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地塞米松 氯霉素 化脓性中耳炎
化脓性中耳炎的局部治疗方法,通常为以3%双氧水清洗患耳,再滴入滴耳油。由于滴耳油呈油性,不易通过鼓膜穿孔进入中耳,使中耳内炎症不能被控制,疗效不佳。自2000年来,我们改用地塞米松液及0.25%氯霉素眼液混合制成水溶性液体,治疗100例化脓性中耳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100例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3~60岁,病程1周~30余年,病史较长者均有滴耳油使用病史。单耳患病92例,双耳患病8例。 药物配制与使用方法:取地塞米松注射液1ml,加入0.25%氯霉素眼液8ml备用。先清洗耳道内分泌物,充分暴露鼓膜穿孔部位,再滴入上述混合液2~3滴,3次/日,2周为1个疗程。病情严重者静滴先锋类抗生素1周配合治疗。 结果 有效:用药3天后开始见效,100例中有96例3天后流脓逐渐减少,2周后流脓停止,鼓室干燥。急性且为首发者31例,1周内鼓室干燥,3个月后鼓膜穿孔逐渐愈合。 无效:流脓不减少,鼓室潮红,可见肉芽组织,100例中有4例患者未见效,且均为慢性病史,治疗过程中行双侧颞骨CT检查示;3例鼓室均有肉芽组织形成,1例有胆脂瘤形成。 不良反应:个别患者滴药后出现轻度头晕,考虑为药物的冷刺激所致,后将药物热浴后点耳,头晕消失。其余未见任何不适。 讨论 地塞米松为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过敏和抑制免疫作用。氯霉素为广普抗生素,对革兰阴性菌作用较强。化脓性中耳炎多为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患病,是中耳黏膜的化脓性炎症,病变主要位于鼓室,患病时间长时,合并多种细菌感染,尤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两药合用时,能很好地抗炎、减轻黏膜水肿,疗效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可作为治疗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较为经济、实用的局部用药,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对治疗无效者,应作进一步检查,除外乳突部疾病,必要时采取手术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