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 1945年生,上海人。1962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68年毕业后到湖南农场劳动。1978年恢复高考后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先后获得哲学硕士、博士学位。 一生从事哲学研究和写作,所以他说哲学是一种生活需要,哲学挽救了他。 正如周先生在一篇文章里说过的:“大智慧者必谦和,大善者必宽容,大骄傲者往往谦逊平和。有巨大成就感的人,必定也有包容万物,宽待众生的情怀。小智者咄咄逼人,小善者斤斤计较,小骄傲才露出不可一世的傲慢脸相。” 对于婚姻,他送给我们六个字:自由、珍惜和宽容。他主张爱人之间要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要亲密有间,要始终保持新鲜感和距离感,双方各留自己独立自由的空间,包括拥有隐私和交异性朋友的自由、写日记不能互相查看的权利。相爱者互不束缚对方,是他们对爱情有信心的表现,谁也不限制谁,到头来仍然是谁也离不开谁,这才是真爱。那种妄图全部占有对方的心理是最愚蠢的。有了自由就一定要珍惜,珍惜意味着责任,绝对不能去做伤害对方感情的事情。但人是天生有缺点的动物,如果偶尔犯下感情方面的错误,对方也应体谅,婚姻需要包容。理想的婚姻就是把爱人变做亲人,亲人犯了错,还有什么不能原谅的呢? 周先生说,人是自然之子,第一要紧的就是照看好自己的身体,又是万物之灵,需要安顿好自己的心灵,如此人生才是幸福的。生命应该保持单纯的状态,精神需要保持丰富的状态。物质欲望可以有,但要节制,要尽量简单,对待金钱的态度一定要超脱,不能成为金钱的奴隶;精神丰富需要养成读书、思索、写作的习惯。他本人就是这样去做的,这样的生活方式带给他平静的快乐和幸福。他认为人最宝贵的,就是自己的经历,经历越丰富,人生越有价值,每个人都要珍惜自己独特的经历。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人、事、物,保持一定的距离,距离决定你的自由度,自由是人世间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他认为人人渴望幸福,追求幸福,但幸福取决于价值观,人就为价值观而活,价值观决定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