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背与语文能力的提高

 liubaoliang 2012-12-30

读背与语文能力的提高  

 

语文能力要提高,就学习环境而言表现在课外和课堂,就方法而言,应突出一个“多”字,即,多听,多看,多读,多背,多说,多写,多观察,多思考。多听,多看,多观察,即,博览;多读,即选择性的朗读,熟读;多背,即对一些精华性的句、段、篇的强记,它是说、写时最好的直接使用材料或转化材料;至于多说、多写,则是对前述“5多”的自觉与不自觉的运用;多思考,体现在语文学习的每一次活动和每一个环节当中。我们常听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处处留心皆学问”,都说明了这几多的重要性。在此仅就读背与语文能力的提高谈一下拙见。

一、 读背是提高语文学习的必备之法和行之有效的方法。

大凡语文能力强的人,没有一个不得益于读背。随着读背的积累,学习者在被熏陶,人格在受感染,思想感情愈来愈丰富,语言日渐变化,鉴赏水平不断提高,谈吐翻江倒海,挥毫洋洋洒洒。总之,读背是为日后思考、发挥、表现积累材料,要学好语文不想勇于接受熏染是不行的,熏多了,染多了,别人的语言就成了你的,你才有了语言的个性,有了风格。所以,我要说,语文能力的提高是熏出来的,是染出来的,特别是口才和文章。那些记忆潜能较强的人我要祝贺你,请挖掘你的“金矿”吧,博闻强识属于你,天才在向你招手!

二、 读背是语文学习很重要的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别人无法代替的,要自己身体力行,是不允许偷懒的。有人说,语文学习见效慢,不如数理化那么容易来劲,但“慢”隐藏的“效”是谁也无法否认的,“来劲”之前的“不易”是人人皆知的,我们不必厚此薄彼,任何学习都离不开积累,做题是积累,读背更是积累。“天才在于勤奋,知识在于积累。”让我们记住这句话,重视语文学习,老老实实的读起来,背起来,书山文海的无限风光在向语文学习的跋涉着招手!

三、 读背是很难得的精神享受。

读背一篇好的文章,可以让人陶醉,给人以难得的精神享受。当你受累于茫茫题海的时候,朗读、背诵让你放松,再点缀于美妙的配乐,那“烦”字早逃逸到了九霄云外;要推销你自己,妙语警句把你包装得才华横溢,到那时再看你神采飞扬的得意赛过“春风”,超越“马蹄”;更何况,把读背的文段烂熟于心,变为题例,随处都可以“练”,随时都可以“仿”,那是不用草纸的演练,特别是先贤美文,知识、章法荡于胸中,乐于言表,那学习才叫快乐学习,快乐复习。语文学习,会学于读背,学会于读背。

那么,如何才能做好语文学习的读背工作呢?

一、  选择是读背的前提。这里所说的语文读背主要指的是熟读和重点背记。读背的对象应该是一些文章和知识的精华。读背,就是让这些精华去发酵,酿而成酒去飘香,去醉人。

二、  计划是读背的保障。作为教师指导下的早(晚)读读背,应该有计划的进行:定任务,定时间,定方法。任务应该是一定时间中的任务,任务可以是几句话,几个自然段,也可以是整篇;可以读背文章,也可以强记知识要点。时间应该分秒必争,可以展开双人或集体比赛。方法可灵活多样,熟读、朗诵、默读、齐读,不管采用哪一种方法,应该用利于读背效果,教师应该提醒学生把握好有利于读背的声音分贝。如果是学生个人的有计划读背,应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时间不论多少,多有多的内容,少有少的内容,个人读背最好先做成读背卡片或读背标记(可用符号或颜色标明),以便随时随地记忆,也可以自制录音,先听再记。

三、  落实是读背的动力。读背应该有目的的进行,既要注重过程,更要保证结果,加之现在学生的自控能力都较差,靠自觉性较难保证读背的效果,为此,作为教师应该严把检查关,自制一些考察成绩记录表,作好检查记录。在考查方法上可灵活多样,可抽查、互查、统查、汇报查,对于学生互查的汇报的成绩,教师应该复查。总之,只有通过加强考查力度,才能确保读背任务的落实,使学生的记忆力资源在学习中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

四、  运用是读背的生命。读的、背的内容不用,就失去了读背的意义,不过,一般人对读背的内容都在运用,只是这种运用一般情况下是一种无意的。要让读背内容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应该自觉的去运用,要不惮于别人卖弄的指责,也要丢掉邯郸学步的顾虑,要善于仿写、仿说,让读背的生命在我们的文才和口才中尽显风采!

总之,读背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读背的方法远不至于笔者所云,读背被古人所重视,读背也应受到当今学人之推崇,它是移他人精神雄才之气,壮自己学识文章之魂,我们应该具有收八方、聚古今的魄力,使我们的时代多出些别样的李白和别样的莎士比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