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沈氏写作训练法

 雁南飞香 2013-01-05

沈氏写作训练法

    第二讲:怎样将一件事写完整?
                             学习将一件简单的事写完整。 小学的写作教学主要讲记叙文。记叙文有六要素。在作文中,只要把事的六要素交待清楚,事就写完整了。
而在记叙文中,记事记叙文是最基本的文体,所以,我们从学习记事记叙文开始。
一:基本原理。
一):几个概念:初态,尾态,记叙文的六要素,事情的过程,原生态文。
1:一件事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结果这六项,叫做记事记叙文的六要素。也就是说,在写一件事时,一定把这件事是在什么时间做的、在什么地点做的、是谁做的、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这件事情是怎样做的、这件事情做成什么样子这六项内容写清楚,缺一不可。否则就不能说事写完整了,文章也就不是合格的记事记叙文了。也就是说:当我们把一件事写完整时,写出来的,就是一篇记事记叙文了。
2:就做事而言,所谓的初态,就是人物在做事之前所做的行为或事。所谓的尾态就是人物在做完事后去做的行为或事。所以,初态或尾态,可能是某件事,也可能是某个行为。在同一件事中,初态和尾态,可以是一样的,也可以不一样。我们在写作时,初态和尾态,可以写出来,也可以省去不写。但作为初学者,还是写出为好。
3:所谓的事的过程,包括了事的原因、经过和结果。所以,要注意‘事的过程’和‘事的经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4: 记事记叙文的基本形式:
记事记叙文,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记事记叙文的形式是千变万化的。我们为了教学的方便,规定了记事记叙文的基本形式。其规定是:第一句,写时间。第二句,写初态,在初态里,把人物和地点交待清楚。第三句,写时间具体化。然后就开始写事的过程,过程就包括了事的原因、经过和结果。最后写事的尾态。
时间具体化,以‘关窗’为例,指‘看着看着’‘看了一会儿’‘正看着’‘突然’等。之所以要写时间具体化,是因为第一句的时间还不够精确细致。
就记事记叙文来说,我们把不同于文章的基本形式的文章形式称为文章形式的变化式。简称文章的变化式。
就一类文体而言,基本形式只有一种,而变化式有无数种。基本形式并不一定比变化式优越。但作为初学者,写文章还是写基本形式为好。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比较有条理;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专注于内容,从而降低了教学的难度。
5:所谓的原生态文,就是把做事时所做的所有的行为,不管有没有用,只要做了,就全写出来,这样写成的作文,就是原生态文。当然,就原生态文也有不同层次的。一件事的原生态文,有的写得相当粗,可能用一百来字就写完了,有的则写得相当细腻,四五百字都嫌少。但无论粗细,我们都认为做到的‘具体’,只是具体的程度不同罢了。
原生态文并不意味着把做事的所有行为都写上了,而只意味着把我们意识到的所有行为都写上去。事实上,无论我们写得多么详尽,总会有一些行为因为我们没有想到而没有写上去,这是无意的‘省’。当然,这些无意识漏掉的行为是不明显的。原生态文不允许漏掉明显的行为。我们在写原生态文时,只能尽可能地减少遗漏而不是杜绝遗漏,因为无论我们怎样努力,都不可能做到无一遗漏。
6:初学者写事,要从原生态文写起。
有些同学可能觉得,我是高年级的学生了,不是写作的初学者,所以不必写原生态文。我认为这种看法是不妥的,因为你们从前从来没有学过沈氏法,所以你们对于沈氏法的理论并不了解,如果不认真是学习沈氏法前面的基础知识,训练相应的基本能力,那就不能理解后面的较高深的知识,如果你没有训练出相应的能力,那么,后面的理论,你就是看得懂也做不出。沈氏法是一个系统的理论,前后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要循序渐进,沈氏法是一个系统的训练过程,所以要循序渐进。故学习沈氏法,就是成人也应该从头认真学起。
很多高中生,让他们写一事或一物,他们写不具体。像这样的人,多练习一些原生态文是大有好处的。我以为百分之九十的高中生及大学生都需要补上这一课。
如果原生态文写不好,那么,后面的学习就会很困难。
二:例证说明。
例子:关窗
关于‘关窗’的这件事,我们在第一讲中有关于它的一段连话。从把事写清楚的角度来看,这一段连话虽然写得具体,但没有完整的表现这件事。在连话中,没有说明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现在,我把这件事完整而具体地写出来。如下:
                            关窗
一天下午,小明在家里看电视。看着看着,他听到“呼呼呼”的声音,扭头一看,看见窗子开着,窗外天光昏暗,树枝摇晃,想:要下雨了,我要关上窗子。于是他站起来,走到窗边,关上窗子。然后他走回座位,坐下,接着看电视。
讨论:这是一篇记事记叙文,采用了记事记叙文的基本形式。
在本文中,事的时间(一天下午)、地点(家里)、人物(小明)、原因(要下雨了)、经过(站起来,走到窗前,关上窗子。)、结果(窗关上了)都写明白了,所以此事写完整了。
它当然是具体的。
这样的作文,自然是很呆板的、罗嗦的,读起来没有味道。这一点,我们在以后的讲座中,会讲明解决之道。稍安勿躁。
原生态文有如布,我们要先有布,然后再去做衣服。没有布,哪来的漂亮衣服呢?各位有兴趣,可以将‘喝水’以记事记叙文的基本形式写出来,做到完整、具体。前面有一段‘老师打人’的连话,也可以写成记事记叙文。
                                               第三讲:原生态记事记叙文写作步骤如何?
                                                   学会写记事记叙文的一般步骤。一:一般来说,对于初学写作的小学生,我们要要求他们按照如下步骤去做。
一):当我们要写一件事时,第一步要先确定事的六要素和初态尾态。这一步骤称为做准备。以下举例说明之。
二):在确定的六要素和初尾态之后,我们还要对事的具体过程(原因,经过,结果)了解透彻。也就是说,要在脑子里有事的过程的录相,这个录相越详细,我们根椐它写出的作文就越详细,这个录相越清晰,我们根椐它写出的作文的意思就越清晰,如果这个录相是粗糙的,或是模模糊糊的,我们就不能指望写出准确具体形象的作文。所以,我们在写作文之前,要做到脑子里有一个清晰而详细的关于事的录相,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对事的过程进行推步。所谓的推步,就是把做事的一个一个伯儒行为找出来,并排出正确的顺序以理顺这些伯儒行为之间的关系。
推步的其目的是在脑中建立一套事的录相。
我们不是因为眼前有事物就能写出文章来,而是因为我们脑子中有事物的录相,我们才能写出文章来。
三):当脑子里有了事的录相资料后,在我们写作时,就像放电影一样把脑子的录相资料重放出来,这样,我们一边观察脑子里正在放的行为,一边写出相对应的行为句来。
所以,我们写记事记叙文,要分三步走:做准备,推步,写作文。
其中,推步就是录相过程,解决的是内容问题。写作文,就是文字表达过程,我们形象称之为放录相写作文,解决的是形式问题。而做准备,是我们对事的总体设计或总体观照。通过做准备,我们对事有个大致的了解,有个概念。
二:以下我们举例说明之:
例子:《喝水》
简述:小王口渴了,就喝水。
学生要根据简述,对事的大概进行设计,确定六要素和初尾态。
一:做准备。
初态:看电视。
时间:星期天上午。
人物:小王。
地点:家里。
原因:渴。
经过:——
结果:不渴了。
尾态:看电视。
二:推步。
让学生根据简述,反复地把此事做几遍,体会自己做了哪些行为,排列顺序如何,以便在脑子里建立一个清晰的录相。
三:写作文。
                            喝水
星期天上午,小王在家里看电视。看着看着,他觉得渴了,想:太渴了,我要喝水。他看见茶几上有半杯水,就欠起上身,拿起杯子,喝了一大口水,觉得不渴了。他放下水杯,倚到沙发背上,接着看电视。
讨论:
这篇记事记叙文是具体而完整的。
学生可能不明白‘欠起上身’的意思,所以在写本作文之前,老师在练习句子时,要表演这一动作,并教学生如何表达这一动作。
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在每一次课的前几分钟,专门练习写一些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的句子,这样,学生在写作时就比较顺利了。
很明显,这样写出的作文,很有点罗嗦。这个问题,在下一讲中解决。各位有兴趣,可以照着以上的例子,写出《倒水》《穿外衣》这三篇作文。
‘倒水’简述:小明渴了,就到饮水机那儿给自己倒了一杯水。
‘穿外衣’简述:小明冷了,就拿衣架上的一件外套穿上。下一次,我把这两篇作文的答案发布出来。
再见。
《倒水》的写作过程:
一:做准备:
初态:玩
时间:星期六下午
地点:家里
人物:我
原因:渴
经过:——(因为经过包含很多行为,故在此不写)
结果:倒了一杯水。
尾态:喝水。
二:推步:
多做几遍,看自己做了哪些行为,再写出来。
如果教小孩子,那么大人做几遍,帮他分析都做了哪些行为,让他一个一个行为印在脑子里。
三:写作文:
                                  倒水
星期六下午,我在家里玩。玩着玩着,我觉得渴了,想:太渴了,我要倒杯水喝。于是我跑到饮水机前,拿起一只塑料杯,放到冷水水龙头下,按下开关,水“哗哗”地流进杯子里。过了一会儿,我看到杯里的水快满了,就松开开关,水停了,我拿起水杯,喝了起来。你写对了吗?
《穿外衣》的写作过程:
一:做准备:
初态:看电视
时间:一天下午
地点:家里
人物:小明
原因:冷
经过:——
结果:温暖
尾态:看电视
二:推步:
多做几遍,看自己做了哪些行为,再写出来。
如果教小孩子,那么大人做几遍,帮他分析都做了哪些行为,让他一个一个行为印在脑子里。
三:写作文:
                                  穿外衣
一天下午,小明在家里看电视。看了一会儿,他觉得有点冷,想:这么冷,我要穿件衣服,他扭头向衣架看去,有几件衣服挂在衣架上,他的外套也在其中。于是他站起来,走过去,取下外套,穿在身上,拉上拉链,觉得很温暖。他走回沙发坐下,接着看电视。
你写对了吗?
在生活中有许多小事可以写。大家找找看。
第四讲        如何扩展篇幅——加偶然行为
内容:学习扩张篇幅的方法——加偶然行为。
一:基本方法:在写作中,篇幅是不重要的,但是因为学校的作文常常要求有一定的篇幅,所以在这里,我们讲一下扩展篇幅的方法。
┱蛊 姆椒ㄓ泻芏嘀郑 饕 挠屑优既恍形 幼 郏 咏嵛舱饧钢帧5比灰不褂斜鸬姆椒ā?br> 二:必然行为和偶然行为。
人是通过做行为来做事的,但有些行为是做事非有不可的,少了这些行为,事就无法做下去,这样的行为,叫必然行为;有些行为在做事中,可以有,也可以无,没有,事也可以做下去,这样的行为,叫偶然行为。
在一般的情况下,如果文章需要增加的篇幅不多,加偶然行为就可以了。
增加的偶然行为,要和要记的事有关,不能乱加一些与事无关的行为。
我们在写作文之前,先写个提纲。所谓的提纲,就是一句话,我们用一个字或二三个字来代表。这样,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把事理顺,既在整体上有个把握,又明确了细节
在写作文之前,花几分钟写个提纲是大有好处的,如果你的思路不对,在提纲中就可以看得出,可以及时改正。否则,文章写了一大半,才发现有问题,改也来不及了。
三:举例说明:
例子:起床
简述:早上,小明起床了。
1:只有必然行为的《起床》。
提纲1:睡***醒——想——睁——掀——下床——拿——穿——走。
注意:‘***’这个符号表示时间具体化,在此,表示‘忽然’。
                             起床(1)
星期三早上,小明在卧室里睡觉。忽然,他醒了,睁开眼,想:时间到了,我要起床了。他掀开被子,下了床,拿起衣服,穿上,走出卧室。(67字)2:加了大量偶然行为的《起床》。
提纲2:睡***叮——醒——睁——扭——看——想——伸——按——不响——坐——懒腰——哈欠——掀——下床——穿鞋——走——拿——穿——叠——走。
                             起床(2)
星期三早上,小明在卧室里睡觉。正睡着,闹钟“叮铃铃”地响起来,他醒了,睁开眼,扭头一看,已经七点了,想:时间到了,我要起床了。他伸出手,一拍闹钟,闹钟哑了,他坐起来,伸个懒腰,打了一串哈欠,掀开被子,下了床,穿上拖鞋,走到衣架边,拿起衣服,穿上,又走回床边,叠好被子,便走出卧室。(141字)
讨论:通过加偶然行为,使文章的篇幅扩展了,内容也丰富了。                                                     第五讲:如何突出重点原生态文是无重点的,因此比较罗嗦。这一讲,我们来初步解决罗嗦的问题。
一:写作原理:做一件事,是有许多行为的。当我们写一件事,有些行为可以写,有些行为则没有必要写。写不写,要看写作的目的是什么。凡有利于达到写作目的行为,就写上去,这是详写,凡无助于达到写作目的行为,就可以略写或省掉不写。
一般来说,写记事记叙文,或是只是为了把事写清楚,或是为了表达一定的情感,或是为了表达中心思想。现在,我们只谈第一种。
二:详略省的基本原则:
1:初态和尾态一般略写,有时省。
2;事的主要部分的行为要详写,次要部分的行为要略写或省。
3:主要人物的行为要详写,次要人物的行为要略写或省。
以上的原则,是指以把事表达清楚为目的记事文。这类文章,感情的表达或中心思想的表达不是文章的目的。
我们把只讲清楚事为目的的写作称为‘记事’。如果文章要求表达感情或中心思想,那就叫‘记事情’。
记事的文章,自然有些呆板;而记事情的文章,就生动了、深刻了。
三:相关概念解释:
详写:把事的行为写出来的写作方法。
略写:就是一句话把一件事写完了。如‘喝水’一事,详写要写十来句,而略写就是:他喝了水。
省:就是干脆什么都不写,提都不提了。在记事记叙文中,一般有三种句子,第一种是伯儒行为句,是详写;第二种,是略写句或写事句,也就是略写;第三种是专门句,比如介绍时间、地点、人物的句子。
介绍时间的专门句如‘写了一会儿’‘看着看着’‘正跑着’‘突然’‘下第一节课时’‘一天上午’‘昨天晚上’‘这是十一月的一天’‘今天是十二号’‘刚走到天门超市正门的时候’……等。
介绍人物的专门句如‘他叫王小明。’‘他十二岁。’等
介绍地点的专门句如:‘这里是园岭七十八栋202号。’‘那是地王大厦’等。
当然,这种分类法只在记事系统中才有效。所谓的记事系统如记事记叙文、写人记叙文、记事为主的记活动记叙文、故事、戏剧、小说等。
以下举例说明之:
例1:以《关门》为例,学习如何略写,学习怎样省去行为。
A:《关门》之原生态写法:
                              关门
今天上午,老师在教室里批作业。批着批着,听见一阵“忽啊吾呀”的嘈杂声,觉得很烦,回头看,门开着,想:太吵了,我要关门。他放下笔,站起来,走到门前,轻轻地关上门。觉得安静了,便回到座位坐下来,拿起笔,接着改作业。
B:《关门》之略写:老师关了门。
C:有详略的写法:
                              关门
今天上午,老师在教室里批作业。批着批着,他听见一阵“忽啊吾呀”的嘈杂声,觉得很烦,他发现门开着,想:太吵了,我要关门。他站起来,走到门前,关上门,觉得安静了。他便接着改作业。
讨论:和原生态A文对比,我们会发现C文省去了:‘他回过头’, ‘他放下笔’,‘便回到座位’‘坐下来’,‘拿起笔’这五个行为。
当然,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便回到座位坐下来,拿起笔,接着改作业。’这几句略写成‘去接着改作业。’
这样写出的作文,不再是原生态文了。但它仍然是‘具体而完整的’的写作特点,同时又有了新的写作特点,即它还具有‘有详有略或有主有次或重点突出’的写作特点。
我们要指出的是,现阶段的详略省处理是相当粗糙的。随着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写出的文章就越来越简洁而不失具体了。(接上续)
例2:《拿笔蕊》和《换笔蕊》
                        拿笔蕊
一天下午,小明在家里写字。写着写着,写不出字来,他拧开笔筒,抽出笔蕊一看,原来是没有水了,他想:笔蕊用完了,我要拿支新的换上。于是他放下手中一切,站起来,走到放笔蕊的柜子前,拉开抽屉,看见放笔蕊的盒子,打开盖子,取出一支新笔蕊,盖上盒盖,关上抽屉,便去换笔蕊了。
讨论:本文的重点在‘拿’。本文的尾态是换笔蕊。
                         换笔蕊
简述:小明写字时,发现笔蕊没水了,就换了一支新笔蕊。
一:做准备。
二:推步。
提纲:写***不——拧——抽——没水——想——放——站——走——拉——看——开——取——盖——关——走——坐——拿——插——拧——划——有水——把旧笔蕊扔进垃圾桶中(此句是略写)——写。
(《换笔蕊》的原生文,请大家看最后的附录)
三:分析。
本文的重点是‘换’,所以取新笔蕊的部分可以略写,也就是把‘放——站——走——拉——看——开——取——盖——关——走——坐——拿’略写成‘拿来一支新笔蕊’。另外‘把旧笔蕊扔进垃圾桶中’也是略写。
四:写作文。
                             换笔蕊
一天下午,小明家里写作业。正写着,笔写不出字了,他拧开笔简,抽出笔蕊一看,原来没水了,想:笔蕊用完了,我要换一支。他找来一支新笔蕊,插进笔筒中,拧上笔头,在纸上画了两下,有水了,于是他又接着写作业。
讨论:此文具有‘具体、完整和突出重点’的写作特点,但不具有‘生动活泼,中心思想突出‘的特点。
当然,这样的详略省简还是比较粗糙的,但对于小学生来讲,也就差不多了。我们现在的详略省,只是针对事本身来讲的,以后,我们记一件事,除了要把事介绍清楚,还要讲清人物的个性情绪以作者的感情,或者还要讲清事的意义,那时,详略省的标准又不大一样了。
另附《换笔蕊》的原生态文请大家和上文对照:附录:
                              换笔蕊
一天下午,小明家里写作业。正写着,笔写不出字了,他拧开笔简,抽出笔蕊一看,原来没水了,想:笔蕊用完了,我要换一支。于是他放下手中一切,站起来,走到放笔蕊的柜子前,拉开抽屉,看见有放笔蕊的盒子,打开,取出一支新笔蕊,盖上盒盖,关上抽屉,回到座位坐下,拿起笔筒,把新笔蕊插进去,又拾起笔头拧上,在纸上画了两下,有水了。他拿起旧笔蕊,站起来,走到垃圾篓边,把旧笔蕊扔进垃圾篓中,又走回座位坐下,又接着写作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