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北省易县著名书法家 篆刻家 王壮为 书法欣赏

 率我真 2013-01-04
王壮为

王壮为,本名沅礼,民国前三年(1909)生于河北省易县。从小跟随父亲读书写字,刻印作画,亲子情培养出篆刻翰墨的根苗。完成学校正规教育之後,壮为先生创办小学,推动女子教育,也曾经担任公职,持续在篆刻翰墨的园地里耕耘成长。民国二十六年(1937)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壮为先生转而投身军旅,就在烽火岁月淬炼中,起动第一步,用“壮为”笔名替人刻印。由于古人曾有童子雕虫小技,壮夫不为之语,壮为先生别以“壮夫可为”之义,取作别号。抗战胜利之后再任公职。

来台以后,壮为先生续任公职,同时在大专院校教授篆刻、书法史,翰墨篆刻与工作、生活融成一片。壮为先生的人生观折衷在儒家和道家之间,对於自己学艺的期许,要求根柢扎实,而後渐进求变,以近于自然。早年壮为先生学习晋唐书家,熟练王羲之、王献之、褚遂良和颜真卿的笔法,基底既已稳固,又体悟魏碑、赵孟頫和文徵明的经验,加以融会验证。六十岁以后,书法造诣更见精微,将印章分朱布白的意趣注入行草书,笔力雄健、结体奇绝,自成一种格局。由於先秦玉石文字、简帛文字陆续出土,壮为先生探究其中笔法根源,加以诠释再现于书法印章中,引导艺坛继甲骨文书法之后,也尝试亦古亦今的玉石简帛书风。

壮为先生刻印,面貌丰富,甲骨、金文、简帛各类古文字也都能入印。早年取法赵之谦、黄士陵,掌握到印章和书法的关连。所刻元朱文印,印面效果洁净典雅,印文自然流露笔墨的情趣。在扎稳汉印根基之後,又吸取各家长处,对吴昌硕朴拙的格调别有会心,方寸之中雄浑苍莽,不见人工造作的痕迹。而令人称绝的则是行草书作印章边款,了无毛笔和刻刀的隔阂。

壮为先生于民国八十七年(1998)去世,一生理论和创作兼长,书法与篆刻相互生发,传承古人启迪后人,是艺术界共同钦佩的人物。

王壮为:楚简集联
王壮为:行书临江仙
王壮为:行书论执笔法
王壮为:篆书鹤寿
王壮为:楚简集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