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醉谈中国诗酒文化

 玖酒yan 2020-09-04

  


中国是酒的国度,亦是诗的国度。可以说,如果没有酒,中国的好诗至少要减少三分之一,中国的诗,起初并不是高雅的艺术。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诗词本是通俗文学,正如当今的流行歌曲,是谁都能哼哼的,正是因为历史的变迁,今人将做诗这件事神圣化了。当然,优秀诗词的创造者,在社会上而言,毕竟是少数,特别是随意一首,世间传唱以至洛阳纸贵的,那需要高度的艺术修养。

在中国,唯有酒,上至达官显贵,迁客骚人,下至村夫走卒,人人喜爱,人人都能享受。即便是最基层、最没有文化的打工者,就着花生米,独自抱着一瓶酒,这样的场景我们也屡见不鲜。不论这酒是高级还是便宜,总之都是被所有人喜爱着的。

然而作诗的门槛是很高的,但嗜酒的门槛很低,仅需一张口足矣,饮酒对人的要求相对是比较低的,所以,如今的我们认为,诗为雅,酒为俗。

在我看来,就古人而言,诗人,绝大多数是酒鬼。就算不嗜酒,也多少能喝两杯,而且饮酒后更善于发挥,有助于灵感奔现,说出平时不能说之言语,往往就能够产生美妙的诗篇。李白既是诗仙又是酒仙,苏东坡、李清照莫不如此。中国的诗和酒,几乎是合二为一的,有多少诗有多少酒,同样,有多少酒也有多少诗。

  



我们总说,酒能误事,因为酒带给人的是麻醉,是忘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需要忘却,需要做梦,但我们要清楚这是暂时的,人不可能永远活在梦里。

对于诗意的人生,酒是不会误事的,喝下酒就到达了超出现实的人生,因为,诗本就是人生的目标,是人生之中的梦。在梦中,我不需要柴米油盐,不需要为五斗米折腰。所以,在诗中,拍马屁的不不是真正的诗人,那是一个笑话。我们需要的是,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没有任何约束,率性而出的诗歌最动人。

如果能在酒后读点诗,是幸事。如果能在酒后写点诗,更是乐事。诗酒人生,是中国士人的最大幸事,因为,达则兼济天下的毕竟是少数,更多的人,是在诗酒的梦里实践着自己的人生理想。

中国人爱酒,实际上爱的是情感的发泄,可以做一些清醒时候不敢做的事,说一些清醒时候不敢说的话。如果将这些话做成诗,在引起后人深深共鸣之外,还有巨大的文学艺术价值。所以,诗中有酒,酒中有诗。人在高兴时,白日放歌须纵酒﹔人在哀伤时,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这都是人终极的或喜或悲的真实情感。

可以说,诗酒人生是有情的人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