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需要“觉醒”和“不较劲” - 今日头条(TouTiao.com)

 kentcox 2015-07-13

人生需要“觉醒”和“不较劲”

长江商报消息随性周国平:

□本报记者唐诗云

最近,70岁的周国平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同时推出两本新书——《觉醒的力量》、《人生不较劲》,收录了他在2011年至2014年所写的散文随笔。

周国平说,他以“觉醒”来作为这四年思考写作的关键词,书中的话题涉及哲学、信仰、阅读、教育、生活等等。在他看来,哲学的沉思,信仰的寻求,经典的阅读,教育的进程,生活的磨炼,终极的目的都是为了觉醒。觉醒是一种巨大的内在力量,拥有了这个力量,一切外来的负面力量都不能真正把人打败。

周国平认为,盲目较劲往往是人世间痛苦的根源,唯有具备不较劲的智慧,才能把劲儿节省和积聚起来,使在正确的方向上,从而实现自我的价值,得到真正的幸福。

长江商报记者近日就新书话题电话访问了周国平。他表示,这两本书不是说教,只是自己的切身体会,“愿以此与读者共勉”。

谈“灵魂的觉醒”

信仰和智慧

在人生中不可或缺

长江商报:您在新书里谈到从容不较劲的人生,但当下很多人在追逐金钱、权利与名誉的过程中甘之若饴,非常享受这种像战场一样激烈的过程,甚至认为这才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原动力。您是怎样看待这种现象?

周国平:我认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原动力不仅仅是人的欲望。这里面有一个判断,那就是人类的目标是什么,对于一个人来说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应该用怎样一个标准去判断。显然,人类发展的方向不能是追逐金钱、权利与名誉。这样的人生目标对于社会进步来说一定不是推动,而是干扰。

社会上的一些东西,包括权力、财富、名声,可以争取,但是你要斟酌清楚,不要将这些看成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那仅仅是一个手段,目的还是要让生命有一个好的状态。如果去争取那些东西让生命有一个坏的状态,那就不要去做了。那么我们的人生目标究竟是什么呢?每个人作为一个个体来说都是不一样的。

怎样去发掘自己的人生目标?这也就是我在《人生的觉醒》这本书里所要表达的意思,那就是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最重要的三个觉醒——生命的觉醒、自我的觉醒、灵魂的觉醒。

长江商报:说到灵魂的觉醒,您提到了两个途径:信仰和智慧。信仰是解决生活中所有苦难的灵丹妙药吗?智慧是安慰自己失意人生的最好借口吗?

周国平:我觉得这种提法本身就不是一个对信仰和智慧正确的定位。这个世界上肯定没有解决所有苦难的灵丹妙药,智慧也不是用来安慰失意人生的。这不是一个层面的问题,不是对信仰和智慧的定位,一个人经历苦难、失意一定是一个考验。一个有智慧会思考的人经历过苦难以后,他的灵魂一定会有实实在在的收获,而不是表面的安慰一下。

一个人在人生的道路上,信仰和智慧这两者是不可或缺的。但这两者殊途同归,最终都会让人在一个更高的层面实现内心的觉醒。

长江商报:您在这两本书里曾评价史铁生是“中国最有灵魂的作家”、“当代中国最伟大的作家”,是否“苦难与思考”是成就一个伟大作家的根本?

周国平: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史铁生先生肯定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作家,当然他的成就和他的苦难有关系,和他的思考也有关系。但这不是主要原因。人的经历分成两种,一种是外在的,一种是内在的。对于一个作家来说,并不是因为这种外在的经历才促成他作品的高度。史铁生先生就是这样,我相信即使他不残疾,也同样是一个优秀的作家。对于一个平庸的人来说,即使再大的苦难也不会有任何成就。

无论是苦难的逆境还是别的什么顺境,我认为最关键的还是一个人的人生态度,要有“不较劲”的智慧,不和自己、别人和老天较劲。对自己要随性,对老天要随命,要从容地生活,在能掌握的范围内做命运的主人,在不能掌握的范围内做命运的朋友。

谈“永恒的话题”

惟有历尽诱惑而

不渝的爱情才富有生机

长江商报:您的作品谈爱情、婚姻、生活、幸福、死亡等人生的永恒主题,但这一次您在《性的世界》里谈到了性。这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吗?

周国平:性肯定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我以往的作品里很多谈性。没有性就没有爱,没有婚姻。性是爱情、婚姻、亲情的根源。

长江商报:《从女性视角探究爱情》里,您提到小说的情节:“田小麦失去了婚姻,却仍是正宫娘娘,谢桥轩正了,却仍是一个小三儿。”您如何看这种爱情观?在您的眼里,婚姻和爱情是两个怎样不同却又勾连在一起的事物?

周国平:我有很多的文章谈到了爱情,《爱的五重奏》里就很完整地写到了我的婚姻爱情观。再好的婚姻也不能担保既有的爱情永存,杜绝新的爱情发生的可能性。不过,这没有什么不好。世界上不该有命定的姻缘,靠闭关自守而得以维持专一长久的爱情未免可怜,惟有历尽诱惑而不渝的爱情才富有生机,真正值得自豪。

我一直认为,结婚和独身各有利弊,而只要相爱,无论结不结婚都是好的。我不认为婚姻能够保证爱情的稳固,但我也不认为婚姻会导致爱情的死亡。一个爱情的生命取决于它自己是什么样的质量和活力,事实上与婚姻无关。既然如此,就不必刻意追求或者拒绝婚姻的形式了。

当然,婚姻有一个最大的弊病,就是对独处造成威胁。对于一个珍爱心灵生活的人来说,独处无疑是一种神圣的需要。不过,如果双方都能领会此种需要,并且作出适当的安排,我相信是可以把婚姻对独处的威胁减低到最小的。

长江商报:您在《传承高贵》这一节里提到了中国的教育。当下的中国教育背景下,你怎么看学生们拥有独立思考和自我判断的能力?

周国平:独立思考和自我判断非常重要,这对一个人的全面发展不可或缺。学习与智力发展都需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我觉得最重要的有两个方面,一是要有好奇心,要有对知识学习的兴趣,另外,独立思考的能力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能力,一定不要人云亦云、随大流,这对一个人来说是最重要的。

长江商报:在《阅读的季节》中,您说看一个学生的心智素质是看他是否具备两个素质,一是快乐学习的能力,二是自主学习的能力。但这两个能力不是一个学生生来就具备的,教师、家长应该如何加以引导?

周国平:需要改变应试教育,因为它是对这两种能力的扼杀。在这种教育下,老师和家长也无能为力。任何体制也不能取消。家长该给孩子一个更好的个人空间。一个快乐学习的能力需要快乐的方法。快乐学习的基础是好奇心,家长要和孩子一起,让他品尝到学习的快乐,调动起他的兴趣。让孩子真正喜欢上智力生活,乐在其中,欲罢不能,对学习充满兴趣,是智育的最大成功。在这方面,父母的榜样能产生显著的作用。我深信,熏陶是不教之教,是最有效也最省力的教育,好的素质是熏陶出来的。因此,做父母意味着人生向你提出了一个要求:必须提高你自己的素质。

谈“成名与曝光”

我不愿意当什么偶像,

更深知与“大师”的差距

长江商报:在一代一代的读者群中,您就是“大师”,而您自己却从来谦称“是大师的学生”、“是大师与读者之间的桥梁”。从无名到有名,这个过程中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周国平:我还是最初的我。不管曾经的默默无闻还是现在的小有名气,我只是个小哲学家、小学者,不认为自己是什么大师。我知道大师的份量,因为我读了很多大师的作品。内心知道真正的大师是什么样的标准。我心中的大师是引领了人类的方向的人。最伟大的大师引导了一个民族的精神方向的导师,譬如孔子、苏格拉底、佛陀、耶稣。

我也没有什么偶像,那些大师就是我的老师。崇拜偶像是演艺界的事情,而我自己更不愿意当什么偶像。这不是谦虚,是我深知自己与“大师”的差距,我了解我自己。

长江商报:《觉醒的力量》里《受伤记》一篇写到您发布事故消息到微博,《人生不较劲》里《微博拾遗》一篇还公布了您大量的个人生活。作为网络名人,您怎么看待互联网的作用?

周国平:互联网是一个传播的工具,,它本身没有好坏,看你怎么怎么玩它。从传播来讲,它搭建了一个进步而快捷的交流平台,我尽量用它好的方面。通过微博让我的读者更方便快捷地看到我的文字,吸引更广的受众,读者也可以更容易地和我沟通。自己也可以很快得到各种反馈。但它本身的快捷和方便也会有副作用,比如肤浅,我尽可能扬长避短。一方面和读者沟通,另一方面不会在这方面花费太多的精力。我不会太在乎别人的恶意批评,既然开了这个平台,就是要听他们说些什么,就要接受,让他们去说。

周国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散文家、哲学研究者、作家,是中国研究哲学家尼采的著名学者之一。

著有《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偶尔远行》、《宝贝,宝贝》,随感集《人与永恒》、《风中的纸屑》、《碎句与短章》,诗集《忧伤的情欲》,以及《人生哲思录》、《周国平人文讲演录》等,译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偶像的黄昏》等。

身上有真信念;事业上有真兴趣。

周国平如此评判一个人有没有自我。

他是一位哲学家,更是一位诗人、散文家。

他用散文的笔调写他的哲学思考,用哲学思考来贯穿他的文学写作。

他出版的学术专著和随笔集至今累计销量2000万册。

他是老中青三代人心目中的“人生导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