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年前兴起的洋玩意儿

 红瓦屋图书馆 2013-01-04
唱片的故事(一)
百年前兴起的洋玩意儿
作者:甄光俊
2012-12-31     天津网-数字报刊

   通过机器操纵,把声音记录下来,谓之“留声”。世界上的留声技术是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发明的,距今已有一百三十多年历史。

  1877年爱迪生注册的世界第一台留声机,为锡箔质地滚筒式。所谓滚筒,是在机身设置圆形滚式模板,把用锡箔做成的圆管套在滚筒上,上满发条,使圆筒带动锡箔套滚动,录音人对准从机身伸出的大喇叭讲话,锡箔通过声音震动被尖端突起的模板刻上痕迹,这便是录音。完成之后,可当即把声音复原,即录即放,非常方便。问世不久,有人将锡箔改为蜡质,录入技术不变,时人统称为蜡筒留声机。

  在留声技术发明过程中,第一次留在滚筒上的声音,是爱迪生的两声“哈罗、哈罗”,留声技术由此宣告成功。滚筒留声机问世之初,只是作为上层社会的一种办公用品。后来哥伦比亚公司把它当作文化艺术品推向市场。19世纪末,蜡筒留声机作为贡品传入中国,开始在清宫里收藏,后散落民间。到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保存完好的蜡筒留声机已十分罕见,在我国更如凤毛麟角。据悉,现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珍藏的一台,二十多年前尚能放出声音来。2002年11月在北京举办的第九届北京国际音响(唱片)博览会,天津唱片研究会的收藏家李恩璞、刘鼎勋选送参展的12台唱机,大都产于留声技术初兴时期,其中一台1894年产于美国的滚筒式留声机,只比世界最早的留声机晚17年。

  1936年,美国哥伦比亚公司为纪念在德国柏林举行第11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推出限量发行的专款留声机,如今已入孤品之列,在全世界大概寥寥无几。

  蜡筒留声机制作成本高,而售价昂贵,难于在民间普及。又因录出的声音较杂,蜡筒易受气温影响而变形,不易保存,渐后又出现价格相对低廉的圆盘留声机,蜡筒于1929年彻底退役。圆盘唱片和与之相配套的留声机,1895年前后经香港传入广东、上海等地。不久,在中国的唱片公司相继崛起,最早的是美商谋得利洋行在上海经营的胜利公司,徐乾麟任华人经理。该公司早期所灌制的戏曲唱片,有一些是假冒京戏大家之名,找人仿唱的,被人发觉后声名狼藉。继之,法商经营、张长福任华人经理的百代公司壮大起来。该公司在北京灌制了谭鑫培、陈德霖、俞粟庐、郭宝臣、侯俊山、刘宝全等京剧、昆曲、梆子、大鼓等多位名家高手的唱段。为了取信顾客,这些唱片上面均附一张印有演唱者所写亲笔信和本人照片的说明书,以示真实,因此大得人心,销售状况极佳。由于百代公司的严重冲击,胜利公司曾一度一蹶不振,后经整顿,改由徐乾麟之子涂小麟任华人经理,于民国初年重张旗鼓,并一改造假之风,灌制了梅兰芳、言菊朋、马连良等多位红伶的唱段,以货真价实赢得社会信誉。在此基础上,胜利公司出版了许多盛行于民间的流行歌曲,像周璇的许多歌曲唱片就是该公司出版的。百代公司也不甘人后,除戏曲唱片外,还出版民歌、小调、民间说唱,连诵经也灌制成唱片发行,为后人研究中华民族民俗文化留下宝贵的音响资料。

  在胜利、百代公司之后,发行戏曲唱片的公司还有歌林(罗办臣琴行)、高亭(德商天利洋行)、大中华(经理为京剧票友王寿岑)、开明(瑞士商人苏克与华人吴振卿合资经办)、长城(天津京剧名票叶庸芳任经理)、蓓开(经理田天放)、得胜、孔雀、新更风、峨眉(主要出品川剧唱片)等。

  早年间美商胜利公司生产的唱片,片心印着一只蹲坐式小狗,人们以为是唱片公司有意捉弄听唱片的人,事实并非如此。那只小狗实际是商标,说起来,其中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当初研究留声技术时,先把自己的声音录在蜡筒上,再让声音从机器里复原。可是当时爱迪生已经两耳失聪。为印证是否把声音录在了蜡筒上,他把机器对准自己豢养的爱犬,观察反应。经过试验,他的这项发明终于在1877年获得成功。胜利唱片公司为记录爱迪生的发明过程,以这只可爱的狗形作商标,印到唱片片心上。不仅如此,在商标的旁边还写有这样一句话:“这里是它主人的声音。”后来胜利公司在中国生产的唱片,取消了这句话,只留下狗的图形。

  娱乐唱片传入中国之初,拥有者还只局限在上层社会,一般人家是买不起的。天津民众得识留声机和唱片,始于一些商家营业时间在店铺门口用留声机放送戏曲或歌曲。那时的留声机还没有进展到后来的电唱机,不用电,人工上满发条即可旋转,放完一面唱片再摇、再放。店铺里的伙计一边照看买卖,一边过去摇动木把儿上发条,引来过路群众驻足观听,造成商店门前的热闹声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