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泌性中耳炎

 悬壶佳 2012-12-30
分泌性中耳炎
耳内闷胀、耳鸣
    分泌性中耳炎具有中耳积液,是一种常见病,约占耳鼻咽喉科疾病的3%-4%,尤以儿童居多。多因咽鼓管炎症、机械性阻塞或过敏原因起病;少数由于气压损伤、腭裂、咽鼓管张力缺乏等引起,又称为非化脓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粘液性中耳炎、渗出性中耳炎、胶耳、


分泌性中耳炎
诊断依据

1、常发生于感冒之后。耳闷胀堵塞感,耳鸣,自听增强,耳痛较少。儿童表现为听力减退或注意力不集中。
2、鼓膜多为内陷,少数膨出。颜色多呈粉红色、淡黄色油亮,与积液颜色和鼓膜厚薄有关。金黄色积液时,常为淡黄色油亮;浅黄的白色积液时鼓膜常为粉红色;积血时鼓膜常为蓝色。鼓膜活动度减低,积液粘稠者鼓膜活动度常消失。透过鼓膜常可见到气泡或发线(液平面)。
3、鼓膜穿刺常可抽出液体,有的为粘胶状积液。
4、纯音测听多为传导性聋,少数病人可出现感音性或混合性聋。声导抗检查多为负压低平曲线(B型曲线)。


分泌性中耳炎
治疗原则

1、保守治疗。
(1)1%麻黄素液滴鼻,保持咽鼓管通畅。
(2)抗组胺药治疗,如克敏、阿司咪唑(息思敏)、氯苯那敏(扑尔敏)等。
(3)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如泼尼松等。
(4)抗生素治疗。
(5)吉诺通(强力稀化粘素)、沐舒坦、兰勃素等,重建呼吸道的粘液纤毛清除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6)上呼吸道急性炎症消退后,行咽鼓管吹张。
2、外科治疗。
(1)鼓膜切开或穿刺抽液。
(2)鼓膜穿刺冲洗。α-糜蛋白酶5mg/2ml在鼓膜前下象限穿刺注入少许,5-10分钟后,再以剩余液体,稍加压慢注冲洗。每周2次。
(3)鼓膜切开放置硅胶中耳通气管。
(4)鼓室探查或乳突根治术。
3、病因治疗。
(1)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传染病。
(2)腺样体肥大、鼻窦炎、鼻息肉、鼻咽部肿瘤、腭裂等,应予以相应的治疗或手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