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题歙县鲍家石牌坊

 临泉书屋 2013-01-01

解读水天一笠翁诗兄之《题歙县鲍家石牌坊》

(2010-11-13 13:56:38)

解读水天一笠翁诗兄之《题歙县鲍家石牌坊》

文/倾一斋主

 

百代虚名烟雨中,承恩绢碎早随风。

云浮碧柳相思在,日煦青阶故梦空。

贞节泪痕洇古月,功名旌影照归鸿。

闲看菡萏池间静,不语清芳岁岁融。

 

        “百代虚名烟雨中”开篇已然体现水翁一贯之批判精神。此牌坊群不是虚名,不是“忠孝节义”的封建糟粕又是什么?当玉碎宫倾之时连刮的风都是阴惨的,又要这些石木桩子何用(倾一按:殊不知没这桩子,您老看什么呢?又如何发思古之幽呢?)。“承恩绢碎早随风。”再大的恩典、名誉也会被历史的车轮碾成碎末,就让它随风去吧。“碎”字用得极好,即可表牌坊背后一个个凄美动人的故事,可有多么的令人心酸;又把那种“陈旧”如古董,甚至是从墓穴中刨出来的腐朽的味道展示得淋漓尽致。“绢碎”于考古学上亦有实际意义,稍有些考古常识之人均知,考古作业时在处理上古丝织品的时候要特别防止紫外线直接照射,否则这些脆弱的丝织品很容易断裂成碎片,此即“绢碎”之说。

 

      “云浮碧柳相思在”抑或是作者对此间奉咏的节妇烈女们尚存怜香惜玉之意,企盼着折柳穿越时空以寄托遐思?难不成诗者仍嫌“世事沧桑未得饱览,人间春色未得尽阅”(此句取自水翁《客居滇西诗并序》,稍加修改之),恨不能踏上时光的风火轮去拯救被三从四德压制得喘不过气来的人儿?“日煦青阶故梦空。” 哎,否定得太彻底了些,就没一些可圈可点之处?至少还有旅游收入不是。此句与“承恩绢碎早随风”意旨上遥相呼应。

 

      “贞节泪痕洇古月,功名旌影照归鸿。”牌坊、古月、旌影、归鸿,端得一幅悲凉衰景,且月又是被泪洇过的,在这样的一幅景象面前万语千言竟是哽咽在喉,不能肆意宣泄。每每提及“贞节”二字本身已经是封建社会妇女的一部血泪史,以泪化纸,又让人想起08年的一部电视剧《牌坊下的女人》。“功名旌影照归鸿” 句终于让我们稍稍平复了些伤感之情,亦显阳刚之美。此联深得阴阳互补之妙。

 

       我最推崇的尾联来了,“闲看菡萏池间静”,我们终于看到诗者步入了画面,坐下来静观菡萏。此时也许暮色将晚,喧嚣殆尽,诗者用其透彻的目光看穿了池水,似乎也看穿了百代千年,将那三皇五帝、三纲五常、三坟五典统统拿来重新审度。

 

     “不语清芳岁岁融”,这是全诗最使人柔肠百转的一句:雪芹曰“女子是水做的骨肉”,李太白亦用“云想衣裳花想容”以形容太真之美,此句似有异曲同工之妙。貌似这一句与前三联无甚联系,其实不然,诗者仍以落英(清芳之比)暗喻牌坊背后的陈年往事,如同清淡的莲花莲叶一般渐渐沉入池底,融化在岁月的长河中。“清芳”亦指女子冰洁之躯也未可知。“不语”更让人想到了武媚娘的无字碑,身前的种种任由后人评说去,让人唏嘘不已。这一句将全篇的咏叹沉稳地托起,而后又悄无声息地将所有的沉淀融化于无形之中,妙结也,令人击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