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庆缙云山“火”了,可否借李商隐《夜雨寄北》的夜雨一用?

 haior 2022-08-24 发布于重庆

今夜,重庆缙云山的山火火势更大了,由于山势陡峭,人力很难扑灭,昨天下午,灭火指挥部已调集了六架直升机集合起降在山下的西南大学操场上。

重庆缙云山“火”了,可否借李商隐《夜雨寄北》的夜雨一用?
重庆缙云山“火”了,可否借李商隐《夜雨寄北》的夜雨一用?

还好,山下就是嘉陵江,直升机取水很方便。

缙云山的山火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注,除了关注山火,我们今天一起关注一下缙云山吧。

先复习一下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这首《夜雨寄北》与缙云山有关系吗?当然有关系,诗中所说的“巴山”就是今天的“缙云山”。

缙云山古称巴山,明代以后因明万历神宗皇帝赐缙云寺名,故改巴山为缙云山。

缙云山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嘉陵江温塘峡畔,古名巴山。是7000万年前“燕山运动”造就的“背斜”山岭。山间白云缭绕,似雾非雾,似烟非烟,磅礴郁积,气象万千。早晚霞云,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古人称“赤多白少”为“缙”,缙云山由此得名。

重庆缙云山“火”了,可否借李商隐《夜雨寄北》的夜雨一用?

缙云山与嘉陵江小三峡、合川钓鱼城一并被定为国家级自然风景名胜区。缙云山总占地面积76平方千米,海拔350米-951米。缙云山景色宜人,植物资源丰富,是重庆主城生态环境最好的地方,中国森林氧吧,绿色生态屏障。

重庆缙云山“火”了,可否借李商隐《夜雨寄北》的夜雨一用?
重庆缙云山“火”了,可否借李商隐《夜雨寄北》的夜雨一用?
重庆缙云山“火”了,可否借李商隐《夜雨寄北》的夜雨一用?
重庆缙云山“火”了,可否借李商隐《夜雨寄北》的夜雨一用?
重庆缙云山“火”了,可否借李商隐《夜雨寄北》的夜雨一用?

缙云山山腰处有个美丽的湖—“黛湖”,很有诗意的名字,湖水如黛,故此得名。

重庆缙云山“火”了,可否借李商隐《夜雨寄北》的夜雨一用?

缙云山不仅山青水秀,还是著名的佛教圣地。最能吸引李商隐到缙云山的原因,应该是山上的“缙云书院”。

在缙云山风景区内,有个千年古寺—缙云寺。寺中自古办学,名为“缙云书院”。

缙云寺,始建于南朝刘宋景平元年(423年),后曾受到历代帝王封赐。唐高祖李渊(618年)曾亲笔题名“禅真宫”,唐大中元年(847年),宣宗皇帝赐寺额为“相思寺”,系山有相思岩、相思竹、相思鸟之故。

唐乾符元年(874年),定济和尚重建寺庙,971年慧欢禅师主持修葺殿宇。998年,宋真宗将宋太宗读过的240卷梵经送到这里,供奉在寺中。

宋景德四年,真宗赐名“崇胜寺”。明永乐五年成祖皇帝敕谕“缙云胜景”,明天顺元年(1462年)英宗皇帝又赐名“崇教寺”,万历三十年神宗皇帝下令改为“缙云寺”,赐题“迦叶道场”。

缙云寺

重庆缙云山“火”了,可否借李商隐《夜雨寄北》的夜雨一用?

缙云寺为国内唯一的迦叶古佛道场。寺中自古办学,名为“缙云书院”。

重庆缙云山“火”了,可否借李商隐《夜雨寄北》的夜雨一用?缙云书院

万历三十年神宗皇帝下令改为缙云寺,赐题“迦叶道场”。

重庆缙云山“火”了,可否借李商隐《夜雨寄北》的夜雨一用?万历题伽叶道场石牌坊

缙云寺自古办学,名为“缙云书院”。1930年秋,曾任世界佛学苑苑长、中国佛教学会会长、中国佛教 整理委员会主任的太虚大师(1889-1947)“游化入川”,得知四川刘湘有“选派汉人入藏”之意,乃建议成立汉藏教理院,以研究汉藏教理,融洽中华民族,发扬汉藏佛学,增进世界文化交流,得到了渝州(今重庆)军、政、金融界知名人士的大力支持,遂选定缙云寺作校址,推选刘文辉为名誉院长、太虚为院长、何北衡为院护,共同组成汉藏教理院董事会。

汉藏教理院办学20年,号称世界佛学苑四大分院之一,培养了大批佛教人才,当年学生现遍及世界各地,赵朴初先生就毕业于汉藏教理院。

迦叶道场

重庆缙云山“火”了,可否借李商隐《夜雨寄北》的夜雨一用?伽叶塑像

缙云寺为国内唯一的迦叶古佛道场,所以大殿里供奉的佛像不是本师释迦牟尼佛,而是释迦牟尼佛的前世之师---迦叶古佛。大殿 里的迦叶古佛,立于康熙二十二年,高约两米,左为大梵天,代表欲界法相,右为帝释天,代表色界法相,都是清代塑像。上面的匾额也是清朝时期所造,上书“昙花蔼瑞”。

迦叶佛,又作 迦叶波佛、迦摄波佛、迦摄佛。意译作 饮光佛。梵文 Kasyapa,义曰饮光,又译作迦叶波佛、迦摄波佛、迦摄佛,意译为隐光佛,称大迦叶。即过去七佛的第六位,现在贤劫千佛中的第三尊佛。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人。少欲知足,常修苦行,故称为「头陀第一」。骑一头狮子。降生于释迦牟尼佛之前,相传为释迦牟尼佛的因地本师,是释迦牟尼前世之师。举行过一次说法集会,有二万弟子参加。他的上首弟子是提舍和婆罗婆。乃释尊以前之佛,为过去七佛中之第六佛,又为现在贤劫千佛中之第三佛。传说为释迦牟尼前世之师,曾预言释迦将来必定成佛。依长阿含卷一大本经载,迦叶佛出世于贤劫中,其时人在世得弟子二万。姓迦叶,于尼拘律树(巴 nigrodha)下成佛,有弟子二万人,而以提舍(巴Tissa)及婆罗婆(巴 Bha^radva^ja)二人为高足,执事之弟子名善友(巴 Sabbamitta)。父名梵德(巴 Brahmadatta),婆罗门种;母名财主(巴 Dhanavati^)。有子名集军。其时之王名汲毗(巴 Kiki),其所治之城名波罗[木*奈](梵 Ba^raN!asi^,巴同)。又四分律比丘戒本所载:“一切恶莫作,当奉行诸善;自净其志意,是则诸佛教。”即迦叶佛所说之戒经。

迦叶,也称大迦叶、迦叶尊者、摩诃迦叶尊者,释迦殁后佛教结集三藏时,他是召集人兼首座。在中国几乎所有的佛像雕塑中,假如佛的旁边站着一老一少两个人,那么,年轻英俊的是阿难,而老者就是迦叶了。《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有个小故事说迦叶尊者和佛心心相通:世尊(释迦牟尼)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所以,中国禅宗又尊他是传承佛法的第一代祖师,西土二十八祖之始祖。

明末清初,寺院毁于火灾.传说是因为当时寺内和尚,横行四邻,当地老百姓恨之入骨,趁张献忠入川时,聚众上山一把火把寺院烧毁。

现存寺院是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由破空和尚主持修复的。

缙云寺中有“缙云书院”,自古办学。佛教圣地,有办学的书院,一定吸引各地文人墨客光顾拜访。

李商隐什么时候到的缙云山呢?

这首诗的题目为《夜雨寄北》,意思是诗是寄予北方长安城里的妻子或者朋友的。从诗中“巴山”一语看来,诗写于巴蜀之地。李商隐曾经应聘到四川,任东川节度柳仲郢的幕僚。

而在东川地区,“缙云山”唐时就叫巴山,“缙云山”得名于明代万历时期。

李商隐这首《夜雨寄北》是寄给妻子的还是寄给朋友的,有两种说法。

李商隐应聘到东川的时间是唐宣宗大中六年(公元852年)。有说先于此一年,李商隐的妻子已经故去。给李商隐诗集作笺注的清代人冯浩,尽管认为诗题不必改作“寄内”(因为“集中寄内诗皆不明标题”),但内容却是“寄内”的。为此,他把诗的写作时间,推前至大中二年(公元848年)。按冯浩考证,李商隐这一年是在桂州(今广西桂林)郑亚的幕府。当年郑亚由于政敌的诬陷,被贬为循州刺史。李商隐未去循州,由水路经长沙,于次年回到长安。冯浩认为在归途中李商隐曾经“徘徊江汉、往来巴蜀”,“于巴蜀间兼有水陆之程”。《夜雨寄北》就是写在归途中经过巴蜀时。近人岑仲勉、陈寅恪曾经指出关于巴蜀之程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其实,冯浩也没有说得太死。他含糊地说,李商隐这时到过巴蜀,“玩诸诗自见,但无可细分确指”。可见,通常把《夜雨寄北》,说是李商隐寄给自己妻子的;这一说,似还可再斟酌。

无论李商隐这首《夜雨寄北》是寄予妻子的,还是寄予朋友的,总之,这首诗出自于李商隐遇雨滞留在川东巴山,今天的重庆北碚缙云山是毫无疑问的。

缙云山火了,可惜是山火。愿能借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夜雨一用,让灭火直升机洒下的嘉陵江水,化做倾盆夜雨,尽快扑灭山火。

才收到消息,今夜,火势越来越大!越来越猛!

为灭火的消防官兵祈祷平安,为山上茂密的山林和山中的人家祈祷平安。

重庆缙云山“火”了,可否借李商隐《夜雨寄北》的夜雨一用?昨夜山火
重庆缙云山“火”了,可否借李商隐《夜雨寄北》的夜雨一用?今晚山火
重庆缙云山“火”了,可否借李商隐《夜雨寄北》的夜雨一用?今夜山火
重庆缙云山“火”了,可否借李商隐《夜雨寄北》的夜雨一用?今夜山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