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 生、长、收、藏

 xiaozhuguan 2013-01-04
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它就构建了自然界一切生物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么一个自然的规律,中医认为,人的气血运行状态和五脏是直接相关的,春天的时候气血从里面向外走了,内里的气血相对不足了,所以你感到春天的时候常常睡觉半夜就醒了,这就是因为肝阴不足了,中医认为春气与肝气相通,就是把人的气血从里面向外调动的主要脏器是中医说的肝,所以在中医学上讲春气与肝气相通。到夏天的时候,人的气血都到外面来了,这时候外面非常充盈,这时候夏气与心气相通;秋天树叶一落的时候,人的气血从外面向里面收的时候,这时候人类的五脏里面最重要的脏器就是肺,肺气与秋气相通,肺气有什么作用呢,它有宣发与速降的作用,它就可以使得你的气血顺利的从外面向里面走,这个过程跟肺气直接相关;到冬天的时候,这个时令是什么时令呢,就是气血完全到里面去了,这时候它是冬气与肾气相通,按照中医学的观点,春夏秋冬,肝、心、肺、肾,这四个脏器和春夏秋冬直接相关。


春,木主令,气温而主升发。
夏,火主令,气热而主长养。
长夏,土主令,生化万物。
秋,金主令,气燥而主收敛。
冬,水主令,气寒而主贮藏。

素问·五常政大论》:“五化宣平。”指生、长、化、收、藏五个生化阶段。

生,长,化,收,藏—

春主生:春天应借助大自然的生机,去激发人体的生机,鼓动生命的活力,从而进一步激发五脏,尽快从冬天的藏伏状态中走出来,进入新一年的生命活动。春天重在养肝,因为肝主生机,肝应于春。


夏主长:夏天天地的长势,去促进人体的生长功能,重点在养心,通过调动心的气血运行功能去加强人体的生长功能。养长包括夏天要长个子、长肉、长骨骼。


长夏主化:通于脾,能促进全身气机稳定,调节脾胃之气的升降
“长夏应脾而变化”,湿为长夏主气,人体的脾脏与之相应,古人指出“长夏防湿”。中医认为湿为阴邪,好伤人阳气,尤其是脾阳
长夏是健脾、养脾、治脾的重要时期。中医学称脾胃为“水谷之海”,有益气化生营血之功。人体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营卫、气血、津液、精髓等,都化生于脾胃,脾胃健旺,化源充足,脏腑功能才能强盛;

秋主收:秋天大自然的收势,来帮助人体的五脏尽快进入收养状态,让人体从兴奋、宣发的状态逐渐转向内收、平静的状态。

冬主藏顺应冬天天时的藏伏趋势,调整人体的五脏,让人体各脏经过一年的辛苦后,逐渐进入休整状态,也就是相对的“冬眠”状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