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国平谈婚姻失败女儿去世:是哲学救了我

 优雅a 2015-01-26

 

  近日,周国平推出《幸福的哲学》、《人文精神的哲学思考》等新书。正因为长期致力于将自己研究的专业领域内容进行通俗化解读,大众眼中的周国平并不是象牙塔里的哲学家,他更像是一位心灵导师,从哲学角度探讨“幸福”“人生”等命题。国内高校流行着“男必读王小波,女必读周国平”的说法,网上还流传着各个版本的“周国平语录”,他出版的学术专著和随笔集累计销量达到2000万册,其微博粉丝达679万。这位年近七旬的学者是年轻人心中当仁不让的“偶像”。

  周国平曾数次做客武汉,演讲场场爆满,可低调的他不愿接受采访。昨日,记者通过其新书出版方长江文艺出版社约访周国平。他回应:“武汉是一座有历史底蕴的城市,我多次来这里讲座,跟这里的人交流,无论是面对面,还是笔谈,都是一段很愉快的记忆。”

  在友人影响下领略哲学风景

  1945年,周国平出生于一个普通的上海家庭,1962年,考上北京大学哲学系,与哲学结下不解之缘。他回忆道,“当初报考哲学系是处于一种幼稚的想法”,中学时代的周国平最喜欢数学和语文两门学科,“填报志愿时,两者都不肯舍弃,因为深信哲学可以横跨文理,既有纯粹思维的乐趣,也有思考人生的厚度,所以来了个折中”。

  还曾填报了复旦新闻系,北外西班牙语系,北大和复旦中文、历史系的周国平,最终顺利被第一志愿录取,种种偶然间,他向着哲学走近了一步,不然今天的中国可能少了一位哲学家,多了一位新闻人或西班牙语翻译家。

  而在北大,周国平结识了一位影响他一生的人,诗人郭沫若的儿子——郭世英。时隔半个多世纪,周国平忆起大学时代及故友,仍然感情充沛。他说:“直到今天我仍然认为那是我人生极为美好的时光。世英,他是今生今世我遇见的最具人性魅力的一个人。”

  周国平表示,每当他回顾北大岁月,与郭世英的交往无疑是其中最难忘也最重要的篇章。“我完全有理由说,我从这一交往中学到的东西,远比哲学系全部课程所教给我的更多。如果没有世英,我相信我仍能凭借自己的悟性走上后来走的路,但是,因为青春期播下的种子比较单薄,这条路上的风景会逊色得多。”郭世英与周国平只有短短两年时间的相处,他究竟带给周国平什么影响?周国平回答记者:“我是从他那里知道尼采、弗洛伊德、萨特这些人的重要性的。这些奠定了我以后的人生方向。”这也是周国平认为,在一定的意义上,郭世英就意味着他的大
学时代的原因。

 

在失去中体味人性复杂

  周国平自言“一直对人生的问题很感兴趣,经常有很多困惑,我所学的专业和我的性情是一致的”,六七岁时,他突然明白自己将来也会死,开始质疑:“既然现在经历的这些快乐有趣的事情都会消逝,最后的结局是死,生活到底有什么意义?”

  如果说童年时的质疑是虚的,成年后的周国平真实地面对了快乐的消逝。1968年,周国平被分配到广西资源县,度过了十年寂寞孤独的岁月,生活的单调、精神的苦闷让周国平选择与一位叫敏子的女性结婚。1978年他考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后,他们的感情发生了变化。相信“爱情是婚姻重要原则”的周国平在痛苦中,体味到人性的复杂。

  在结束了长达7年的尴尬三角关系后,周国平与雨儿组成了一个幸福的家庭。之后有了爱情的结晶,妞妞。他对记者坦露心情:“你可能也看过我的书《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孩子出生不久就被发现患有先天性的癌症,只活了一年半,这一年半里真是像地狱一般的生活。”妞妞离去后,因为一看见雨儿,彼此就会想起伤痛,他们的缘分也走到了尽头。

  失去挚友,失去孩子,失去爱情,失去婚姻,在一次次失去中,周国平也学会跳出来看待所遭遇的事。“我相信是哲学救了我,”他说:“站到永恒的角度,来看自己遭遇的一个苦难,就会觉得它很小。反过来说,这些经历埋藏在我心里,肯定对我的生活、人生态度起着作用,我相信是起着好的作用,我比以前更超脱了。”

  在“宅”中保持思考和写作的热情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周国平曾以著作引起了国内的“尼采热”,他讲述多年前的情景,仍像画面就在眼前。“那时我刚写出关于尼采的第一本书,也是我第一次讲尼采。北大办公楼礼堂里,我刚开始讲,突然停电了。于是我点起一支蜡烛,在烛光下讲,像布道一样,气氛非常好。凑巧的是,正好讲完,来电了,突然灯火通明,全场欢呼……”那一时期,周国平所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一年印了9万册,《尼采美学文选》一年印了15万册,盛况可见一斑。

  行至新世纪,哲学热冷下来了,周国平却表示“这反而真实了”。他说,特别关心精神、信仰等问题的人总是少数,多数人在务实的同时有一些兴趣就可以了。这或许是他选择用平易近人的方式,解读人生哲学这一层面问题的原因。

  在周国平的一系列著作中,读者发现他设置的话题和自己密切相关,哲学既不深奥也不晦涩,这又一次引发了大众的追捧。直至现在,周国平的微博上仍有粉丝追问其关于“幸福”“人生的意义”等问题。“人都是缺啥说啥,幸福成为热门话题,正说明大家感到不幸福。”周国平坦率地说,他认为不幸福的原因在心态,心态不好,就应该去找哲学。“搞了一辈子哲学,到头来发现,它真正的用处就是让你有一个好心态。当你从局部中跳出来,看一看人生的全景,想一想人生中究竟什么是重要的,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后,你仍然在过具体的日子,做具体的事情,但心态不一样,境界也不一样了。”周国平如是说。

  对于年近70岁的周国平而言,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是幸福?“我喜欢宅着。宅是独处,不去掺和社会上的热闹。在宅着的时光里,与爱人、孩子享受生命的快乐。”周国平的幸福似乎与普通人的并无二致,此外,他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读书、写作上,“宅让我保持思考和写作的热情,从中能获得精神的快乐”。

  如果你守候在北京陶然亭公园旁的一间工作室,你或许就会碰见在那看书、会友、写作的周国平。当他与满壁的书为伴,那就是他的幸福时光。

-对话

  楚天金报:在您的散文集《偶尔远行》中,有您与女儿啾啾的照片。您曾说最重要的角色是“父亲”,在您与女儿相处时,不再是哲学家,而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老爸。能讲讲与女儿相处的细节吗?

  周国平:与女儿相处,是我非常快乐的时光。每一个孩子都是哲学家,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你能更新自己对世界的感觉,重新发现作为一个大人早已遗忘了的世界中的那些美和有趣。女儿五岁的时候,好奇心非常突出。一次她玩电子琴,用按钮调节,电子琴发出不同乐器的声音,萨克斯管、手风琴等,她突然问,电子琴本来的声音是什么呢?这是追问本体,一个典型的哲学问题。“哲学”感觉一直是个被人误解的学科。我认为初中是开始学哲学的合适年龄。法国的中学开哲学课,非常棒,教材以问题为基本内容,让孩子们独立思考,没有标准答案。真正的哲学问题都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楚天金报:《幸福的哲学》《人文精神的哲学思考》这两本书合成了《周国平人文讲演录系列》。能表达一个人思想的方式有很多种,写作、演讲、微博等都是。请问哪种是您的最爱?

  周国平:说实话讲演对我来说是一个勉强上阵的事情,我性格比较内向,以往十几人的讨论会我基本上能躲就躲。很多善于讲演的人,都有很大的表演性,这个我基本上是做不到。我讲的是哲学,讲人生道理,我觉得其实最好的方式是谈心,跟我的性格也比较合适。

  不过,许多年讲下来,对我的写作也有益处,因为讲座的反馈是直接的,可以促使我深入想一些问题。你们看这两本书就知道了,许多东西是新的,在我写的文章里看不到,或者没有展开。去年我花了很大精力梳理这两本书,思考怎样把这些问题讲精讲透,可以说它是一个小型的学术作品集。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