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核心写作:努力写好一篇记叙文

 永久柱子 2013-01-01

核心写作:努力写好一篇记叙文

 

文 赵飞

 

 

于我们日常交际、生活而言,记叙是一项最基本的能力,谁能避免讲述一下见闻,描叙一下感受,或者诉说一下心事呢?于初中阶段的写作,若说有一项是顶顶重要,则不能首推记叙文的写作。写作教学应当对此重视起来,把这个基本功打好,而不是把时间耗在花里忽哨的所谓“创新”与“个性”上来,回归一种本质的、朴素的写作状态。

记叙文何以成为当前写作教学的核心呢?

人生从说话开始,写作从记叙起步。不仅生活需要,考查与评价同样需要。

课标对初中生写作有着明确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这个要求没有明确到哪类主题、哪种文体,但只要我们仔细体味一下,就会发现这些理念强调“感情”“体验”,鼓励“运用联想和想象”,这些指数,以哪一类文体体现最相宜呢?

——记叙文,也唯有记叙文。这里的记叙文,包含一般的写实的记叙文、散文与虚构的小小说,或者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童话、科幻等记叙性文体。

而这几年中考对记叙文写作的考查力度也在加大:

广东省自2008年起,连续三年要求考生“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而今年的中考试卷中,有10个考区(诸如福建龙岩卷、湖北宜昌卷等)明确要求写成记叙文。更有许多考卷虽对文体没有明确要求,但其命题却适合写成记叙文,比如:“日子”(四川眉山卷),“误会”(广西桂林卷),“黑板上的记忆”(上海卷),“         让我久久不能忘怀”(山东青岛卷)……这样的题目,是明显倾向于记叙文的,适合以具体生动的描叙为其主要表达方式,线索的设置、细节的描绘、悬念的制造、冲突的构建、形象的塑造、情感的宣泄,哪一个能绕开“记叙”呢?

写记叙文相当容易,也极容易出彩;如果学生不习惯用记叙这一文体来表达,就很难应对这类文题。对于即将毕业的初中学生而言,应练就熟练驾驭记叙文写作,尤其要掌握简洁叙事、细腻描写的本领,因为一篇详略得当,有真情实感,情节有波澜,情景交融的记叙文很容易打动阅卷老师的心而获得高分甚至满分。

什么样的记叙文是好的记叙文?

老实说,在所有文体中,记叙文是最好写的。生活本身就是故事,日日上演;人生就是一部厚厚的故事,丰富而凝重。奶奶有奶奶的故事,妈妈有妈妈的故事,十四五岁的初中生也有着自己五彩斑斓的崭新故事。所谓记叙文,无非是把这些或喜或忧的故事写成文字,清楚明白地告诉别人。

但我们又不得不说,要真正把记叙文写得引人入胜,写得温馨动人,写得令读者爱不释手、交口称赞,也绝非轻而易举之事。想想看,我们周围,是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把记叙文玩转?实际情况往往是,只有少数学生的记叙文写得别致新颖,写得耐人寻味。

好的记叙文,应当包含这样的元素:

第一,表达鲜明的主旨、真挚的情感。

作文如做人,光有一副躯壳是不行的,即便是一幅外表很漂亮的躯壳。一篇文章要是没有鲜明的主旨,没有真挚的情感,就很难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2010年天津中考一满分作文《远逝的六一》其中有这样的片段:

曾经有一次,妈妈从亲戚家带回一个皱皮的小橘子让我惊喜好长时间。

爸爸外出打工,回来时带来一台电风扇,我好奇地把手指伸向转动的扇叶,一声粗暴的喝叱唬住了我:“割断你的手爪子!”这样的温情只有我能听懂。

上学的路上有段河滩,雨水多时,要在水里趟好长一段,担心鞋浸湿了,就脱下来拿在手里,脚底板经常划出口子。但是妈妈每次做鞋的时候,总会被针扎到手,我也帮不上忙。

这是考生对童年生活的回忆。读着这样的文字,我们能感觉到一种震撼:为小作者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所经历的贫穷而心酸,为他的早熟、懂事、体贴父母感到欣慰与心疼。

如果说这些事例已为本文的情感作了足够的蓄势,那么接下来一件与主题密切相关的事例则将读者的震撼推向高潮:

上了中学的一个“六一”,正是“三夏”的大忙时刻,家长是想不起来给孩子过节的。弟弟的学生在城里买了一个变形金刚,馋坏他了,天天央求着爸爸给他买一个。借着邻居的小手扶拖拉机进城,我和弟弟去了镇上。看见让我们眼花缭乱的玩具,我顾不上弟弟了,挑着,试着,玩着,兴奋得忘了时间,直到邻居找我回家,我才发现弟弟不见了。

我吓傻了,张着嘴不知说什么,邻居怕我出事,背起我跑到派出所先报案,又沿着售货摊一路问下去。天快黑了,弟弟还没找到,我不敢回家告诉爸妈,又害怕弟弟有不测,哇哇大哭起来。那一刻,真是感到天都塌了。最后是卖冰糕的老奶奶提供情况,民警叔叔找到弟弟,把他领了回来。

从此,“六一”就远离了我。

作者纪实性的描述真切地表明: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一个没有“儿童节”经历的成长历程,确实有些酸楚。这样的经历,不是每个人都有。但事虽有殊,理却相同,文章所表达的一种美好情感却是人类共通的。认定一篇记叙文的成败,要看它的“核心价值”。这个“核心价值”,就是文章描述的真实生活与内蕴的真实情感。

对于学生,不管其有没有与以上小作者相似的生活体验,对于文中不着一字渲染却洇染于字里行间的亲情,都会有着强烈的共鸣。文章的动人之处,其根本正在于此。

第二,精选鲜活的材料。

记叙文材料的个性、品位,往往决定了一篇文章的可读性,所以,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记叙文时,应注意选取那些能让读者耳目一新的材料。 我们来看《有关相片的随想》中的一段文字:

我显然也算得上一个喜欢照相的女孩。我生于九十年代初,那时候相机似乎还没有普及,我童年时代只拥有不多的相片。印象比较深的有这么几张。一张是我在菜地里,大概四五岁吧,我穿着粉红色的裙子,头上别着一朵大红花,这可能是当时我最阔气的打扮了。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张照片了,觉得我有一点淑女的苗头。还有一张是和爸爸一起在兴隆山照的。爸爸坐在一个台阶上,把我抱在怀里。这应该是我们父女俩最亲密的一张照片了,这张相片总给我很温暖的感觉。还有一张是在黄河边上照的,我坐在一个大石头上。可能当时来兰州的次数比较少,从那张模糊的照片里我都可以看出自己的胆怯。

作者如数家珍地介绍了记忆中三张各富特点的相片,并从中揭示出了不同的内涵,这一选材无疑是鲜活而有个性的。

第三,运用严谨的结构。

作文应该分段,这是每个人都应懂得的道理。分段一来可以显示你的作文思路,二来便于阅卷老师阅读你的作文,第三,多分段客观上还有助于你提前写够作文字数。

近年来,有人提出一种很实用的文章结构形式──“黄金结构”,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最为优秀的文章结构。所谓“黄金结构”,就是利用标志性的句子(首括句、总结句),组成排比段,一般是不少于三个(含三个)。或叙述三个事例,或再现三种情境,或刻画三个细节。只要用了这样的结构,再加一个漂亮的凤头或有力的豹尾,你作文的得分一般不会太低。这是近年来各地中考不少满分作文的共同经验,满分作文《我发现枕头里有个世界》,《漫漫古典情让我陶醉》等。运用黄金结构的长处显而易见。内容上:使文章显得充实饱满,增强文章说服力。形式上:思路清晰,一目了然,极有利于读者把握文章的内容。

此外,还应当使用细腻的语言。

这是和人物刻画、事件描叙等紧密相关的,同时也因人而异,有的人喜欢简淡平时,有的人喜欢含蓄曲折,语言更多的应是取决于个人语感、风格。这里便不再赘述。

怎样指导学生提升记叙文写作的能力呢?

我的体会,教师可引导学生在以下三方面多用点心思:

其一,保持对生活的好奇心,养成观察周围的习惯。台湾著名作家林文月说:“散文的题材内容,其实多半来自日日生活的耳闻目睹诸现象,所以,细心的观察与关怀是写作的人不可缺的起码态度。”我们作文的内容就来自平时的观察。平时观察得细,观察得深入,我才有望在作文中写出细致具体的细节,写出细腻动人的情感。

其二,精读一些名家的作品。所谓精读,就是要细细地品味,品味作品的内容,品味作品的情感,品味作品的写法。这里,特别给学生们推荐肖复兴这位作家。他的记叙类文章,朴实真挚,很值得初学者借鉴。如他的《父亲手记》中的《荞麦皮枕头》,就可作为以“物”为线索的记叙文写作的范文。这类文章的写作,首先要选取一个能统领文章材料的恰当的“物”,然后睹物思人,引发对往事的缅怀、回忆。像本文,从形式上说,“荞麦皮枕头”这一“物”便是作者选材、组材的线索。全文写了“我”的父母、“我”及儿子这三代人的故事,正是靠着“荞麦皮枕头”,才将三代人之间林林总总的生活故事串连了起来。就内容而言,“荞麦皮枕头”寄托着家人之间的牵挂、深情。

其三,养成写随笔的习惯。有不少学生对作文有这样那样的误解,认为作文是两周一次的作业,甚至一学期就写两三篇,还是在老师的一再催促、逼近之下勉强完成。这样的作文态度自然产生不了感动读者的真情作文。应该怎样认识作文呢?我一向觉得,作文是人类自身的一种精神需求,当喜怒哀乐等各种感情冲击心扉时,你尽可拿起笔来,写下你的兴奋与狂喜,写下你的愤怒与诅咒,写下你的忧伤与绝望,写下你的憧憬与爱恋,写下大自然中一道道美丽的风景,写下生活中令你难忘的一个个镜头……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平时要养成写随笔的习惯,记下自己的种种心理需求。写着写着,表达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变得流畅起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