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字头”搬家 多数获“新生”

 hldy_1986 2013-01-04
聚焦“武字头”企业·外迁 2012.11.6 星期二

“武字头”搬家 多数获“新生”
    楚天金报讯 本报记者张新雄

    武汉客车厂将整体搬迁至江夏,长动集团将整体搬迁至东湖开发区……近年来,时常爆出“武字头”企业从中心城区搬离的新闻。“武字头”企业为何要搬,搬迁之后情况又如何?从记者走访的情况来看,“武字头”企业在搬迁的同时,一般都伴随改制,而搬迁改制后的企业,多数获得了“新生”。

    踏访待迁企业
    武客长动:老厂区与周边“格格不入”

    10月26日,武汉客车厂整体搬迁开工仪式举行,这家有着50多年历史的老厂将从汉阳整体搬迁至江夏。10月29日下午5时许,记者雨中造访了武汉客车厂的老厂。
    老厂位于汉阳大道一侧,伸缩大门有十多米宽。即使在昏黄的傍晚,门楣上方“武汉客车厂”几个大字依然闪闪发亮。“在上世纪80年代初,这个可是全武汉市最气派的大门。”工作人员骄傲地说。
    进入大门,里侧有一个砖砌的老式宣传栏,上面书写着“做高尚的人 造优质的车”十个大字。往里走,有多间红砖瓦砌成的老厂房,里面亮着灯,工人们正在里面忙碌。
    烟雨中,武汉客车厂背后的建筑塔吊和高层居住楼依稀可见。该厂的两侧,则耸立着多栋高层建筑。两相对比,武汉客车厂的厂房显得很“落伍”。
    与武汉客车厂一样,长动集团也是一家待迁的“武字头”企业。记者近日前往该企业位于关山的老厂区注意到,厂区虽然也有办公楼,但有些陈旧,与周边林立的新高楼比,颇有些“格格不入”。

    走访已迁企业
    武重:搬迁之后“重振威武”

    位于东湖开发区的武重新大门足足有50米宽。远远看去,既现代又气派。
    走进厂区,正对面的是一栋现代化办公大楼。大楼的侧面和背面,是十多栋高大的现代化厂房。
    每栋厂房的上面,大都有一个公司的名字,比如立车公司、铣床公司等。之所以有这些公司名,是因为武重把原来的车间进行了公司化改制,其目的是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厂区内树木葱郁,花香四溢。如果不是着天蓝色工作服的工人从面前经过,身入其中的参观者很难想象,这里其实是一处工厂。
    据了解,自“八五”期间开始,武重就没有大笔资金投入技术改造。但趁2010年整体搬迁之际,通过购置、改造、进口、自制等方式,武重将八九成的设备换掉,“硬件与国外高手不相上下”。如今,武重装备的数控化率已由原厂的5%上升为新厂的90%以上。
    老国企焕发新活力,搬家后的武重创造了一个个新奇迹。比如,今年生产出了世界上最大规格的数控立式车床——CKX53280型超重型数控立车。该设备加工直径可达28米,其机床重量达1200吨,一举刷新了由武重保持的立车制造最大规格的世界纪录。

    对话企业老员工
    武汉客车厂张铭:家庭与企业同命运

    上世纪80年代初,是武汉客车厂最辉煌的时候。当时,厂里有做不完的订单。客人要提货,往往要排队,有的要在附近租住招待所等,一等几个月也不稀奇。
    父亲是厂里最早的一批老员工。因为厂里的效益好,总有生活物资可以分,隔三差五就有好东西拿回家,那时全家的日子过得很滋润。
    1988年,我进入工厂做工。当时的“好日子”我赶了一个“尾巴”。1992年,我停薪留职,在外闯荡了好几年。最后,还是回到了现在的工厂——如今的日子虽平淡些,但过得比较踏实。
    我们一大家人中,最多的时候有四口人同时在工厂里工作。毫不夸张地说,工厂的命运与我们全家人的命运息息相关。现在工厂进行了改制,也要整体搬迁。作为基层员工,我们最希望的就是工厂能重振辉煌,能让员工的生活过得更好。(张铭为化名)

    声音

    武汉经信委有关负责人:污染企业必须“外迁”

    1999年,武汉市出台《武汉市加快市区内污染工业企业搬迁改造若干规定》。依照该规定,工业发展严格限制区(一环以内陆区)和工业发展限制区(一环以外、二环以内的地区)内有环境污染的工业企业,必须进行搬迁改造。包括:易地改造(包括房屋改造和技术设备改造),就地转第三产业或都市型工业(指无环境污染的加工工业和智力密集型工业开发设计业等)改造等。“武字头”企业陆续从中心城区迁往三环以外,均与此项政策规定有关。
武大经管学院教授、博导吴先明:“外迁”符合城市发展要求
    在建厂初期,“武字头”所处的位置多半在城市的边缘地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张,原先的郊区变成了如今的中心城区,很多“武字头”因此身处闹市之中。
    城区土地资源稀缺,交通比较拥堵,“武字头”企业如果不搬迁,会承担更多成本;另一方面,工业企业位于中心城区,对城区功能和环境提升都造成了很大影响。事实上,工业企业“外迁”,是一个世界现象。“外迁”有利于企业更好地融入到全球产业链中,也符合城市发展的总体要求。
武汉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陈方烈:改制改造促“新生”
    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是传统国企的通病。民营企业则不一样,往往是一个人做事一个人吃饭,几乎“不养闲人”,这样的企业才会有活力。一些“武字头”企业改制成为民营企业之后,活力迸发。为什么?因为机制体制改活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