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书·酒诰 王若曰:“明大命于妹邦。 周公说:“在妹国施行一项重大教命。 乃穆考文王,肇国在西土。 你的先父文王,在西土始建国家。 厥诰毖①庶邦庶士,越少正②、御事,朝夕曰:‘祀兹酒。’ 他早晚敕告各邦 国的君王、众贤士,以及少正、治事大臣说:‘祭祀才能饮酒。’ 【注】①孙曰:毖,同必,《广雅·释诂》云:必,敕也。②余注曰:少正,周制六官之长曰正,其副谓之少正。 惟天降命①,肇我民,惟元祀②。 上天授命,始有我百姓,开国建元。 【注】①余注曰:惟天降命,谓付君主以天下。据王国维说。②余注曰:元祀,谓元年也。 天降威,我民用大乱丧德,亦罔非酒惟行。越小大邦用丧,亦罔非酒惟辜。 上天降下威严,我百姓大乱而失德,也无非是因为酒造成的。至于小大之国之所以亡国,也无不是酒的罪过。 文王诰教小子①,有正有事②,无彝酒③;越庶国④,饮惟祀,德将无醉⑤。惟曰:‘我民迪。’ 文王曾经告诫小子封,你如果供职于王朝为官,不要经常饮酒;在诸侯国任职,只有祭祀时才能饮酒,并要以德自持,不要喝醉。文王说:‘我的百姓需要引导。’ 【注】①余注曰:小子,谓小子封。②曾曰:有正有事,谓供职于王朝者。③曾曰:彝,常也。④曾曰:越庶国,谓食采于都家,或供职于他国者。⑤孔传曰:以德自将,无令至醉。 小子,惟土物爱①,厥心臧②。聪听祖考之彝训,越小大德。 小子封,土地所生之物皆当爱惜,你的心地才会变得良善。要明于听取前辈的常训,成就小德大德。 【注】①孔传曰:惟土地所生之物皆爱惜之。②曾曰:藏,善也。 小子,惟一①妹土嗣尔②股肱,纯③其艺黍稷,奔走事厥考厥长。 小子封,妹土之民自此以后就是你的股肱之臣,你要纯熟他们的农事技艺,使其奔驰趋走以侍奉其父兄。 【注】①顾曰:惟,语词,无义。一,亦语词,同乃。②金履祥曰:嗣尔,犹言继此以后也。③曾曰:纯,专也。 肇牵车牛,远服贾②用,孝养厥父母①;厥父母庆③,自洗腆④,致用酒。 农事完毕,就开始牵牛赶车,远行去从事贸易,以孝养其父母;父母高兴,自洁其身,然后制作美好丰盛的膳食,就可以饮酒。 【注】①孔传曰:农功既毕,始牵车牛,载其所有,求易所无,远行贾卖,用其所得珍异孝养其父母。②曾曰:贾,固也。固有其物,以待民来,以求利也。③余注曰:庆,喜庆。从顾颉刚说。④曾曰:洗,洁也。腆,设膳腆腆多也。 庶士、有正①,越庶伯、君子②,其尔典③听朕教。 众贤士、官员们,以及众氏族之长、卿、大夫,你们要经常听从我的教导。 【注】①顾曰:有正,即正,指官长。②顾曰:庶伯,众氏族之长。君子,《礼记·乡饮酒义》:乡人、士、君子。郑注曰:君子,谓卿、大夫、士也。③曾曰:典,常也。 尔大克羞耇(gǒu)惟①君,尔乃饮食醉饱。 你们都能进献酒食给老者和君王,这才是你们酒足饭饱之道。 【注】①曾曰:羞,献也。耇,老也。惟,与也。 丕惟①曰,尔克永观省②,作稽③中德,尔尚克羞馈祀④。 或者说,你们能够经常自我反省,使自己的行止合乎德,你们还能够协助君王举行祭祀。 【注】①顾曰:丕,语词。惟,亦语词。②金履祥曰:永观省,常自顾省察也。③余注曰:作,行也。稽,止也。从俞樾说。④曾曰:此云羞馈祀,当为助祭于王也。○郑注曰:馈祀,助祭于君。○顾曰:馈祀,是一种熟食之祭。 尔乃自介用逸①,兹乃允惟王正事之臣。兹亦惟天若元德,永不忘在王家②。” 你们要自己限制行乐,这样才真的是君王的治事官员。这也是上天所佑之德,将永远不会被王家忘记。” 【注】①周曰:介与界通。逸,乐也。②孔传曰:亦惟天顺其大德而佑之,长不见忘在王家。 王曰:“封,我西土棐徂①(fěicú),邦君、御事、小子②,尚克用文王教,不腆于酒。故我至于今,克受殷之命。” 周公说:“封,我们西土并非从现在开始,诸侯的君王、治事官员、年轻人,才能遵从文王的教导,不多饮酒。所以我们到今天,能够接受殷朝的天命。” 【注】①孙诒让《尚书骈枝》曰:棐当读为匪,徂当读为且。并为同声假借字。......此棐徂即匪且,其义亦为非此。②顾曰:小子,是当时统治者对其年轻后进的亲昵的称呼。 王曰:“封,我闻惟曰,在昔殷先哲王迪①,畏天显、小民②,经德秉哲③。 周公说:“封,我听说,以前殷朝的先哲王有道,畏惧天命和小民,施行德政,保持恭敬。 【注】①曾曰:迪,道也。②孙诒让曰:畏天显者,天命不常也;畏小民者,小民难保也。③周曰:经,行也。秉,执也。哲,与悊同,《说文》:悊,敬也。 自成汤咸①至于帝乙,成王畏②,相③惟御事,厥棐有恭,不敢自暇自逸④,矧曰其敢崇⑤饮? 从成汤直到帝乙,有成之王都能修己以敬,并且省视治事之臣,治事之臣都恭敬地辅弼君王,不敢自己安闲逸乐,怎么敢聚众饮酒呢? 【注】①曾曰:咸,读为覃。古同声字。覃,延也。②曾曰:犹言敬忌也。③余注曰:相,《说文》:省视也。④孔传曰:不敢自宽暇,自逸豫。孔传曰:⑤崇,聚也。 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越在内服,百僚、庶尹、惟亚、惟服①、宗工②;越百姓里居③,罔敢湎④于酒。 至于外任的官员,侯、甸、男、卫的诸侯;以及朝中的官员、宗人;以及百官族姓及卿大夫致仕在家的官员,没有人敢沉溺于酒。 【注】①朱骏声《便读》:百僚、庶尹,即上文有正也。惟亚、惟服,即上文有事也。②曾曰:宗工,宗人也。○司马光《知人论》:考制度,习威仪,辨牢饩之等,详笾豆之数,此宗人之职也。③孔传曰:百官族姓及卿大夫致仕居田里。④曾曰:湎,沉于酒也。 不惟不敢,亦不暇,惟助成王德显,越尹人①祗辟②。 不只是不敢,也没有闲暇,他们只想辅助有成之王彰显其德,并且治理百姓、尊重法令。 【注】①周曰:尹人,正人也。②曾曰:祗,敬。辟,法也。 我闻亦惟曰,在今后嗣王①酣②身,厥命罔显于民祗,保③越怨不易。 我还听说,现世的商王纣好酒,他的天命没有得到百姓的敬畏,却安于怨恨而不改易。 【注】①曾曰:后嗣王,谓纣。②曾曰:酣,酒乐也。③曾曰:保,安也。 诞惟厥纵①,淫泆(yì)于非彝②,用燕丧威仪,民罔不衋④(xì)伤心。 他大肆放纵,恣意享乐且有违常法,因安逸而丧失了威仪,百姓莫不悲痛伤心。 【注】①周曰:诞,大也。惟,《玉篇》:为也。纵,《释诂》:乱也。②周曰:泆,《释文》:本作逸,乐也。非彝,非法也。③周曰:燕,安也。④周曰:衋,《说文》:伤痛也。 惟荒腆于酒,不惟自息,乃逸①。 他荒淫沉溺于酒,不能自己停止,一味放纵。 【注】①曾曰:腆,厚也。息,止也。乃,仍也。逸,过也。 厥心疾很①,不克畏死。辜②在商邑,越殷国灭,无罹③。 他心地凶狠,不能以死来使他畏惧。他在商都作恶,对于殷国的灭亡,无所忧虑。 【注】①曾曰:疾,害。很,戾也。②曾曰:辜,罪也。③周曰:罹,忧也。 弗惟德馨香祀登闻于天,诞惟民怨。庶群自酒,腥闻在上。① 没有明德芳香的祭祀升闻于上天,只有百姓的怨气。纣群臣沉溺酒中,腥秽之气升闻于上天。 【注】①孔传曰:纣众群臣用酒沉荒,腥秽闻在上天。 故天降丧于殷,罔爱于殷,惟逸。天非虐,惟民自速①辜。” 所以上天给殷人降下灾祸,不再眷顾殷人,都是因为他们的过失。上天并非暴虐,是殷人自己招致的罪罚。” 【注】①曾曰:速,召也。 王曰:“封,予不惟若兹多诰①。古人有言曰:‘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②。’今惟殷坠③厥命,我其可不大监抚于时④? 周公说:“封,我就不过多地告诫你了。古人有谚语说:‘人不要只是从水中来察看自己,应当从民情来察看自己。’现在殷人已丧失了其天命,我们怎么可以不据此以为深刻的借鉴呢? 【注】①孔传曰:我不惟若此多诰汝。②孔传曰: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视水见己形,视民行事见吉凶。③周曰:坠,失也。④曾曰:抚,犹据也。时,是,指殷坠命之故也。 予惟曰:汝劼(jié)毖①殷献臣;侯、甸、男、卫;矧②太史友、内史友③,越献臣百宗工;矧惟尔事④,服休、服采⑤; 我只想说:你要慎重告诫殷国的贤臣;侯、甸、男、卫的诸侯;以及朝中记事记言的史官;以及贤臣和众多的宗人;还有你的治事官员,管理游宴休息和祭祀的近臣; 【注】①周曰:劼,《說文》:愼也。毖,《广韵》:告也。献,犹贤也。②周曰:矧,又也。③郑注曰:太史、内史掌记言记行。④曾曰:尔事,尔治事之官也。⑤郑注曰:服休,燕息之近臣。服采,朝祭之近臣。 矧惟若畴①:圻(qí)父②薄违③,农父④若保⑤,宏父⑥定辟⑦。矧汝刚制⑧于酒。 以及你的三卿:讨伐叛乱的司马,顺保百姓的司徒,制定法度的司空。你们要强行断绝饮酒! 【注】①曾曰:若畴者,汝之三卿,司马、司徒、司空也。②郑注曰:圻父,谓司马,主封畿之事。③曾曰:薄,迫。违,邪也。④孔传曰:农父,司徒。⑤周曰:若,顺也。保,养也。⑥孔传曰:宏父,司空。⑦周曰:辟,法也。⑧曾曰:刚,强也。制,断也。 厥或诰曰:‘群饮。’汝勿佚①,尽执拘以归于周,予其杀。 如果有人报告说:‘有人群聚饮酒。’你不要放纵他们,要全部逮捕起来送到周都,我将杀掉他们。 【注】①周曰:佚,失也。 又惟殷之迪诸臣,惟工乃湎于酒①,勿庸杀之,姑惟教之。 另外蹈殷家恶俗的诸臣,做官时就沉溺在酒中,不用杀他们,姑且先教育他们。 【注】①孔传曰:又惟殷家蹈恶俗诸臣,惟众官化纣日久,乃沈湎于酒。 有斯明享①,乃不用我教辞,惟我一人弗恤,弗蠲②(juān)乃事,时③同于杀。” 有这样明显的劝诫,若还有人不遵从我的教令,就是不能体恤我,对你的政事也是污点,这样的人也同样要杀。” 【注】①孙诒让《尚书骈枝》曰:享当读为嚮,享、嚮,声近字通。②曾曰:蠲,洁也。③周曰:时,是也。 王曰:“封,汝典①听朕毖,勿辩②乃司③民湎于酒。” 周公说:“封,你要经常听从我的告诫,不要使你治理百姓的官员沉溺在酒中。” 【注】①周曰:典,常也。②周曰:辩,俾也。③周曰:司,治也。
周书·康诰 惟三月哉①生魄②, 在三月始生魄之日, 【注】①曾曰:哉,始也。②余注曰:旧谓月亮的有光部分为明,无光部分为魄。朔后月明渐增,月魄渐减,故谓之死魄。反之,望后月明渐减,月魄渐生,即谓之生魄。 周公初基①作新大邑于东国洛,四方民大和会。 周公开始准备在东方洛邑营建一座新的大城,四方百姓同心来会。 【注】①郑注曰:基,谋。 侯、甸、男邦,采、卫①百工②,播③民,和见④士⑤于周。 侯、甸、男邦 国的君王,采、卫的百官,藩国的百姓,都来为周王室服务。 【注】①孔传曰:此五服诸侯,服五百里。侯服去王城千里,甸服千五百里,男服去王城二千里,采服二千五百里,卫服三千里。②曾曰:采、卫百工,即采、卫之百官也。③播,即藩国,所谓蛮夷镇藩四服。......去王畿五千里内之地也。......播民,即藩国之人也。④余注曰:和见,犹合见、合现也。⑤曾曰:士,事也。 周公咸勤①,乃洪②大诰治③。 周公慰劳勉励他们一番,于是代替成王陈说大道以普告天下。 【注】①周曰:咸,皆也。勤,劳也,慰劳之也。②郑注曰:洪,代,言周公代成王诰。③屈万里曰:治,读为辞。 王若曰:“孟①侯,朕其弟,小子封②。 周公说:“诸侯之长,我的弟弟,小子封。 【注】①孔传曰:孟,长也。五侯之长,谓方伯,使康叔为之。②孔传曰:封,康叔名。 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 只有你的英明的先父周文王,能够明亮德而且慎用刑罚, 不敢侮鳏寡,庸庸,祗祗,威威,显民。① 不敢欺侮老弱孤苦,用当用者,敬当敬者,罚当罚者,并且显示给百姓。 【注】①孔传曰:用可用,敬可敬,刑可刑,明此道以示民。 用肇造我区夏①,越我一二邦以修。 用此道,开始为政于我区域诸夏,由此我们的一两个邦国都得到治理。 【注】①孔传曰:始为政于我区域诸夏。 我西土惟时怙(hù)冒①闻于上帝,帝休,天乃大命文王。 我西土之人勤勉治国之大功被上帝得知,上帝嘉美文王,上天于是就降大命给文王 【注】①王引之曰:怙,大也。冒,懋也。 殪(yì)戎①殷,诞②受厥命越厥邦厥民,惟时叙③,乃寡兄勖④(xù)。 灭亡大国殷,接受其天命以及殷国殷民,继承文王之大统,均是你的长兄武王勤勉所致。 【注】①曾曰:殪,殄也。戎,大也。②曾曰:诞,大也。③周曰:时,承也。叙,《释诂》:绪也。④曾曰:勖,勉也。 肆汝小子封,在兹东土。” 所以你小子封,才得以封在这东土。” 王曰:“呜呼!封。汝念哉!今民将在祗遹①(yù)乃文考,绍闻衣②德言。 周公说:“呜呼!封,你要考虑啊!现在殷民将考察你是否能恭敬地继承你的先父文王,努力听取殷人的有德之言。 【注】①曾曰:在,察也。祗,敬也。遹,述也。②周曰:绍,读为劭(shào),勉也。衣,读为殷。 往敷①求于殷先哲王用保乂②民。汝丕远惟商耇③(gǒu)成人,宅心知训④。 你要去遍寻殷朝先哲王用来安定治理百姓的方法,你还要深思殷商长者成人之道,把这些放在心里,就知道如何教导民众了。 【注】①曾曰:敷,遍也。②曾曰:乂,治也。③曾曰:丕,大也。惟,思也。耇,老也。④孔传曰:常以居心,则知训民。 别求闻由①古先哲王用康②保民。 另外还要探求古时先哲王安保百姓的方法。 【注】①周曰:由,于也。②周曰:康,安也。 弘于天,若德裕乃身①,不废在王命。” 德充盈于自身,就像天一样宏大,才能不废王命。” 【注】①曾曰:语倒,犹云德裕乃身,若弘于天也。 王曰:“呜呼!小子封,恫瘝(tōngguān)乃身①,敬哉! 周公说:“呜呼!小子封,治民务除恶政,就像病痛在你身上而要除去一样,要敬慎啊! 【注】①孔传曰:恫,痛。瘝,病。治民务除恶政,当如痛病在汝身欲去之。 天畏棐(fěi)忱①,民情大可见,小人难保②。往尽乃心,无康好逸豫,乃其乂(yì)民③。 天道可畏,会辅助诚信之人,民情大致可以看出,因为小人难于安定。你此去当尽心为政,不要苟安贪图享乐,这样才能治理好百姓。 【注】①孔传曰:天德可畏,以其辅诚。○曾曰:棐,辅也。忱,信也。②孔传曰:人情大可见,以小人难安。○孔疏曰:人情所以大可见者,以小人难安为可见,故须安之。③孔传曰:往当尽汝心为政,无自安好逸豫宽身,其乃治民。 我闻曰:‘怨不在大,亦不在小。惠不惠,懋不懋①。’ 我听说:‘民怨无所谓大,也无所谓小。要让不顺从的顺从,不勤勉的勤勉。’ 【注】①孔传曰:言怨不可为,故当使不顺者顺,不勉者勉。○周曰:惠,顺也。懋,勉也。 已!汝惟小子,乃服惟弘王,应保殷民①,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 已乎!你这小子,你应当躬行德政,弘大王道,安保殷民,也以此辅佐王者居顺天命,以为自新之民。” 【注】①孔传曰:乃当服行德政,惟弘大王道,上以应天,下以安我所受殷之民众。 王曰:“呜呼!封。敬明乃罚①。 周公说:“呜呼!封,你一定要敬慎明了,再动用刑罚。 【注】①孔传曰:凡行刑罚,汝必敬明之。欲其重慎。 人有小罪,非眚①(shěng),乃惟终自作不典②,式尔,有厥罪小,乃不可不杀。 人有小罪,不是过失,若是终身作不法之事,故此,即使他的罪小,却不可不杀。 【注】①曾曰:眚,过。②孔疏曰:乃惟终身自为不常之行。○曾曰:终,终身行之也。典,法也。式,用也。式尔,言故用如此也。 乃有大罪,非终,乃惟眚灾,适尔,既道极厥辜,时乃不可杀①。” 若有大罪,不是终身行恶,而是过失误为,若此,你就应当以断狱之道审理清楚他的罪行,这个人就不可杀。” 【注】①孔疏曰:若人乃有大罪,非终行之,乃惟过误为之,以此故,汝当尽断狱之道以穷极其罪,是人所犯,乃不可以杀,当以罚宥论之,以误故也。○周曰:适,若也。极,尽也。辜,罪也。 王曰:“呜呼!封。有叙,时乃大明服①,惟民其敕懋②和。 周公说:“呜呼!封。政教有序,于是政治清明,则民服,百姓就会互相告诫、勉励而和顺。 【注】①孔传曰:叹政教有次叙,是乃治理大明,则民服。②周曰:敕,诫也。懋,勉也。 若有疾,惟民其毕弃咎;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乂。 视民有罪,如己患疾,百姓就会皆弃其恶;保护百姓就像保护婴儿,百姓就能安治。 非汝封刑人杀人,无或刑人杀人;非汝封又曰劓(yì)刵①(èr)人,无或劓刵人。” 不是你封要刑人杀人,没有人能刑人杀人;不是你封要割人鼻割人耳,没有人能割人鼻割人耳。” 【注】①孔传曰:劓,截鼻。刵,截耳。 王曰:“外事①,汝陈时②臬③(niè)司,师④兹⑤殷罚有伦。 周公说:“审理案件,你要交给那些法律部门,诉讼官使用殷人的刑罚是有条理的。 【注】①曾曰:外事,江声云,听狱之事也。听狱在外朝,故曰外事。②周曰:时,是也。③周曰:臬,《广雅》:法也。④周曰:师,士师,主狱讼之官。⑤周曰:兹,犹斯也,则也。 又曰,要①囚,服②念五六日,至于旬时③,丕④蔽⑤要囚。” 所谓,获取犯人的供词后,必须考虑五、六天,乃至于十天,甚至三个月,才能决断他们的供词。” 【注】①孔传曰:要囚,谓察其要辞以断狱。○余注曰:要辞,指核实的供辞。②周曰:服,思也。③曾曰:时,一时三月也。④周曰:丕,犹乃也。⑤周曰:蔽,断也。 王曰:“汝陈时臬事,罚蔽殷彝②,用其义③刑义杀,勿庸以次④汝封①。 周公说:“你宣布这些法律,处罚判决要依据殷人的常法,采用合宜的条款进行合宜的判决,不能只是顺从你自己。 【注】①孔疏曰:汝当陈是刑书之法以行事,其刑法断狱,用殷家所行常法故事,其陈法殷彝,皆用其合宜者以刑杀,勿用以就汝封意之所安而自行也。②周曰:彝,常法也。③孔传曰:义,宜也。④周曰:次,犹恣也;恣,《吕览注》:从也。 乃汝尽逊②,曰时叙,惟曰未有逊事。① 这样你的为政才能顺遂,即所谓的有次序,但你要看作没有顺遂的事。 【注】①孔疏曰:乃使汝所行尽顺,曰是有次叙,犹当自惟曰未有顺事,其有馀若不足故耳。②周曰:逊,顺也。 已!汝惟小子,未其有若汝封之心①。朕心朕德,惟乃知。 已乎!你这小子,他人未必有你的善心。我的心意,你是知道的。 【注】①孔传曰:他人未其有若汝封之心。言汝心最善。 凡民自得罪,寇攘奸宄,杀越人于货,暋①不畏死,罔弗憝②(duì)。” 人大凡获罪,就会窃抢作乱,杀人越货,强横不畏死,没有人不怨恨的。” 【注】①周曰:暋,强也。 王曰:“封,元恶大憝,矧(shěn)惟不孝不友?① 周公说:“封,大恶之人就会被人所极端怨恨,何况不孝顺父母,不友爱兄弟的人呢? 【注】①孔传曰:大恶之人犹为人所大恶,况不善父母,不友兄弟者乎? 子弗祗服①厥父事,大伤厥考心;于父不能字②厥子,乃疾③厥子。于弟弗念天显,乃弗克恭厥兄;兄亦不念鞠⑤子哀,大不友于弟。 儿子不能敬慎地从事他父亲的事业,大伤他父亲的心;父亲便不能爱他的儿子,反而厌恶儿子。弟弟不顾天伦,不尊敬他的哥哥;哥哥便也不顾念小弟弟的痛苦,对小弟弟极不友爱。 【注】①周曰:服,治也。②周曰:字,爱也。③周曰:疾,恶也。④周曰:天显,天明,指天伦。⑤周曰:鞠,《释言》:稚也。 惟吊①兹,不于我政人②得罪③?天惟与我民彝④大泯⑤乱。 至于此,不是我的为政之人的罪过吗?上天赋予百姓的常法就会废弃而大乱。 【注】①曾曰:吊,至也。②曾曰:政人,为政之人也。③曾曰:得罪,服罪也。④曾曰:彝,常也。⑤曾曰:泯,灭也。 曰:乃其速由文王作罚,刑兹无赦。 于是说:要赶紧使用文王制定的刑罚,惩罚这些人,不得赦免。 不率大戛①,矧惟外庶子训人②,惟厥正人③,越小臣诸节④,乃别播敷⑤, 不遵循常法,何况诸侯国的庶子、训人,以及为政之人,和受符节的内官,竟然另外发布政令, 【注】①曾曰:率,循。戛,常也,法也。②曾曰:庶子者,《燕义》云:古者周天子之官,有庶子官。郑注《周礼·序官》云:诸子,主公卿大夫士之子者,或日庶子,是也。○训人,若天官太宰,师以贤得民,儒以道得民。注,师,诸侯师氏。儒,诸侯保氏。是也。○天子诸侯皆有庶子训人,此指侯国言、故称外。③曾曰:惟厥之惟,犹与也。正,长也。正人、即为政之人。若侯国之参卿五大夫也。④曾曰:越,及也。小臣诸节,谓内官之受符节者。⑤曾曰:播,布。敷,施也。别播敷者,别有宣布敷施也。 造民大誉①,弗念弗庸②,瘝③(guān)厥君,时乃引③恶,惟朕憝。 以虚言欺骗百姓而获得声誉,不念君言,不用君道,危害君王,是为助长恶行,这正是我所怨恨的人。 【注】①曾曰:造,为也,诈也。......此言造民大誉者,诈言干誉也。②孔传曰:若不念我言、不用我法者。③周曰:瘝,病也。③周曰:引,长也。 已,汝乃其速由兹义率①杀。 已乎!你要迅速根据适宜的法律杀了他们。 【注】①周曰:率,法也。 亦惟君惟长,不能厥家人越厥小臣、外正①,惟威惟虐,大放②王命,乃非德用乂。 还有诸侯的君长,不能教育好他的家人和他的小臣、外正,作威作福,残暴肆虐,完全抛弃王命,这不是用德治民。 【注】①曾曰:外正,言外官之长。②曾曰:放,弃也。 汝亦罔不克敬典。乃由裕①民,惟文王之敬忌,乃裕民。曰:‘我惟有及。’则予一人以怿②(yì)。” 你也不要不能敬守常典。你想要教导百姓,只有用文王所敬者与所忌者,以此来教导百姓。说:‘我只求继承文王。’那我就高兴了。” 【注】①曾曰:乃,汝也。由读为猷,图也。裕者,《方言》云:裕、猷,道也。②曾曰:怿,悦也。 王曰:“封!爽①惟民迪吉康②,我时其惟殷先哲王德,用康乂民,作求③。 周公说:“封!百姓受到引导才会善良安定,我是要用殷代先哲王之德,来安治百姓,以求同样的功效。 【注】①王引之曰:爽,发声也。②曾曰:迪,道也。吉,善。康,安也。③孔传曰:我是其惟殷先智王之德,用安治民,为求等。 矧今民罔迪不适①,不迪则罔政在厥邦。” 并且现在的百姓不加以引导就不会善,不加引导在国家中就没有善政。” 【注】①适,适于善也。 王曰:“封!予惟不可不监,告汝德之说于罚之行。① 周公说:“封!我不可不借鉴古义,告诉你施行德政之道以及如何施行处罚。 【注】①孔传曰:我惟不可不监视古义,告汝施德之说于罚之所行。欲其勤德慎刑。 今惟民不静,未戾①厥心,迪屡未同②。爽惟天其罚殛③(jí)我,我其不怨。惟厥罪无在大,亦无在多,矧曰其尚显闻于天?” 现在百姓不安静,是没有安定其心,虽屡经引导,仍不能同心。上天要责罚我,我不会怨恨。我的罪不在大,也不在多,何况说我的罪被上天知道了呢?” 【注】①曾曰:戾,定也。②曾曰:屡,亟也,数也。同,和同也。③周曰:殛,《释言》,诛也。 王曰:“呜呼!封,敬哉!无作怨,勿用非谋非彝①,蔽时忱,丕则敏德②,用康乃心,顾乃德,远乃猷裕③,乃以民宁,不汝瑕殄④。” 周公说:“呜呼!封,敬慎啊!不要做可怨之事,不要用不好的计谋,不要用不适合的法度,以蔽塞你的诚心,要努力学习机敏之德,以此安定你的心,省察你的德,远大你的治国之道,以此使百姓安定,我就不会责备你,不会灭亡你了。” 【注】①孔传曰:无为可怨之事,勿用非善谋、非常法。②孔疏曰:大当法为机敏之德。③曾曰:猷裕,道也。④孔传曰:则我不汝罪过,不绝亡汝。○曾曰:瑕,疵也。殄,绝也。 王曰:“呜呼!肆①汝小子封。惟命不于常,汝念哉!无我殄享②,明乃服命③,高乃听④,用康乂民。” 周公说:“呜呼,努力吧,你这小子封。天命不会一成不变,你要记住啊!不要断绝了我的祭祀(指亡国),要明确你所施行的教令,不要偏听,以此来安治百姓。” 【注】①周曰:肆,《释诂》,力也,此谓努力。②曾曰:殄,绝也。享,祭祀。③孔传曰:当明汝所服行之命令。④曾曰:高乃听者,无偏听也。 王若曰:“往哉封。勿替①敬!典②听朕告汝,乃以殷民世享。” 周公说:“去吧,封!不要放弃敬慎之心,经常听取我的忠告,你就可以拥有殷民而世代享国。” 【注】①曾曰:替,废也。②曾曰:典,常也
周书·费誓 公曰:“嗟!人无譁,听命徂兹①。 鲁公说:“嗟!大家不要喧哗,听我的命令出发。 【注】①孙曰:徂,往也。兹,此也。 淮夷、徐戎并兴。善敹①(liáo)乃甲胄②,敿③(jiǎo)乃干,无敢不吊④! 淮夷、徐戎同时起来作乱。好好整理尔等的甲衣和头盔,绑好尔等的盾牌,不许不好! 【注】①孙曰:郑康成曰,敹,谓穿徹之。②曾曰:甲,衣也。胄,兜鍪也。③孙曰:敿,犹系也。④曾曰:吊亦善也。 备乃弓矢,锻乃戈矛,砺乃锋刃,无敢不善! 准备尔等的弓箭,锻炼尔等的戈矛,磨利尔等的锋刃,不许不好! 今惟淫舍牿①牛马,杜乃擭,敜乃阱②,无敢伤牿。牿之伤,汝则有常刑! 现在要放开牛马的桎梏,关闭尔等捕兽的工具,填埋尔等捕兽的陷阱,不要伤害牛马。伤害了牛马,你们就要受到常刑! 【注】①孙曰:淫者,《释诂》云:大也。舍,郭注《释诂》云:放置也。牿者,《说文》云:牿,牛马牢也。②孔传曰:擭,捕兽机槛,当杜塞之。阱,穿地陷兽,当以土窒敜之。 马牛其风,臣妾逋逃①,勿敢越逐,祗②复之,我商赉③汝。乃越逐不复,汝则有常刑! 牛马走失,男女奴仆逃跑,不许离开队伍去追赶!(得到了的,)要恭敬归还,我会依律赏赐你们。如果你们离开队伍去追赶,或者不归还原主,你们就要受到常刑! 【注】①孙曰:郑康成曰,风,走逸。臣妾,厮役之属也。②孙曰:祗者,《释诂》云:敬也。③曾曰:商读为章,段云,章度乃周汉古语,商度即章度。按犹言量度也。赉者,赐也。 无敢寇攘①,逾垣墙,窃马牛,诱臣妾,汝则有常刑! 不许劫夺盗窃,跨过围墙,偷窃马牛,骗取别人的男女奴仆,你们就要受到常刑! 【注】①曾曰:强取曰寇,有因而盗曰攘。 甲戌,我惟征徐戎。峙乃糗(qiǔ)粮①,无敢不逮②,汝则有大刑③! 甲戌日,我们要征徐戎。准备你们的干粮,不可不到,否则你们就会被处死刑! 【注】①曾曰:峙,具也。糗,干粮也。②曾曰:逮,及也。③曾曰:大刑,马云:死刑。 鲁人三郊三遂①,峙乃桢干②。 鲁国全国的人,准备你们的筑墙工具。 【注】①余注曰:郊,《說文》距國百里爲郊。遂:《周礼·地官·序官》遂人注:郑司农曰:遂,谓王国百里之外。②曾曰:桢干,马云,皆筑具。桢在前,干在两旁。 甲戌,我惟筑,无敢不供,汝则有无馀刑①非杀! 甲戌日,我们要修筑营垒,不许不供给,否则你们就会被处无馀刑,只是不杀! 【注】①孔疏曰:郑玄云,无馀刑非杀者,谓尽奴其妻子,不遗其种类,在军使给厮役,反则入于罪隶、舂槁,不杀之。 鲁人三郊三遂,峙乃刍茭①,无敢不多,汝则有大刑!” 鲁国全国的人,要准备你们的生草料和干草料,不可不够,否则你们就会被处死刑! 【注】①曾曰:刍,刈草也。茭,干刍也。 |
|
来自: yiyidaodao > 《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