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与中国古典诗词的关系,有时就同影与形一样不离。诗酒结缘,似乎已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一个传统。在历代文人的精神世界里,酒已是他们的精神寄托,是催生文字的酵母。酒与饮酒活动,被文人墨客们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诗增添了饮酒之乐趣,而酒则舒扬了诗的精魂,酒文化也由此应运而生。 而现在,酒文化却渐渐演变成了丑陋的“酒桌文化”。 在酒桌上,经常碰到一个不怎么熟的同事或朋友,一再劝酒,说:'怎么不喝,瞧不起我?'等话。 这种就是典型的成人幼稚级的“挑衅”。 我们目前的酒桌文化推崇“能喝”就是好汉,酒量好意味着爽快,酒量差意味着认怂。中国人又特好面子,在酒桌上,很多人都会选择以自我伤害的方式来挣回“脸面”。 据某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显示,在中国,每年有十万人以上死于酒精中毒,其中还不包括酒后驾车引发的撞车、被撞或跌倒坠楼等事故。 一条条血淋淋生命的逝去,仍然未能改变中国这种丑陋的酒桌文化。 如今已经不是靠酒桌拍板就能办成事的年代了,酒桌当官的、企业家、打工的在比赛吹牛逼的比比皆是。往往长期泡在酒场上的人一般都不会有太大出息,酒少喝,酒局少去,去看看高端牛人为什么是以茶会友? 什么是正经的酒桌文化: 《诫子书》——诸葛亮 境界高的人,也从来不需要在酒桌上寻求自己的价值。 不贪杯,不劝酒,珍爱生命,远离酒桌陋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