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功心法·秘要·精义(二)

 宗放 2017-06-17



三、内功心法之身心调整方略

内功心法的修炼主要是对神意气形的身心锤炼,这种锤炼不是随随便便进行的,而是通过一定程序的身心调整,使精神状态(意识状态)和生理状态(形体动作)从杂念纷呈的“五马分尸”和“四分五裂”的状态,进入内心宁静(心中一静)、意识专一(专注一方)、气血通畅(气遍周身)、形体放松(松稳慢匀)的境界。如何做到这这些呢?首先要明确,这是一个长期的身心修养过程;修是修正、修改、修理不符合太极拳拳理要求的身心状态,养是培养、培育、滋生出符合太极拳拳理要求的身心状态。这个过程要贯彻太极拳锻炼的始终,这其中,身心调整是进行内功心法修炼的前提条件。内功心法之身心调整的方略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1、无中生有。

许多人都知道无极生太极这句话。但是,甚么是无极,甚么是太极呢?所谓无极者即“无”,所谓太极者即“有”,无极生太极即“无中生有”之意。这是特别符合事物发展变化的一个规律、一个法则。

此外,道家所说的“无极”也有身体的意思。身体这个无极处于寂然不动的状态就是“无”。如果这个”无”有了运动,比如,我们的心(头脑)发出指令,所谓的“心为令”——念头(意念)一动,这就是太极的动,也就是身体里边有了“有”,这个“有”是“神”(精神或者意念的发韧点)意(意念)气(内气和外气)的变化及运动。这就是无中生有。这个“无中生有”也是指太极拳爱好者通过长期的习练和体悟而产生一种特异能量、一种新生物质的过程即太极拳老前辈所说的“身上有了东西”,或者说“功夫上身了”,通过假借修真或意念造型导引这种特异物质的产生和聚积过程也是一个“无中生有”的过程。

无中生有乃太极拳内功修炼的总纲。

2、神为主宰。

太极拳强调神为主宰。神是指人的精神、意念的发韧点。比如,打太极拳的过程必须做到松散通空。意念想“松散”、想“通空”、想“偏沉则随”、想“无我无为”等等,都是神为主宰,也就是意念在里面起主导作用。

神为主宰,主宰谁?其中一方面就是主宰意念的运动。也就是练拳的过程中只管意念不管气。

气是被姿势催发出去的。一开始练太极拳就应以神为主宰,养成了这样的思维习惯,则“阶及神明”的境界就有达到的一天。如果不养成“神为主宰”的习惯,而是“形体主宰”“气为主宰”,则就会真正的“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了。

当然,神为主宰,实际上,不仅仅是意念落到甚么地方的问题,而是意念活动无念、无住、无相的规律的把握。

3、调整虚实。

调整虚实的关键是分清虚实——重心所在为实。怎么调整呢?主要从两个方面努力。

(1)从形体上调整虚实。①先要把两只脚的重心左右偏沉往身中调;②用脚来调整:根据具体情况把重心放在脚掌、脚心或脚后跟,使身体前后平衡;③通过整个身体的平衡调整虚实。

(2)要从意念上调整虚实。①意念往哪放,气就跟着过来往哪儿集中,这儿就是实;相反的方向气少了,那边就是虚。意念所在处为实,意念不在处为虚。在锻炼的过程中应多注意这个问题。②意念画8字,意念上下、左右,围绕脚、膝、腰、肩,乃至围绕身体左右、上下、内外往复画“8”字或往复折迭画“∞”字,并使身体保持动态的平衡流通状态;③不同的动作,由不同的姿势和意念来互相平衡;④在运动的时候,如果有往前的力量,则意念要向后,如果有往后的力量,则意念要往前。

调整虚实,关键是偏沉则随的功夫,脚上、手上有没有虚实,往往是衡量有没有太极功夫的一个标准。

4、圆活绵连。

一般来说,圆有两个方面的意思。

第一,在动作构成上,在每个动作的运行过程中,要有圆的内容在里边。

第二,形体各个部分之间要圆。若不圆就容易僵,一僵气就停滞了,就不通了。这就是所谓的“圆空法生”。

怎样才能做到圆的呢?要按照内功太极拳“腋窝像夹着个热馒头”“勒腰束气把裆撑”;松腰太极拳“动到极处找出路”“松开方圆活绵连”等要求调整好身形。

绵连不断的内涵主要有四点:

(1)动作的绵连——动作绵连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姿势无论怎么动,在运转过程当中要绵连不断,也就是动作要均匀;另一方面,动作间的转换要绵连。

(2)气的绵连——每做一个动作,不能光想着形体,还得考虑气。

(3)意的绵连。

(4)招式和招式之间的绵连。

    太极拳为了把两手的气练整,主要采取的方法是:两手一合一开的同时,想着手里边有球随之胀大和缩小,一撒手就掉了,这么连着动,意的绵连就容易养成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