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谱中锌的作用与铅的用途

 海外寻瓷翁 2013-01-05
 

谱中锌的作用与铅的用途

通过上面的分析,总结出了其它6个答案:

1 [风磨铜]可能不是[矿]的形式存在的。如果真是矿,也应该称为[天然红铜矿],而不是象有的文章中称风磨铜为[天然黄铜矿]。因为不管是矿还是铜,其颜色必须与炉谱中对[风磨铜]颜色的描述,无论如何也应该是相符合的。

2从圣旨中的描述及通过分析,[风磨铜]为矿不仅不大可能,这样其量也太少。不过在铸炉时,用风磨铜铸的炉数量不多,也许是事实,为什么?因为炉谱中用[洋铜]铸的炉确实没有用[精铜]铸的炉多。

3如果真是[天然红铜矿],而项老的文章中[经12炼后1斤只得4两]的这一炼法假如是指炼[矿],自然也就不神奇了,但实际在项老的文章中很遗憾!并不是这样的意思,一定有误!

4有的文章称[风磨铜]为[黄铜]这更不可能了,因为不符合[色同阳迈]的说法。假如[风磨铜]中如果真的按赵老所说的含7%以上的金,并且还含有一定量的银,其颜色还能发红吗?显然也不可能含金银,确实也不符合[色同阳迈]的说法。

5因为[色同阳迈]般的[风磨铜]其颜色在当时一定比其它铜色较深些,而保持与利用这种颜色为一种铜色,是可想而知的,即不可能用[锌]把[风磨铜]调成其它颜色,也不可能用锌给[风磨铜]助熔,因为这种颜色是因铜相对纯而获得的,来之不易!

6锌的作用其实也已经清楚了,既不可能用于铺地也不可能用来助熔,应该是生产其它颜色铜的调色剂。

一  [锌]的作用

《宣德彝器图谱》(二十卷谱)中的记载【「此白铅入烊铜用」】

烊铜用?这句话从量上看,相当于[风磨铜]的30%的锌用来助熔是不可能,很可能是抄写错误,不排除后人有意乱抄。

如果这句话改一个字,变成此[白铅入洋铜用],从锌的量上看也不对。因为没有必要这样作,[风磨铜]作为贡品,其铜的颜色已经很难得了,再加入30%的锌,要解决什么问题要达到什么目的呢?锌这样大的量,不用说风磨铜是以矿形式来计算,就是以纯红铜形式来算,也会改变 [风磨铜]的性质及颜色的。而铸出的炉没有一种款式是红色的铜,也就是说真正用[风磨铜]铸的,简单地说皇上能认可吗?显然这种做法也没有肯定的答案。

既然[锌]不可能与[风磨铜]合金成为[含锌铜]。那么锌干什么用呢?图谱中是不是很有可能遗漏掉了「出山铜」这一项制造含锌铜的重要材料?或者把[日本红铜]的用途及其数量均标注错了?

难道说真的有可能用两种金属块(铅砖与锌砖)用来压[型箱]或铺地吗?(八卷谱)中写的均为铺地用。这不仅没有必要,也绝对不可能!而用一种金属[铅]铺地本身就有疑问了?何况用两种?而用两种金属压[型箱] 则也更不大可能。因为采用[黑铅]制铅砖,那是铅的密度比锌密度大的多,一块相当于两块。[铅]用来压[型箱]是有可能的,而采用其中哪一种作为铺地用,都显得有些离谱了。这也是炉谱中内行蒙骗外行的写法之一。所以‘铺地’的问题,我们就不去多研究了,而后再说。

锌这样大的量,只有制造含锌铜或用来调节铜色才合理,才会更有意义。

项子京的《宣炉博论》有这样的话语,工奏云:『凡铜经炼五六,则现珠光宝色,有若良金矣!』

按以上说法,如果把古人均理解成不知道用[锌]助熔会使[紫铜]的颜色会发生改变的这一现象。古人假如习惯用锌助熔,而每一次熔炼铜时都加入一定量的锌,而铜愈炼而锌也就愈多,锌愈多其熔点也就愈低,且铜也就愈金黄愈银白,从而认为铜也就愈精。然而这种错觉还以为是多次熔炼的结果,这可能吗?铜色在熔炼的过程中到12炼时,铜已经从淡紫红色逐渐会变成浅红、绿色、黄色、金黄色及银白色的颜色了,由于锌的作用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古人会不知道?假如以这样的思路,同时不加分析地看待[炉谱]或其他现有的文章,且来衡量古人的智慧,我想是后人的脑子出了问题。

然而确实有些人又根据[炉谱]中锌为助熔时,锌又相对多,而风磨铜如果为矿时,风磨铜相对又少,这样一个的错误记录,而得出一个昏聩的结论:铜熔炼的次数愈多含[锌]愈多,甚至认为含[锌]较高的炉就是真宣。

而炉谱中记录的哪些应该有;哪些不可能有;哪些做法符合常识;哪些做法则不符合逻辑;哪些结论必须要有证据;哪些则只需要分析推断一下就可以了。当然分析时也要符合当时的客观情况与当时社会所处的状态。

我们假如说谱中所谓助熔用的【倭源白水铅】其数量的数字,是不是被写大了?不是1万3千6百斤而是1千3百60斤的话,我们分析一下会如何?

然而这三种不同版本的炉谱,因为是三个人在三个不同时间里抄写的图谱,怎么可能都抄写错了呢?假如是有意改写,则另当别论了。锌如果真是助熔用,在当时也应该首先采用[锡],而用[铅]的几乎没有,且用[锌]的可能性也极小,而用[日本红铜] 助熔的可能性就更不大了,甚至已经成为笑话了。

为什么[锡]是助熔剂,而其他金属均不可能?

我国著名的[锡青铜]其成分中主要为:[铜]和[锡]的合金,当然也有[铅青铜]为:[铜]与[铅]的合金。而2%-12%左右的[锡]就是给[红铜]助熔用的。锡为熔剂,历代多如此,用铅的则亦少,用锌作助熔的就更少。锌只为熔剂的,目前则还没有发现有这样的记录。而谱中的[锌]其量也太大,所以[锌]不是助熔剂。

另外[青铜]这种[合金]优点也很多,可参考专家在这方面的专著,我在此就不好多述了。但[青铜器]中含有其它相对微量的锌可能也不是有意搀兑的,为铜不纯有杂质所造成的可能性极大。而含有较高的锌则可能也不是有意搀兑的助熔剂,为调色剂的可能性极大。

假如古人以前习惯用[锌]给[铜]助熔的话,则证实早已发现了黄铜,而当时却不会使用这么大量的[锌]来给[纯铜]助熔,[锌]一定是调节铜色用的调节剂,而没有其它的可能。

所以说助熔用的锌其量的数字被写大了,不大可能。而大量的[锌]加入到[风磨铜]里用来助熔,也是没有任何道理的。

唯一的可能,就是[锌]与「出山铜」或者[锌]与[日本红铜]一起用来调节铜色,而制造出多种颜色的[锡锌铜],使含锌铜即有银白色、金黄色又有绿色及黄色。这不仅满足了心理的需要,也是避免铜色单一,同时又节约了稀有金属。锌是否与风磨铜结合?我认为不大可能。而在当时一定会有意地保留这种颜色,目的是使铜颜色的多样化,使淡紫红色的[风磨铜]用在最适合用的地方。

往[风磨铜]中加入那么多的[锌]来助熔?而图谱中确实记录为[烊铜]用。真是这样的话,([风磨铜]即[纯铜])即使[风磨铜]中不含锌,且[锌]这样大的数量不仅会使纯铜的颜色发生变化,(改变为绿色、黄色或白色的)其性能也随之被改变。

由于当时的人们非常崇拜金色及银白色,使铜具有金色及银色,现在验证在宣德制炉时期真的搀兑大量的锌来助熔用,明显是不可能的事,分明是用锌有意地改变铜的颜色之用。

另外用金、银调铜色,在宣德年绝不可能!就当时的经济状况不是用不起,而是没有必要!为什么?因为锌的辅助作用相对也节约了大量的金。宣德皇不仅具有节简的美德!而且还具有创新的美德!

然而用锌使铜发银白色,实际上却是个不理想的事。原因是高锌铜的银白色只是在打磨后才暂时发白,却不能始终显现白色,短时间内,其表面会首先被氧化成[氧化铜]从而覆盖锌的白色,从外观上看却不象银白色的‘白铜’。因其结果不理想,所以也就没有必要再继续搀兑大量的锌,来达到银白色的这种不理想的效果了。而绿色铜,可能也是这样的结果。而现实中[绿色铜]、[白色铜]也确实少。

而用锌搀兑出来的最好最稳定的颜色,就是黄色了。事实证明黄铜被延续使用,而无锌铜和高锌铜则在宣德制炉的中后期,就很少使用了,明后期彻底被淘汰了。

由于对金色的崇拜,大量采用[锡锌铜]制炉是较为可能的。锌在当时可能较为经济,用锌可以改变铜的颜色,也可以加强铜的强度与抗腐蚀的能力。而且据研究[青铜器]的专家发现,由于对[黄铜]颜色的重视,宋代就已经有了用[黄铜]仿制的[青铜器]了。所以锌为调色剂,而不是助熔剂的可能性极大。

注:([含锌铜]则是指:发红的[低锌铜]、[绿铜]、[黄铜]及发白的[高锌铜]。本文章中所说发白的铜,是指[锌白铜]也就是[高锌铜],不是指[白铜]。而[白铜]通常是指[铜]与[镍]的合金。[青铜]为[铜]与[锡]或[铜]与[铅]的合金。而[风磨铜]、[日本红铜]、[出山铜]在本文章中均视为[纯铜]。谱中白铅入[烊]铜用,其中[烊]字为:熔化、助熔的意思。谱中有可能把[日本红铜]的用途及其数量均标注错误,不然量这样少?又有什么用呢?此问题也同样值得深入地研究!)

二  铅的用途

而铅‘铺地用’则没有意义,而且有害。假如用铅砖铺地,液态的高温铜液洒在了相对冰凉的固体铅砖上就会使液态金属如同爆炸一般四处飞溅而烫伤人。为了避免铜液四处飞溅,一般浇铸的场所,其地面多为砂土地。如砖地、水泥地均没有听说过,何况金属地面?实属瞎抄,不继续解释大家也就清楚了…

另外《沈氏宣炉小志》这样记录【「以黑铅引路,方能满注摸印,而铅气多杂,重用致铜色昏暗」】

这句话假如是比喻宣德年间的铸炉情况,显然不正确。因为炉谱中记载在宣德年间铸炉时,并没有用到‘黑铅’即「倭源黑水铅」,只是写作成‘铺地’用。然而用[铅]铺地?则不需要查照中国古代冶铸史就可以肯定为此事是不可能的。铅砖的正确用途应该为:压[型箱]用。

此外在宣德年间铸炉时也不可能在铜中搀兑过‘黑铅’即「倭源黑水铅」。即便是加大炉的重量,也一定会用赤金或银子的。如在谱中确实也有过调整炉重量的事,但均为小型炉,也就是把玩品即珍玩品。这些炉档次高,用铅加大炉的重量对官方来说是不可能这样作的。而大型炉及供炉与档次较低的炉,也就更没必要这样作了。含铅量大的炉也一定是仿品无疑。当然[黑铅引路]的说法对盲目的仿制者他们来说,多多少少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假如在当时往铜中搀兑[铅],然而就如同仅仅用[纯铜]铸炉,这在宣德年间是不可能发生的事。因为[铅]及[纯铜]均不利于颜色的显现。而刻意追求、研究炉外表的装饰艺术以及颜色显现工艺技术,在宣德年已达到了极点,这样的事早已考虑到了!因为相应的炉色对应相应的底色(即铜色)更利于显现炉色。

黑水铅是否也用来助熔?同样也是因为铅色深重无法显现颜色,所以答案也是否定的。这也是炉内不可能含有[铅]的重要原因。但不排除炉内含有微量的铅,其原因依旧是主要材料铜可能不纯,当然也不排除铅有无意进入铜液中的机会,比如铜液偶尔洒在了压[型箱]而用的铅砖上,铅被熔入到了铜中,而铜又被回炉再用,而致使铜中含有微量的铅,这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采用重金属块压箱是非常有可能的,它与[砂箱]四周用铸砂压实目的一样,均是为了避免[铸件]因膨胀而变形。而其他铸法即便是[熔摸法]也应该有类似的重要环节。而压箱用的金属块,现在多采用[水泥块]、[铁块],因它们的熔点相对高,也相对经济,在古代[铁]可能相对不经济。而采用铅块压箱,主要是考虑铅有比重大的特点。所以压[型箱]用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不然在制炉的过程中就少了一个重要环节,铅作为其它用途在宣德年均不可能。

注:(另外[型箱]也叫[砂箱]。称之为箱,实际上没底没盖仅仅有四边而已。使用时,是成套成对的。而也有[活箱]即箱的四边能够打开,适应于较小的铸件。因为其箱不直接接触高温液体金属,所以多为木制。使用时箱四边销紧,造好型后,放在坚实的[铸砂]地上,把箱取下,然后四周用[铸砂]压实后,上面再压上重金属块即可。而普通的[砂箱]因[型箱]不被取下,所以只需要压重金属块,而四周则不需要用[铸砂]压实。)

王向辰

E-Mail:wangxiangchen@gmail.com

2004年9月25日写于北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