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脂肪肝

 学中医书馆 2013-01-06
脂肪肝
脂肪肝的临床表现多样,轻度脂肪肝有的仅有疲乏感,而多数脂肪肝患者较胖,故更难发现轻微的自觉症状。中重度脂肪肝有类似慢性肝炎的表现,可有食欲不振、疲倦乏力、恶心、呕吐、体重减轻、肝区或右上腹隐痛等。 脂肪肝的病人多无自觉症状,或仅有轻度的疲乏、食欲不振、腹胀、嗳气、肝区胀满等感觉。由于患者转氨酶常有持续或反复升高,又有肝脏肿大,易误诊为肝炎,应特别注意鉴别。B超CT均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但确诊仍有赖于肝穿活检。 肝掌和蜘蛛痣临床检查,75%的患者肝脏轻度肿大,少数病人可出现脾肿大、蜘蛛痣和肝掌。
中医对脂肪肝的辨证论治
中医对本病的治疗主要是辨证论治,根据病人的年龄、体质、病情轻重、病程长短的具体情况选择药物品种,确定药物剂量,以取得最好的治疗效果。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痰浊困阻型
形体肥胖,腹胀纳差,面色苍白,恶心时作,频吐涎沫,舌质淡,舌苔白腻,脉弦细滑。治宜健脾燥湿、化痰散结。方用二陈汤合平胃散加减。
2.湿热阻滞型
嗜酒或过食肥甘厚腻,形体肥胖,尿黄赤而少,舌质偏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治宜清热利湿、健脾降浊。方用加味柴胡汤加减。
3.痰瘀交阻型
形体肥胖,胁痛隐隐,面色黧黑,舌质黯淡,舌苔白腻,脉弦滑。治宜化痰散结、活血通络。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
4.脾虚湿滞型
体胖虚浮,神疲短气,动即多汗,纳差,大便稀溏,舌质淡胖,舌苔白腻,脉细弱。治宜健脾益气、燥湿化浊。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5.肝郁气滞型
胸闷善太息,胁肋胀满,口苦,情绪抑郁,舌质淡,舌苔薄白微腻,脉弦。治宜疏肝解郁、理气化痰。方用逍遥散加减。
6.气滞血瘀型
胁肋部隐痛不适,时有鼻衄、齿衄、皮肤紫癜,蜘蛛痣,腹胀便结,舌质黯红,舌苔薄白,脉弦细涩。治宜理气柔肝、活血化瘀。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7.肝肾阴虚型
        形体瘦削,面色潮红,腰膝酸软,右胁隐痛,蜘蛛痣,肝掌,女子经闭,舌质红燥,舌苔薄黄而少,脉弦细。治宜滋养肝肾、生津柔肝。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减。
8.脾肾亏虚型
        形体肥胖,面色虚浮、腰酸腹胀,纳差,神疲乏力,眩晕短气,或伴有慢性肾病,舌质淡胖,舌苔薄白腻,脉细弱。治宜健脾温肾、化气利湿。方用实脾饮合真武汤加减。
        中药的使用切忌望文生义,须经有经验的中医师根据病人的年龄、体质、病情轻重、病程长短等具体情况辨证施治后对症下药。

(三)脂肪肝的中药效方
中药的许多效方、验方治疗脂肪肝有一定疗效,特介绍几个如下:
        1.健脾活血消脂汤
处方组成:党参15克、丹参15克、山楂30克、苍术12克、海藻10克、郁金10克、何首乌10克、大黄10克。
        2.加味大柴胡汤
处方组成:柴胡10克、苍术12克、白术15克、半夏7克、枳实10克、大黄10克、黄芩10克、生山楂30克、赤芍20克、白芍20克、丹参15克、郁金10克、泽泻15克、决明子15克、虎杖15克、茯芩15克、甘草6克。
        3.消脂保肝汤
处方组成:山楂30克、泽泻15克、栀子10克、丹参15克、鸡内金15克、苍术12克、白术15克、大黄10克、川芎10克、柴胡10克、郁金10克。
         不要误以为“中药无毒”,若中药使用不当,不仅会造成肝、肾功能损害,也可导致全身其他脏器严重损伤。在选用中药时要谨防药物的毒副作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绝对不能用。

(四)脂肪肝的中医辨证施补
1.湿浊内阻型
病人诉口淡、腹胀、浮肿、困乏、舌苔白腻,为湿邪困扰的症状。食物宜清淡,避免过甜、油腻。
(1)白术蒸桂鱼:
材料:桂鱼250至500克,白术片15克,生姜、葱少许,火腿肉15克,香菇15克,调料等。
方法:旺火蒸15分钟。
(2)鲫鱼汤:
材料:鲫鱼500克,陈皮10克,朱砂3克,荜拨10克装放纱布袋内,调料、葱、姜等。
方法:将纱布袋、葱姜放入鱼腹内,葱油将鱼略煎熟,加水煮沸待汤呈乳白色即可,分2至3次食用。

2.肝肾阴虚亏型
病人手足心热、盗汗、头昏目涩、腰漆酸软、舌红苔少。
(1)枸杞蒸全鸡:
材料:母鸡约1000克,枸杞子30克,调料少许。
方法:枸杞子放入鸡腹内加调料后隔水蒸2小时,分2至3次食用。
(2)杞子冬麦蛋丁:
材料:枸杞子10克,瘦猪肉30克,鸡蛋5个。
方法:肉剁碎、蛋白打碎隔水蒸熟,切成粒状。将肉、枸杞子、冬麦、蛋粒一起炒匀即可。

3.肝郁脾虚型
病人诉恶心、嗳气、食欲不振、肝区胀痛、大便溏薄。
(1)陈皮鸭:材料:鸭1只,陈皮10克,淮山药10克,调料少许。方法:将鸭煮熟后,加入调料、陈皮丝、淮山药再煮15分钟即可,分2至4次食用。
(2)梅花粥、玫瑰粥、薏仁红枣粥:将米加水及适量白糖煮成略稠时,加入梅花或玫瑰或薏仁红枣熬稠即可食用。
4.中药治疗脂肪肝。日本报道大、小柴胡汤对治疗脂肪肝有效。国内也有应用其它复方的报道。常用的中药有丹参、川芎、泽泻、何首乌、枸杞子、黄芩、黄精、姜黄及大黄等。民间许多单方具有降血脂、减肥、降压等作用,对脂肪肝也有一定疗效,但需长期服用。1、生山楂10~15克,开水泡当茶饮,可减肥降脂。2、丹参15-20克,开水泡当茶饮,久用减肥,预防血脂高。3、荷叶一张,煎水当茶饮。4、茅根20克,开水泡当茶饮。
  在血胆固醇增高时,可选用胆碱、降脂平、去脂舒、首乌、脉安冲剂、益寿宁和心脉通等药物;甘油三酯增高时,可用非诺贝特、必降脂、月见草油、安妥明、烟酸、维丙胺和血脂平等。由于一旦停药,血脂又可回升,平时可以将果丹皮和红果酱等酸性果品作零食吃,既可降脂,又无副作用,是治疗高脂血症和脂肪肝的好方法。此外,心情开朗,不暴怒,少气恼,注意劳逸结合等也是相当重要的。
  
5.肝胃不和型:症见肝区胀痛,肝脏肿大,脘闷食少,或有恶心、腹胀,舌质淡,苔薄白,脉弦。当以疏肝和胃为治,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药取柴胡、香附、佛手、枳壳、丹参、枳实、姜黄、郁金、法半夏、陈皮、茯苓、厚朴各10g,泽泻、山楂、荷叶各15g,每日1剂,水煎服。  
6.肝胆湿热型:症见肝区胀痛,肝脏肿大,脘闷食少,口苦口干,或有恶心,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当以清热利湿为治,方用小柴胡汤合黄连温胆汤加减,药取法半夏、黄芩、大枣、泽泻、草决明、竹茹、枳壳、黄连、茯苓、陈皮、郁金、丹参、姜黄各10g,荷叶15g,生姜3片,甘草5g,每日1剂,水煎服。  
7.脾虚湿盛型:症见肝区不适,乏力,纳少,餐后腹胀,或伴胸闷、恶心,大便溏,小便清长,舌质淡、边有齿印,脉濡细。当以健脾化湿为治,方用六君子合平胃散加减,药取木香、党参、茯苓、白术、陈皮、苍术、大枣、泽泻、胆南星、山楂、扁豆各10g,甘草、砂仁各5g,荷叶15g,每日1剂,水煎服。  
  对于无明显症状而B超或CT检查有脂肪肝征象者,常用柴胡、何首乌、草决明、姜黄、郁金、山楂、泽泻、佛手、丹参、枳壳、荷叶等适量水煎服或制成丸药应用,多可获效。
7.治疗脂肪肝-------金虎降脂汤
组成:金铃子10克,虎杖30克,泽泻30克,茵陈20克,赤芍20克,郁金15克,鸡骨草30克,丹参20克,木馒头10克,枳实15克,甘草10克。
  功能:舒肝化瘀,利湿清浊。主治:脂肪肝。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空腹温服。
  方解:脂肪肝属中医“积证”范畴。《内经》云:“肝之积,曰肥气”,其发病原因为喜食肥甘厚味,长期过度饮酒,脾失健运,湿浊内停,气机不畅,肝失调达疏泄,瘀血阻络。临床表现疲乏、恶心、纳呆、腹胀,肝区胀闷、口苦或口黏腻,舌质红,舌苔厚腻,脉弦滑或弦缓。治以舒肝化瘀,利湿清浊。方中金铃子、枳实舒肝理气,虎杖、鸡骨草、木馒头清肝化瘀,茵陈、泽泻利湿降浊,赤芍、郁金、丹参活血化瘀,甘草和中。
加减:腹胀加厚朴15克;舌苔厚腻加佩兰12克,砂仁10克;恶心加竹茄10克,半夏10克。
中医中药组方治疗,
1.银杏叶片。银杏叶片有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改善血流动力学某些指标等作用,故用于治疗高脂血症。
2.康灵合剂。由黄芪、荷叶、山楂、首乌、延胡素组成。适用于肥胖性脂肪肝。
3.降脂片。含何首乌、黄精、桑寄生各等份,研细末蜜炼为丸。治疗脂肪肝都应该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用药。
中药偏方
  1.脂肪肝中药偏方1-丹参陈皮膏
  【药方】丹参100克,陈皮30克,蜂蜜100毫升。
  【用法】丹参、陈皮加水煎,去渣取浓汁加蜂蜜收膏。每次20毫升,每日2次。
  【功效】活血化瘀、行气祛痰。适用于气滞血瘀型脂肪肝。
  2.脂肪肝中药偏方2-佛手香橼汤
  【药方】佛手、香橼各6克,白糖适量。
  【用法】佛手、香橼加水煎,去渣取汁加白糖调匀,每日2次。
  【功效】疏肝解郁、理气化痰。适用于肝郁气滞型脂肪肝。
  3.脂肪肝中药偏方3-丹参山楂蜜饮
  【药方】丹参、山楂各15克,檀香9克,炙甘草3克,蜂蜜30毫升。
  【用法】丹参、山楂各15克,檀香9克,炙甘草3克加水煎,去渣取汁加蜂蜜,再煎几沸,每日2次。
  【功效】活血化瘀、疏肝健脾。适用于瘀血阻络型脂肪肝。
  4.脂肪肝中药偏方4-陈皮二红饮
  【药方】陈皮、红花各6克,红枣5枚。
  【用法】水煎,取汁代茶饮。
  【功效】活血化瘀、行气化痰。适用于气滞血瘀型脂肪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