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真宣的成分

 海外寻瓷翁 2013-01-05

关于真宣的成分

宣德时期铸炉所用材料为:[合金铜]。其主要成分是铜,而[洋铜]中含[风磨铜],且[精铜]中含[日本红铜]或[出山铜]。用[精铜]制作的炉中含[锌],其量高低不等;用[洋铜]制作的炉,则不含锌,但[精铜]、[洋铜]各炉中均含有少量的[锡],其档次高的炉中则又含有金或银。然而炉体内相对又含有微量的其它金属如:铁、铅、水银。这些应该视为无意中搀兑的,因为这些物质有无意进入铜液中的机会,当然也含有[非金属显色物质]及蜡。

在《宣德彝器图谱》中【[贺兰国花洋斗锡]此锡作烊铜用】就是锡,助熔用。

【[日本国生红铜]此红铜作烊铜用】具体[日本生红铜]是不是铜?如果是铜也应该视为[纯铜]。纯铜的熔点为[1083]度,谱中用[铜]来助熔[铜]明显有问题,如果是标注错误,就变成另外一个问题了,在此就不议了。

【「倭源黑水铅」此黑铅照造铅砖、铺铸局地并杂用。】黑铅制铅砖用于铺地?在中外铸冶史上,好象还没有听说过。炉谱中对[铅]的解释明显也有问题,其作用以后再解释。而「倭源黑水铅」就是铅。炉谱中的黑铅与炉体内成分均无关。(铅的密度为:11.3)

【「出山水银」此水银作鼎彝流金、渗金、金泥、烁金、商嵌、商金时用。】「出山水银」即水银。炉体内不排除因此而含有微量的水银。

而金、银,则只有在流、渗、镶嵌金银时,炉体内外才会有。

然而最重要的则是,炉谱中的主要材料成分比例占第二位的[倭源白水铅]按《宣德彝器图谱》(二十卷谱)中的记载【13600斤的「倭源白水铅」】即[锌]。

本人目前还没有发现过「倭源白水铅」不是[锌]的解释。但有的书中,却在解释[铸钱]、[铸镜]时介绍为:[水锡]即[锌]。不清楚这种解释的由来,是否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域而有不同的名?

铜是宣德炉的主要材料,而锌不仅是铜色的调节剂,也是含锌宣炉中即[精铜]中(在炉体内无金银的情况下)是占第二位的主要原材料。

然而经过裁减在《宣德彝器图谱》(二十卷谱)中【31680斤的「暹罗国洋铜」】即「风磨铜」也就是[纯铜]。

另外谱中的钢铁也与炉体内的成分均无关系。

注:(本人断定炉的成分并非化验后的结果,而按铜色论。尤其是本人不认为真宣、官仿品中含有铅。如有可能,被确认为真宣的炉或官仿炉,应用化验的方法再进一步加以确认,是否一定不含铅。

另外在有的文章里把「倭铅」均解释为锌,显然不正确。倭铅在古时为两种物质:一种为[白水铅] 、一种为[黑水铅]。为什么不可能均是一种物质呢?因为在一个时期又在一个地域,不可能一种物质叫两个名,这不是给自己添乱吗?所以这是不大可能的事。再有,这两种物质在民国年间还知道它是什么物质呢,一定可查![倭]在当时是指现在的日本,而锌与铅(及日本红铜)在当时是进口的还是进献的,尚不知。我认为是进献的可能性极大,因大德在当时的综合国力与威望均不一般,可能知道大德要铸炉,各国均纷纷进献,也是有可能的,当然还待有关史学家来确认!因此可以看出宣德炉不仅是古人智慧与技术的结晶,她还凝结着各民族的友谊与血汗!)

王向辰

E-Mail:wangxiangchen@gmail.com

2004年9月25日写于北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