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酒话酒(随笔)

 辛耘 2013-01-05

品 酒 话 酒 (随笔)

(2012-11-14 15:19:22)



品 酒 话 酒

文/天一阁

 

   “十月获稻,为此舂酒。”这是《诗经》里最早中国“酒”的文学记载。据说是杜康酿出世界第一坛酒,确不确切有待考证,现在还没有人说得清。仔细推演四大文明古国,有据可查的泱泱中华最早生产了“酒”。有人提议“酒”应在古代“四大发明”之后,列第五大发明。从考古出土的古人酒具看,我们祖先酒饮器具林林总总,式样繁多:有祭祀用的、有国宴用的、有招待用的、有王侯将相量身定做独享专用的、有青铜器的、金银打造的、玉琢的、陶的、漆的、瓷的……。古人盛酒有尊、壶、区、卮、皿、鉴、斛、觥、瓮、瓿,饮具更是讲究:觚、觯、角、爵、杯、舟。酒,分高度酒、低度酒、无醇酒、红酒、啤酒、酱香型、清香型、果味等。可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文化。至今得以很好继承,并发扬光大。

中国各地自古都产好酒。酒名品牌大都与当地风俗名人有关。国人皆知,名扬世界产自贵州的国酒茅台就不必说了,还有比较知名的像什么泸州老窖、西凤、孔府家、北京二锅头、洋河大曲、汾酒 、郎酒、古井贡、剑南春不胜枚举,各具特色,各领风骚。多年来,好些地方不惜重金在中央电视台最佳时段竞相竞标,插播广告,推销当地带有特色历史、特别文化的美酒。记得一个美国人说过:到中国不品几种白酒,就不会全面了解中国文化。 
酒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酒”催生了中国有别于西方的独特文化,“玄”机无限,奥妙多多,并还不断向新的纵深和高度继续演绎着。 

      “酒”度得以普及。假若你到任何一个城市,任意选择一个行人,采访:你参加过酒场吗?得到的答案那一定是100%肯定。酒,已被推及社会方方面面,各色人等,约定俗成,可谓无事不酒。遍地设场,场场必酒。婚丧嫁娶、走亲访友,孩子升学、病愈出院、子女出生、请人办事,开业典礼、工作变迁、晋级升职、业务往来,寻常小聚,都离不得酒;更多的同学会、老乡会、笔友会、各类理由的相聚;天气也成了酒场约定的缘由:小雨淫淫,白酒半斤。若几个人坐在一起,不喝酒,干巴巴地聊天,很是无趣。非得有点酒在肚里折腾一下,直至有人喝高、喝大了、喧声不绝才显得气氛热气腾腾,在面子上不至于尴尬乏味,气氛得以烘托,更体现友好热闹。一个单位有人天天酒场,甚至一顿被邀请两个以上酒场,必定此人在本地人气特旺。

       喝酒学问大。有人说:酒,水形,火性。怎说水火不容,可,酒硬是做到水火兼容。这就很容易让人记起《红楼梦》里林妹妹的绵柔身姿,温文尔雅。凤姐姐的火辣秉性,凶暴刚烈。有篇报道:周总理招待尼克松,当场用火柴点燃杯中茅台,酒水燃尽,化有型为无形,神奇美妙,美国人啧啧称奇!外国人由此领教了东方人柔中有刚,刚柔相济的性格。

      “酒”的造字和国人酿酒一样玄妙神奇。酒,象形又会意。酉,即成熟的稻谷,有水而酝酿成酒;左边三点,会意喝酒三阶段,或者分别代表“文人”、“武将”和“疯子”。一开始,轻启小口、诗文雅句、文质彬彬、谦逊谦让、声调优雅,姿态镇静,恰比文人;第二阶段,几杯小酒下肚,开始热血沸腾、摩拳擦掌、呼山海地、豪气冲天,仿佛武将;第三阶段,争杯夺盏、狂喝烂饮、忘乎所以、或瘫或卧、烂醉如泥,扶墙,墙走人不走,触地,地动人不动!理智全无,好似疯子。正应了酒场上人常说的:酒品如人品,尽显百态人生。

       说起来,酒也算好东西。时时皆可饮。分别了,“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人多了,“将进酒,杯莫停”,“会须一饮三百杯”;人少了,“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一个人,“田园菊下对月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高兴了,“酒逢知己千杯少” "我饮不须劝,正怕酒中空"、"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烦恼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何以解忧,惟有杜康;孤独了,“把盏凄然北望”;相思了,“今宵酒醒何处”;相聚了,酒逢知己千杯少……看来,古来今往,这人生还真是离不了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淋漓尽欢、畅快痛饮,真醉一场,借酒吟咏千古绝唱,又是何等“酒”境界!李白斗酒诗百篇,“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那是何等的霸气;琅琊山、“酿泉”边、醉翁亭,滁州太守欧阳修酩酊狂呼“醉瓮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又是何等的豪气!东晋陶渊明,平生淡泊名利,归隐田园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他醉在“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敲门试问野人家”,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的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才高气扬、官场被贬的心态释然,东坡癫狂中本真的自我宣泄,是不是让人在喜、悲中顿悟!清初文豪曹雪芹“寻诗人去留僧舍,卖画钱来付酒家”莫不是酒醉在做《红楼梦》!巾帼不让须眉,词人李清照爱酒的程度不亚男士,“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瞧,一个喝得晕晕乎乎的女酒侠,让我们真正体会“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人不黄花瘦”!看来,把酒喝出此等意境非一般人所能及也!

       话说回来,饮酒并不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酗酒过量伤人伤身。辛弃疾嗜酒如命,晚年一阕《沁园春》让人清醒: “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甚长年抱喝,咽如焦釜,于今喜睡,气似奔雷。汝说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浑如此,叹汝于知己,真少恩哉。更凭歌舞为媒。算合作平居鸩毒猜。况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实。与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犹能肆汝杯。杯再醉,道麾之即去,招则须来。”

适人、适度、适量、才是饮酒之道,才可品琼浆佳液,才可达美酒意蕴。切不可一入酒场,如临战场,牛性大发,盎然兴致,舍命陪君子,器宇轩昂、气概英雄,那你定会挺身而倒,一醉涂地!

       看来,酒,让人可品世间酸甜苦辣,可就人生百味交结于胸,或欣然、或潸然、或盎然、或颓然、或了然、或释然。待人细细品,慢慢酌,哪怕是真醉,随酒入胸,心头油然而生新的意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