及其他体液致病菌培养+药敏试验(发热时) 颅骨、脊柱、肋骨、骨盆等X线摄片 CT骨扫描和核磁共振骨检查 注(1)Ⅰ期无症状可暂不治疗。 (2)首选MP方案,用法:美法仑0.15毫克/千克,每日分2次空腹口服,连用7日;醋酸泼尼松60毫克/米2,每日分3次餐后服,连用7日。 (3)M2方案,其中美法仑4毫克/米2,每日分3次空腹口服,第1-7日,或每日10毫克/米2,每日分3次空腹口服,第1-4日;卡莫司汀20毫克/米2,静注,第1日;环磷酰胺400毫克/米2,静注,第1日;泼尼松40毫克/米2,第1-7日,后改20毫克/米2,第8-14日。第21日静注长春新碱2毫克。每35-42日重复方案1次。 (4)VMCP(长春新碱、美法仑、环磷酰胺、泼尼松)与VBAP方案(长春新碱、卡莫司汀、阿霉素、泼尼松)交替应用疗效较好。 (5)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可用VAD方案(长春新碱0.4毫克/米2,静注,第1-4日;阿霉素9毫克/米2静注,第1-4日;地塞米松40毫克,口服,第1-4、9-12、17-20日)。每疗程间歇21日。近来以VAD为基础的变异方案作为补救方案,如VECD(VCR1.5毫克/米2,静注,第1日,表阿霉素20毫克/米2,静滴,第2-3日,环磷酰胺200毫克/米2,第1、3日,静滴1小时,地塞米松20毫克/米2,第1-5日,口服)每3周重复治疗1次。对骨髓抑制明显,要定期复查血象。 (6)注意预防和控制感染;严重贫血应间断输新鲜血,Epo 10000单位,皮下注射,每周3次。高粘滞综合征可用血浆置换。肾功能不全者的处理应包括:有效的水化,纠正高钙血症,保持尿酸正常及利尿以促进钙及轻链排出。 (7)造血干细胞移植。 [输液组方] 1.0.9%氯化钠注射液 20ml 环磷酰胺注射液 0.2 静脉注射,d1 0.9%氯化钠注射液 20ml 长春新碱针 20mg 静脉注射,d 21 美法仑片 2mgx25 2mg,po,tid×5-7d 2.5%葡萄糖注射液 250ml 米托蒽醌针 10mg 静脉滴注,d 1 0.9%氯化钠注射液 20ml 长春新碱针 2mg 静脉注射,d 1 泼尼松龙片 5mg×l00 10mg,po,tid,d 1-4,d 17-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