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酱豆子

 泰阳生 2013-01-05

酱豆子

 ■赖 晨(福建)    
 

客家咸菜——酱豆子

 

  酱豆可以算是一种独特的中国文化,北方人至今喜欢制作腌制发酵菜。祖先在北方的客家人,也喜欢制作酱豆子。
  田野里的田塍豆、二季豆收拾入囤了,冬至日到了,家家户户便开始张罗着做酱豆子了。这时,女人们便坐在晒谷坪里,端着盛满黄豆的簸箕,一粒一粒地把豆儿拣干净,剔除泥沙、碎豆荚、砂子、小石头、虫蛀霉变的豆子。一切收拾停当,接下来便是在木桶里浸泡几个小时,打捞起来,沥干,再倒入锅中,水烧到半开,用笊篱捞起,装入杉木饭甑,舀出豆汤,清理锅底,加入些许清水,使出大力,抱过饭甑,?进锅里,盖好盖子,加大火力,不一会儿,如蝶香味从盖子缝隙钻出来,充满烟熏火燎的厨房。蒸熟的黄豆放在透风的竹匾簸上晾至半干,再用金黄的稻草捂上十天半个月,直到豆儿发酶,长了一层厚厚的白毛。筛去绒毛,把发酵好的黄豆收拾干净,拌入辣椒粉、萝卜丁、食盐,摊开在竹匾簸上晒干。一粒粒如黑珍珠般的酱豆子就做好了,女人们用竹筒,从匾簸里舀出酱豆子,装满箩子,倒入细颈大肚的瓦菜瓮里,男人们使力抱起菜瓮,搬入楼上储藏室。密封在瓦菜瓮里的酱豆子,可以保存很长时间,需要吃的时候就挖上一小碗。
  农历正月、二、三、四月,正是农村蔬菜青黄不接时期,客家人称为“断菜帮”。这时秋天种下的白菜、丰菜(大芥菜)、萝卜等已吃得差不多了,春天要种的茄子、辣椒、豆角等才育秧。客家人就靠酱豆子下饭,有了一坛酱豆子,全家人“断菜帮”时的“吃菜”问题便有了保证。
  会过日子的客家女人能用酱豆调剂出多种吃法,如,喜欢吃辣的可拌上辣椒,佐着热呼、蓬松、洁白、喷香的米饭,或者就着缠绵的乳白的米汤,吃得香津津的,若能滴上一两滴香油,就是上乘的美味了。酱豆蒸鸡蛋更是不错的佳肴,一小碗酱豆里打上两个鸡蛋,搅匀了放入锅里蒸熟,蛋嫩味甘,辣香四溢,咸鲜扑鼻,让人垂涎欲滴,可算得上是真正的饕餮大餐。到了农忙季节,女人们会到圩上割些肥肉来,把剁碎的肉沫、酸腌菜、辣椒丁和着酱豆子,满满炒上一碗肉酱卤,往刚出锅的客家粉干汤上浇一勺,再放一撮黄瓜丝,微微的酱辣香味,让人顿觉口舌生津,大人小孩能哧溜哧溜喝两大海碗,吃得头上冒出汗来,痛快淋漓的不得了,那才真叫大快朵颐、齿颊生香。
  有道是:“无山不客客住山”,客家人多居住土地贫瘠的山区,过去,长期粮食不足,即使比较富裕的大户一天至少要吃一餐粥,多数人家长年累月顿顿稀饭,而且水多米少,熬成的粥“吹去一层浪,喝来一条巷”,咸、辣、鲜、香的酱豆子既适合送味道比较清淡的粥下咽,又能增加体内盐份。此外,山区气候潮湿,吃点辣味酱豆子能使人心跳加快,毛孔张大,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变粗,血液加速,汗腺张开,全身冒汗,身上的寒湿之气就被驱赶出体内,全身就会感觉到热乎乎的,也即,辣味酱豆子具有温中下气、开胃消食、散寒除湿的作用。再次,山区草木多,养成了客家人不惜柴木的习惯,且他们觉得食物烹得越到火候越香,黄豆在杉木饭甑里用武火蒸几个小时,香味就从一粒粒黄豆里制造出来了。
  祖祖辈辈生活在偏僻山区的客家人,能在贫瘠的土地上生产出各种农作物,能用最简单的食材做出最美味可口的食物,能把清贫的日子调理得色彩斑斓、芬芳四溢,正所谓,萝卜烹出幸福味。酱豆子里融进了客家儿女几多勤劳、几多智慧、几多对生活的热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