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宣德炉刍议 (五)

 海外寻瓷翁 2013-01-02

宣德炉刍议

 

高进勇

 

宣德炉的仿制

自宣德炉问世之后,在社会上很快就出现了赝品。通常来说,古玩制赝,当然是仿制古代器物的赝品。而本朝人仿制本朝器物的赝品,于制赝史上并不多见。可是,宣德炉一问世马上就有赝品,由此可见其诱惑力的巨大了。

开初仿制宣德炉的目的,其商业性并不强,而带有一定的把玩性。

仿制宣德炉的开山祖师是吴邦佐,他是当朝的工部侍郎,是宣宗皇帝钦定的宣德炉铸造的责任人。当宣德炉停铸之后,他即刻全盘照搬原法并雇用曾参与铸造的工匠,自行制造。所以,其成品可与宣德炉等量齐观。但是,他不搞鱼目混珠的把戏,却在炉上刻自己的名或刻朋友的名,在款识上不作伪。

后来,仿制宣德炉之风愈演愈烈,在明代嘉靖、万历、天启年间,全国许多地方都设有专仿宣德炉的工场,例如在京师所仿的称为“北铸”;在金陵(今南京)所制的称为“南铸”;在苏州所仿的称为“苏铸”。

自宣德铸炉成功之后,直至清代之乾隆,无时不有仿制者。其仿制之佳者,是可以媲美宣德炉。赵汝珍在《古玩指南》中作了略述:“仿制之最早者为吴邦佐。按吴氏为宣德时参与铸炉之一员。宣炉停铸之后,吴氏即照宣炉之法,并雇用铸造宣炉之工人,自行铸治,故其所铸之炉直可与宣炉等。其款字为琴书侣,或直书其名。同时尚有高氏者,其各未详其情形与吴氏同,故所铸之炉亦甚佳妙。此外尚有且闲主人者,亦不详甚姓氏,与高氏同时,制炉亦精。其他仿制者甚多,但究不能与吴氏等相比也。至玉堂清玩之主人为严东楼,凡严氏之炉皆系劫取宣炉之无款者充为己有,非其所制,故玉堂清玩之炉不得列在仿制之内也。嘉靖初,学道仿制亦佳,惜亦不知其人也。万历天启间有施念峰,万历末金陵之甘文堂、苏州之蔡家,均以仿宣著称者。以后吴中之徐守素、周文甫等,亦以铸冶名世。明末则有汤子祥,亦称好手。清则雍正、乾隆两朝均极力摹制,惟均无珍品,惟巴格之仿宣可比宣器,此外无闻也。宣德铸炉综计不过五千余座,在当时深藏禁内,平人无从得见,幸赖仿制伟绩固不宜泯也。”

仿制宣德炉与伪作宣德炉是不尽相同的。仿制的主要目的是把玩和复制继承,而伪作是商业性的赚取暴利。

赵汝珍在《古玩指南》中对伪作作了详情揭露:“(北京)前门大街路东有甚大之挂货铺二,专以仿制宣炉为业。其仿制之艺术极高,所制之品亦极精,非精于鉴别者每为所欺也。其方法极繁:第一由铺中派人赴山西或在京市上收买大批铜炉,无论优劣、整破,一概收置。收得后再分类为伪。……无论其原来之颜色如何,均完全去掉磨成光亮闪耀如金即为成功。……惟仍再行敷上一种颜色方为成功。其所能伪作之颜色只有三种:一为瓦灰色,二为猪肝色,三为土红色。真宣并无此三色,故现市上所见此三色之炉完全为此二桂货铺之出品。其敷色之法,即以各色颜料置釜中共煮之也。时间愈久,颜色日深,至少者亦须煮五六日,一炉之成功,总须半月时间也。

“此外打磨厂、东大街、炭儿胡同等处亦有专以仿铸宣炉者。铸成之后,再用颜材制成各种颜色,其颜色之种类亦不出上三种之外,其他亦不能为之也。……十年前金价不贵,而金点炉之价甚高,作伪者遂将宣炉之旧而佳者敷以金点,冒充金点炉,现市所见之金点炉十九为当时所伪制者。

“旧炉之原来颜色百不存一,作伪者每将落色之旧炉磨之光亮,然后置电炉上用电火烧之,则成为五颜六色光彩闪耀之物。市上所见黄绿灿然、颜色驳杂,极光耀、极美丽者,皆此法所制也。真宣之鎏金者金质甚厚,与三殿中之金缸相同。今人多有将旧炉镀金以充鎏者,且多纯裹,不能为涌覆及腰围也。私铸之炉佳者甚多,作伪者将私铸之款挖下,另取合适之宣款铸上,其制之精者丝毫不露痕迹也。”

我们从中可以明白旧时仿制宣德炉,主要是在色泽上下功夫。无论是从市场上收购宣炉式样的旧铜炉,磨去原来的颜色,配以所需颜色;或是把旧炉以至真宣德炉改造为点金炉;还是将旧炉磨亮,然后放在电炉上烧烤,使表面红黄绿各色灿然,形成一种特殊的光晕,等等。尽管制伪宣德炉者在色泽上用尽了脑子,正如高濂在《遵生八笺》中所指出的:“盖宣炉多用腊茶、渗金二色。腊茶以水银浸擦入内薰洗为之,渗金以金铄为泥,数四涂抹,火炙成赤,所费不赀,非民间可能仿佛也。”

正如专家指出的,“宣炉惟色不可伪”。在古董鉴别之中,对宣德炉的鉴别还是有捷径的,原因就是真伪宣德炉在色泽上相差太悬殊,只要用真宣德炉一比较,假货马上就现出原形了。还有个简单的方法,在没有真宣德炉的情况下,只要翻视炉底足所露出的铜的原质,亦一目了然,与炉身的色泽加以比较,是一致的就是真品,否则就是赝品。

同时,伪制宣德炉还在款识上做文章。自古以来,款,原先多指钟、鼎、彝器上铸刻的文字,后来也指书画上的题名。如言落款、上款、下款。古代钟、鼎、彝上铸刻的文字称为款识,其说有三:阴字凹入者为款,阳字凸出者为识;款在器外,识在器内;花纹为款,篆刻为识。对宣德炉而言,不管取哪一说,款都是宣德炉的“身份证”。

赵汝珍在《古玩指南》中指出:“真宣原有样炉无款字者,但早为各代添刻以尽,今日绝无真宣无款者。真宣之款显有铸刻之不同,然皆字字完整,款地明润,与炉色等旧;即芝麻地亦颗颗圆然晶莹,与炉身同色。伪造者皆生硬粗涩,一比便知。宣款各种字体皆有,但以楷书为多。至款字,则只有宣、宣德、宣德年制或大明宣德年制等四种,其他十九皆非真宣也。乃竟有多数鉴别名家尚有认许多私铸之款而为真宣者,如‘大明宣德五年监督工部官臣吴邦佐造’或‘工部员外臣李澄德监造’等款,定系私铸或供献之器,绝不能列为真宣。”由此可见,对炉款的识别是鉴定宣德炉的又一重要方面。在实践中,我们遇到有以下情况:

假炉假款。作伪者将明代永乐年间的烧斑彝、景泰及成化年间的狮头彝等与宣德炉相近似的礼器收集起来,将原款识取下,再铸上伪凿的宣德炉款识,便充作真宣德炉在市场上销售。因为这些礼器用于郊庙,做工比较考究,其样式、色泽俱与宣德炉有近似之处,所以一般的收藏者容易上当受骗。

真炉真款。宣德三年铸造炉时,监造者是不能马上铸款的,非得呈到宫廷,请宣宗或专门班子过目批准后才能铸款。按规定,凡不合格者,不得铸款,而且必须回炉重铸。但是,监造者铤而走险,在淘汰下来的大量等外品中挑选极少数留了下来,没有回炉重铸。这批无款的等外真宣德炉散失到民间后,有的落到制赝者手中,他们明白这种东西的可贵,所以在款识上也分外认真,即不伪凿一个款识安上,而是去找真款。宣德炉不易得,而宣德款却不难得,因为宣德年间除制作香炉以外,还冶炼其他铜器,上面也有“宣德”或“大明宣德年制”的款识,而且凡是上品,其款识也是很考究的,与宣德炉款无异。把这些铜器上的款识取下来,再嵌到无款的等外宣德炉上,这就是“真炉真款而钉嵌”。在一般情况下,这种赝品宣德炉几乎是无法辨识的。但是,只要认真仔细地看款与炉嵌合的缝隙,总有微痕可见。

真炉私铸。一般人以为在明代宣德年间制作的铜炉就是宣德炉,这是个误解。所谓宣德炉应是宣德三年用进口风磨铜所造的铜香炉。这批铜炉造完了,风磨铜也用尽了,在以后的宣德年间所造的铜香炉已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宣德炉了。因为,宣宗皇帝下旨制造铜香炉是关系国家礼制,宣德炉系国家典器,非能任意增铸。所以,凡款识为“大明宣德五年监督工部官臣吴邦佐造”、“宣德五年高氏监制”及“宣德五年工部员外郎李澄德监造”等,皆系仿造或私铸,起码不是国家典器意义上的宣德炉,而只能说明是宣德年间所铸之铜炉,其价值将大打折扣。所以说,所谓宣德炉,按当时官方的理解,就是宣德三年所铸之铜香炉,其后所铸一律是坊间之作,而非真正的宣德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