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听这些冷门旅游经

 苏迷 2013-01-02

另辟“静”径 避开人流

听听这些冷门旅游经

  本报记者 薛卿
  对于那些假期里奔着热门景点去的市民来说,感受确实都很腌臜:要么是堵在路上,要么是抱怨“人潮”煞了风景,还有的被欺客坏了心情。而有些市民却另辟“静”径,避开人流,在美景中放缓脚步、静静品味,反而得到了更好的放松。不妨来听听他们的冷门旅游经,对我们今后的旅游出行或许有些帮助。

  西美巷讲述人:何凤满

  45岁的何凤满老家在辽宁,来到苏州陆慕高中教书已经12年了。他告诉记者:多年前,看了汪曾琪老先生写的《胡同文化》一文,对北京的胡同产生了兴趣,像大栅栏等,总是百去不厌。“但又觉得那里有些闹,商业气息重了些。相比而言,更喜欢苏州的弄堂。”
  在他眼里,苏州的弄堂,曲径通幽,在狭长逼仄间,你觉得无路可走之时,一转弯,又是一番洞天。逢着雨天,你望着墙壁上的青苔,想像着墙后的人家时,一不留神,就会从你的面前走过一位《雨巷》中的姑娘。她款款走去,身后留下阵阵芳香。“其实,苏州弄堂最牵扯我的地方在于它那浓浓的‘人间烟火’味。”何凤满说,周末休息时,他都会带上爱人,越过繁华的观前街,穿过拥堵的人民路,从景德路南的某个弄堂里荡过去,再向南闯过干将路的车流,走进西美巷。
  在这里,你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没有喧嚣,只有静。早餐摊还未撤去,晚起的人们有的趿着鞋,穿着睡衣裤,手里拎着零食,慵懒地走着;有的坐在油条、烧饼摊前,嗅着百年老灶发出的味道,看着过往的行人,慢慢地品尝着美食。看着铁锅里翻滚的又白又胖的汤圆,真让人口水直流。

  桃花河讲述人:王梦沂

  家住新湘苑的王梦沂是个不折不扣的老苏州,儿时居住在桃花坞,后门就是桃花河,门口有一大块挑出的石板,沿着石板左侧向下,砌有七八级石条,形成踏渡,直伸入河水之中。“童年印象中,清晨我还在床上睡懒觉,沿河窗外河滩头,已传来‘啪、啪、啪’的有节奏的捣衣声。”人虽被惊醒,但眼睛睁不开,躺在那里迷迷糊糊,听捣衣声在河两旁石驳岸回响,偶尔还夹着欸乃的橹声。
  现在你到桃花河去,还能看到斑驳的堤岸两边,清末、民国的水巷人家景象。仿佛还能看到水巷中,不时摇来的卖菜船。王梦沂告诉记者,小时候碰到“河浜来———阿要买西瓜嗳”的船,女人们会放下棒槌,就在河滩头上和西瓜船上讨起价来,买上一两只瓜,放在盆里与洗好的衣服一起端上来。
  回城后谈恋爱,对象的家是苏州典型的枕河人家,后门口就是古老的胡厢使河,河对岸还留着唐纳和蓝萍的旧居。恋爱时,欣赏着未婚妻轻盈的身影在河滩头娴熟地捶衣,手中棒槌起起落落,溅玉飞珠中,连河滩头都温馨起来。

  明月湾讲述人:孙洁

  家住园区的孙洁向记者推荐了位于西山岛南端的明月湾。她说,这里依山傍湖,三面群山环绕,深得桃花源意境,是一个晒太阳的好地方。闲暇的时候,在最靠近太湖的古渡口发呆,和打开门坐着的村民聊天,满树没有采摘的桔子、柚子在阳光下很是诱惑,还有平铺曝晒的虾干、鱼干以及等待落尽叶子抽枝开花的梅花。
  平时的“快生活”让晒太阳的机会也变得格外珍贵。她说,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和对的人才会真正感觉温暖的慵懒; 晒太阳也是一种修行,在纷繁芜杂的城市里,留给自己一段独处的时间,静下心来思考,审视自己,感受正能量。有些瓜子,有些茶水,有些故事,有聊无聊,最平淡的午后在明月湾被点石成金。她还向记者推荐了明月湾冬日晒太阳最好的五个地方:古香樟树下、财神殿前、湛然驿站、古码头和黄氏宗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