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太极拳的“松”与“静”

 无术719 2013-01-04

浅谈太极拳的“松”与“静”

时间:2011-4-22 16:19:07  作者:  来源:  查看:13  评论:0
-
  松与静是演练太极拳务必遵循的基本要领。
  “松”:包括形松和神松。形体状态的放松,就是把全身各部的肌肉、骨骼、筋膜、关节乃至五脏六腑都要自然放松,使躯体处于相对稳定、松弛的状态;神松则是精神、思想、意识、情绪的放松。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简单地讲放松不是单一的松松垮垮,空洞无物。而是要松而不懈,精神意识集中,不能像小孩子睡觉那样,四肢“张而不收”,而应保持紧而不僵的肌张力。小孩子清醒时那种骨弱筋柔的天真状态,就是形体放松的一种模式。演练太极拳时要平心静气,周身放松,精神紧张而欲强行放松是不可能的。古人讲:“意气君来骨肉臣。”就是对松与静关系的解释。形的放松要以神的放松为前提,而神的松又有助于形的放松。松静自然才可使练拳时以意导气、以意行气、以气运身,即真意的应用。
  如何运用意识来使形体放松呢?一般分为六步,即头部放松(虚灵顶劲)、胸背放松、肩肘放松、指掌放松、腰胯放松、膝足放松。就身形而言,腰胯放松是全身放松的根本。演练太极拳时周身放松,意守丹田,很多招式动作要领要求沉肩坠肘、含胸塌腰以及松腰下坐、翻膝圆裆等等,意念随呼气沿着任脉下降,从头、胸、心下、胃脘、大腹、小腹(丹田),一直到脚。随着气机的下降,使得身体各部进入相应放松的状态。实际上是以“松”这个意念为桩来拴住心猿意马的思维活动,在放松形体的同时,使思想意识集中、归一,从中寻求真意,进而运用真意督导形体放松,达到松静两臻,把形和神直接地、自觉地结合起来。
  “静”:指精神、思想、意识、情绪的安静、安宁,在太极拳里包括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意念活动的集中,通过内向性的意识运用,把没有次序的、散乱的意念活动变成有规律的、单一的意念活动;二是头脑空静,虚灵清明,任其自然,这种静是一种高层次的境界。静的实质就是练功时的生理状态不同于清醒状态,也不同于睡眠状态,其基本特征是大脑皮层活动的有序化。
  太极拳刚柔相济、虚实开合,强身健体,作用非凡。它“静”的有序化,为什么会引起人体整个功能状态的如此巨大的变化呢?我们简单做一个比喻:在风平浪静的水面上,你抛出一块石头,水波就会有规则地泛开,而且传得很远;如果水面风波迭起,你抛出一块石头,它所引起的波动就很小;如果在水面结冰时,你抛出一块石头,就不会有什么波纹。三种情况截然不同,就是说人处于兴奋状态时,思维活动丰富且乱,有什么刺激,反应很小;在抑制状态(睡眠状态)下,来个信号,就没什么反应。但是当你静静的时候,大脑活动十分有序,来个信息,就可能在你身上泛起涟漪,传遍全身。这时,良性信息就会引起全身的良性反应。演练太极拳时强调平心静气,就是这个道理。
  人的精神和形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形体与精神的关系就是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松与静,静占主导地位。《庄子》中有这样一句话:“抱神以静,形将自正”,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形体的功能活动和气血运行受精神的主宰和影响,精神的安宁可以为形体的放松创造条件。然而,这只是一方面的问题,实质上“形与神俱,不可分离”,形体的放松与精神的宁静密切相关,《素问·六节藏象论》说:“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阐明了有形体才有精神。人的精神活动是在形体内部进行的,形体的放松可以为“静”的安宁提供保障。所以说松与静二者不能分开进行,而要互为作用,互为照应。古人说:“形乃神之宅,神乃形之主”,体现了二者关系的真正涵义。太极拳演练时全神贯注,一丝不苟,贯穿始终,心动、意起、神往、形随,形象地说明了形与神即松与静关系的联系特点。久练自然精神集中,周身遍布灵劲而达意在拳先、意到拳到的效果。松与静是紧密相关的,松静相兼,妙用无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