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反切和京剧字音

 (_灬小米粒 . 2013-01-04
反切和京剧字音

反切和京剧字音
一、什么是反切
古代没有音标,也没有拼音字母,只能用文字作为注音工具,给另外的汉字注音。应用范围最广、使用时间最长的方法是“反切”注音法。
古人的注音方法是逐渐改进的。汉代人为了读懂先秦典籍,一直在探索为汉字注音的方法,曾经有“直音”、“譬况”、“读若”等注音方法。
直音,是直接用同音字来注音。此法最便捷准确,但有很大限制:如果找不到同音字,或者找到了同音字,但是个生僻字,起不到注音的作用。
譬况,是拿一个字作为参照,说明要注音的字和参照字在发音上有什么不同。也可以把两个字(或一字的两个读音)放在一起加以对比,说明其间的不同。
读若或读如,是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提示要注音的字的读音。
  
东汉末年,发明了反切,汉字注音方法前进了一大步。
反切,又叫“反语”或“切语”,是用两个汉字给另外一个汉字标注读音。被注音的字是“被切字”,注音的两个字是“反切上字”、“反切下字”。关于“反”和“切”的含义,“所谓反切者,盖反复切摩而成音之意也。”古人不了解拼音的原理,认为反切的关键是“反复切摩”,把两个反切字反复连读,最后才能合成一个音节。学会这种方法,对古人来说,不是那么容易的。宋代人说:“文人学士,论及反切,便瞪目无语,以为绝学。”
用拼音的原理来理解反切就很容易了。反切的原理是:取反切上字的声母,取反切下字的韵母和声调,两者结合成另外一个音节,就是被切字的读音。
例如:
秋,七由切,即‘七’的声母q和‘由’的韵母iu:读作qiu。
风,方戎切,即‘方’的声母f和‘戎’的韵母ong:读作fong.。
起,墟里切,即‘墟’的声母x和‘里’的韵母i:读作xi。
(风、起的反切音和普通话读音不同,我们这里且不管它,只是关注反切的方法。)
反切的产生在中国文化史和语文学史上有很重要的意义。反切解决了在书面上有效的给汉字注音这样一个重大课题,也促成了汉语音韵学的建立。因为有了反切,才知道如何分解汉字的字音,才能产生出韵书。

反切使用汉字做反切字,同一个反切切出的读音在不同方言中得出的读音可能不同。很多古代的反切,按照现代读音去切,也得不出被切字的正确读音。这是反切方法的局限。
二、京剧字音
京剧的字音是以汉语音韵学为理论基础的,又具有一些适应演唱需要的特点。京剧的字音分字头、字腹、字尾,字头对应声母,字腹、字尾对应韵母,以五音四呼、曲韵六部为规范之。用反切来说明京剧吐字的规律是不充分的。
要唱好京剧的字,了解一些音韵知识是很有好处的。以下我对五音四呼、曲韵六部做一简单介绍:
1、五音:古音韵学把声母按照发音部位分为唇、齿、舌、牙、喉五音,现代汉语音韵学在此基础上发展为双唇音、唇齿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舌面音、舌根音七音。见下
双唇音:b、p、m;
唇齿音:f、(v :方言声母);
舌尖前音:z、c、s;
舌尖中音:d、t、n、l;
舌尖后音:zh、ch、sh、r;
舌面前音:j、q、x;
舌根音:g、k、h。
2、四呼: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具体解释如下:
开口呼的韵母,是没有韵头,以a、o、e为主要元音的韵母;
齐齿呼的韵母,是韵头或韵腹是i的韵母;
合口呼的韵母,是韵头或韵腹是u的韵母;
撮口呼的韵母,是韵头或韵腹是ü的韵母。
3、曲韵六部:清代戈载著《词林正韵》,把收音分成六类,即:展辅收音、敛唇收音、直喉收音、穿鼻收音、抵腭收音、闭口收音,俗称“曲韵六部”,现今仍然沿用。
展辅收音:以i收尾,用于怀来辙和灰堆辙。
敛唇收音:以u或。收尾,用于遥条辙和油球辙。
穿鼻收音:以ng收尾,用于江阳辙和中东辙。
抵腭收音:以n收尾,用于言前辙和人辰辙。
直喉收音:指无韵尾的开口韵。用于发花辙和梭波辙,两者均无韵尾,都是开口呼,叫直喉收音。
闭口收音:以m收尾。普通话中只有个别的叹词属于此类。
    唱京剧讲究的是字正腔圆,字正,就是字音正确,发音的口型、位置正确,五音四呼、收音就是对发音口型、位置的归纳。
阅读(80)|评论(5)|收藏(0)|打印|举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