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藏教理院
缙云山共有寺院8座,以缙云寺为核心。缙云寺是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的所在地。 1930年,世界佛学苑苑长、中国佛学会主席、中国佛教整理委员会主任、中国近代佛学大师太虚和尚(1889-1947年,法名唯心)“游化入川”,得知时任四川省政府主席、21军军长刘湘有“选派汉人入藏向喇嘛学法”,从佛教入手,将西康和西藏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的想法,就建议成立“汉藏教理院”,以研究汉藏教理,融洽中华民族,发扬汉藏佛学,增进汉藏文化交流。刘湘采纳了太虚大师的建议,并取得渝州(今重庆)军、政、金融界知名人士的大力支持,遂选定缙云寺作为“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的校址,推选刘文辉(时任24军军长)为名誉董事长,刘湘为名誉院长,太虚为院长,何北衡(时任四川船务管理处处长)为院护、建院筹办主任。具体筹备工作由何北衡、潘昌猷、王旭东、王晓西等人负责。 汉藏教理院(北碚区 缙云山):1932年8月,释太虚在山高幽深的佛门重地缙云山创建汉藏教理院,培养汉藏佛法人才,沟通汉藏文化,他在抗战全面爆发后又成立“汉藏教理院救护队”,带头捐献“佛教1号”飞机支援抗战,共赴国难;率团出访南洋,号召东南亚人民于中国人民一道抗击日本侵略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