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焦树德方剂心得十讲

 学中医书馆 2013-01-06
升阳益胃汤(《脾胃论》)
        羌活15克、独活15克、防风15克、柴胡9克、人参30克、白术9克、茯苓9克、炙甘草30克、黄芪60克、白芍15克、半夏30克、黄连6克、泽泻9克、陈皮12克,共为粗末,每服10克,生姜5片,枣2枚(去核),水三盏,同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本方适用于脾胃虚弱而湿邪不化,阳气不升之证。症见倦怠嗜卧,四肢无力,时值秋燥令行,湿热方退,体重节痛,口苦舌燥,心不思食,食不知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食不消,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面色不和,舌苔厚腻,脉象濡软。盖因脾土虚弱不能制湿,湿邪重故感到体重节痛,四肢无力、心不思食,中焦不能布化水谷精微,故口中无味。中运不健,传化失宜,故二便皆不调顺。土不生金,母病累子,故肺弱表虚而洒淅恶寒,阳气不得伸,故面色不和,惨惨不乐。方中半夏、白术燥湿,茯苓、泽泻渗湿而降浊阴;羌活、独活、防风、柴胡升举清阳之气,风药并能胜湿;少佐黄连以退阴火疗湿热;陈皮平胃气;参、芪、甘草益胃气;白芍酸收敛阴而和营,并能防羌活、柴胡辛散太过。全方补中有散,发中有收,使正气足、阳气生,自然身健病痊。《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曾说:“人参属补,不知君于枳、朴中,即为补中泻也。羌、防辈为散,不知佐于参、芪中,即为补中升也。近世之医,一见羌、防辈,即曰:发散不可轻用。亦不审佐于何药之中,皆因读书未明,不知造化别有妙理耳。”
        本方去黄芪、白术、半夏、茯苓、泽泻、黄连、陈皮,加升麻、葛根、生甘草,名升阳散火汤,也是李东垣先生创制的方剂。用于治疗因脾阴血虚,胃阳气弱,春寒不去,胃虚过食冷物,抑制少阳清气,郁遏阳气于脾土之中所致的四肢发热、肌热、发困、筋骨闷热、热如燎、扪之烙手诸症。
        本方去独活、防风、茯苓、泽泻、白芍、半夏、陈皮,加升麻、黄芩、石膏,以苍术易白术,名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适用于治疗饮食伤胃,劳倦伤脾、阳气下陷,阴火乘之而发热,右关脉缓弱之证。
        本文所述皆为从脾胃升阳论治的方利,用药贴切,变化神妙。其加减变化当然不似如此简单,但限于篇幅,仅介绍如上精神,以供读者参考。如欲深研,请阅李东垣先生《脾胃论》。
        1960年我接诊了一个于10年前因病做了脾切除手术的病人。当时医生预言该患者术后尚可生存10年。恰逢10年后,他又患病很久不愈,其症状为:胃脘堵闷,不思饮食,二便不调,体重日减,精神不振,面色不和,悒悒不乐。舌苔白厚而腻,脉象虚弦而滑。据此脉症,知为脾胃虚而阳气不伸之证,故用升阳益胃汤随证加减而痊愈。病愈后身体健壮,十年动乱中身体亦很好,1980年,仍在工作。当然,西医切除的脾不能与中医所说的脾划等号,但如出现脾胃的病证,根据病情进行辨证论治,同样可以取得良好疗效。
        我用此方时,常把白术改为苍术,并适加厚朴、草果等芳香化湿之品,以助化湿之力。对慢性胃炎、风湿性关节炎、肌肉风湿等病见有本方主治证时,或低热综合征而中焦湿盛者,均可随证加减使用之。
        注意,升阳益胃汤与益胃升阳汤(黄芪、人参、白术、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炒黄芩、炒神曲、生姜、大枣)不可混淆。后者主治妇女月经不调,血块暴然而下,或脱血后脾胃虚弱之饮食少进、大便水泻之证,可适加茯苓、车前子。
       
       
黄芪、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白芍、陈皮、泽泻、柴胡、生姜,大枣
羌活、独活、防风、半夏、黄连、

苍术5,苡仁12,茯苓8,香附5,川芎5,神曲8,桃仁8,红花8,陈皮6,合欢皮12,石韦10,芦根15,生地15。
2副,早晚各一,每次送服水蛭粉1.5克
丁香柿蒂汤(《济生方》)
        丁香6克、柿蒂6克、人参3克、生姜5片,水煎服。
        本方用于虚寒而致的呃逆,如年迈老人阳虚,久病体弱胃肾虚寒而发生的呃逆。呃逆有虚实之分:如因痰阻、气滞、瘀血、火郁、胃实失下等而致呃逆者,皆属实证。如因中气虚衰、大下胃虚而阴火上逆、年老久病等而致呃逆者,皆属虚证。治法各有不同。本方则主用于虚寒呃逆之证,不可不辨。
        本方用丁香辛温,通肺、温胃、暖肾,降虚逆之气,祛胃肾之寒,与柿蒂苦涩降气共为主药;辅以人参补元气而使正气舒布;使以生姜祛痰、开郁而散寒。故适用于虚寒证之呃逆。
        丁香柿蒂汤、金匮橘皮竹茹汤(橘皮、竹茹、甘草、人参、生姜、大枣)、济生橘皮竹茄汤(橘皮、赤苓、枇杷叶、麦冬、竹茹、半夏、人参、炙甘草、生姜)均治呃逆。但本方主治胃肾虚寒、寒气上逆而致的呃逆。金匮方则用于久病体弱,胃虚有虚热,气逆不降所致的呃逆。济生方则用于热病后胃热、口渴、呕哕不食、气逆不降所致的呃逆。
        老人久病,或大病之后,突然发生呃逆,连连不止,中医认为这是脾气欲败的一种危险症状,需要抓紧救治。对于这种情况,我常用本方合金匮橘皮竹茹汤,重用人参(20~30克)来进行抢救,屡屡取效。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也时常在经过抢救后,病情渐渐稳定时又出现频频呃逆(膈肌痉挛)的表现。我在这时常常用旋覆代赭汤合丁香柿蒂汤随证加减。其基础方为:旋覆花10克(布包),生赭石30克(先煎),半夏10克,人参6~12克,公丁香3~5克(后下),柿蒂5~7个,生姜3片,竹茹6克。以此为基础,再结合辨证论治的精神,加减药物,常可取得理想效果。我多次用此方加桃仁、红花、槟榔治疗脑手术后,频频呃逆不止者,皆收良效。仅供参考。
        注意,本方不能用于胃热、胃实证的呃逆。
四磨汤(《济生方》)
槟榔、沉香、乌药、人参各等分,分别水磨浓汁,煎三四沸,温服。
本方主治情志怫郁,肝气横逆,上犯肺胃,而致上气喘息、胸膈不快、烦闷不食等症。
主药槟榔降气,性如铁石;再辅以沉香性沉而降,可使上逆之气下降;佐以人参益气,是降中有升,泻中带补,妨伤正气;更使以乌药顺逆气、舒肝气、和肺胃,自然气机调畅,升降复常。
本方去人参加枳实、木香,名五磨饮,适用于体壮气实者暴怒气厥、眩仆昏倒。
我常用本方合旋复代赭汤治疗呕吐、反胃、嗳气、泛酸诸症。
四磨汤、越鞠丸(香附、苍术、川芎、神曲、栀子)、六郁汤(香附、赤苓、陈皮、半夏、川芎、山栀、苍术、砂仁、甘草)皆能治气郁。四磨汤适用于情志不快而气上喘急,胸闷少食的气逆证;越鞠丸则统治六郁(气、血、痰、火、湿、食六郁以气郁为主)胸膈痞闷、吞酸呕吐、饮食不消等症;六郁汤功能消痰行气、化滞消积,适用于六郁(气、血、痰、火、湿、食)而胸闷脘胀者,甚至痰、气、血、食互结为痞为块等症。
独参汤
人参30~60克,急煎服。
人参的用量多少,要随证、随人具体情况而定。须选用上品,浓煎顿服,待元气渐回,再随证加减。我常用的用量为25~60克,病危重者尚可多些。独参汤主治元气大虚,神昏气弱,脉微欲绝;或大出血者,或崩产脱血,血晕神昏等病情危急者;或行走之间,暴然眩仆,气微欲绝,喉无痰声,身无邪热,此阴血虚而阳气暴绝,急宜此汤救之。
关系人体生命之安危者,气也。故先贤于气几息、血将脱之证,独用大量人参(约60多克)浓煎顿服,能挽回性命于瞬息之间,绝非其他药物所能代替。故必须独用而力专,量大而效宏,才能收起死回生之效。气为阳,血为阴,阴阳之在人身,互为其根,不可分离。若阴血亏乏则孤阳无所依附,亦自飞越而脱。这时有形之阴血,不能急生,无形之阳气,急宜护固,况且阴生于阳乃太极之妙,因而取独参汤主之。人参得天地冲和之气以成形,用之以补冲和之气,使其一息尚存,而疗诸疾。
人参有野山参、园参和移山参的不同。目前药店中出售多为园参,移山参则较少,野山参更少且价钱昂贵。由于加工的不同,一般又分为生晒参、红参、白人参、白糖参等不同品种。独参汤中应选用生晒参、红参。白人参及白糖参较上述品种药力小、性平和,适用于补益药方中。另有大力参、高丽参,选其上等品也可用于独参汤。当然生晒野山参效力更好,但因本品少,价昂贵,不易得,故一般均不用,如有家藏或在大城中有条件购买者,也可以使用,量可稍小些。
独参汤的用量,成人一般为50~80克,病情较轻者可用30~40克。病情极其危重者,有时须用100克左右,急煎灌服或鼻饲。
我用独参汤时,常因病情危急,嘱急取人参捣一捣或轧为粗末、急煎15~20分钟即取一匙灌服,一边煎一边服,越煎药力越人,约1小时取浓汁再大量服下。
我遇到经济条件差者,也有时用人参30克加党参60克,好白术30克同时煎服,以加强人参的力量,也能收较好效果。但条件许可者,还是重用人参为好。
如病人兼见四肢厥冷者,可加用制附片10克、干姜10克同用,以助回阳之力。有的单位做成了“参附姜”注射液以备救急用,可资参考。
古人尚有参附汤、参芪汤,参地汤等,药味少而用量大,力专效宏,用为阴阳气血暴脱证的急救方剂。一般说,参附汤(人参、炮附子)用于脾肾两脏皆极虚弱,先后二天之气欲脱,气息微微,手足逆冷,阴囊冰冷,关尺脉微者。参芪汤(人参、黄芪)用于气虚欲脱表虚自汗出者。参地汤(人参、生地)用于失血阴亡,气亦难存者,以固气救阴。
我会诊抢救急危重病时,遇有戴阳证患者(颜红如妆,两足冰冷,全身冷汗出,脉弱尺微,血压测不到),常用人参30克、制附片10克、山萸肉30克、五味子10克急煎服。对过敏性休克,西药升压药不能维持血压者,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有时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人参、肉桂,有时用小柴胡汤重用人参加肉桂。救治脾虚气不摄血而大量呕血时,常在归脾汤中重用人参50克左右、加入生地炭30克而取效。
总之,独参汤主要是取其量大、力专、效宏,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佐入其他药品,主要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古人也有于独参汤中加附片者,或加黄芪者,或加白术者,已如上述。还有加当归以救血之脱;或加姜汁以治呕吐;或加黄连折火逆冲上而治噤口毒痢者,均为相须相得,互相配伍以提高疗效。明?薛立斋治疗中风时,曾把独参汤加入三生饮中使用,可谓善用独参汤者也。
使用独参汤虽能起死回生,但要注意必须辨证准确,千万不可不辨脉症,四诊不参,主观臆断,轻易使用。如误用于“大实见羸状”的真实假虚证,则犯“实实”之戒,而杀人于补法之中,铸成大错。
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当归10克、熟地12克、白芍5克、川芎5克,水煎空腹服。
本方主治一切血虚、血热、血燥及妇女月经不调诸证。方中以当归辛苦甘温,能入心脾而生血为主药;地黄甘平入心肾,滋阴生血为辅药;白芍酸寒,入肝脾,敛阴养血为佐药;川芎辛温走窜,通上下而行血中之气为使药。四味药二静(地黄、白芍)二动(当归、川芎),动静结合,有补血、和血、活血、调经之效。
本方对血分有病者,是很常用的药方。临床上以本方加减变化出来治血病的药方很多。例如把熟地换为生地,俗称“生四物”,用于治疗血虚生热。对血虚潮热,手足心热者,可再加龟板、鳖甲、秦艽。本方加桃仁、红花,名“桃红四物汤”,可治血瘀、血滞者。加蒲黄炭、京墨,去川芎,可治经血不止。加艾炭、阿胶,去川芎或减少川芎用量,名“胶艾四物汤”,常用于月经过多。加香附、牛膝、桃仁、红花,治月经后错或二三个月一行。加黄芪、人参,寓有阳生阴长之义,可治各种大失血,能补气而生血(去掉川芎或减小用量)。
我治疗女子月经过期不来,经闭数月甚或1年多不来潮而成痨者,常用桃红四物汤加茜草30克、乌贼骨10克、香附10克、牛膝10克,另加服大黄蟅虫丸,每次1丸,每日2次,常取良效。
1975年1月我曾用此方重用生地30~45克,去川芎,加元参30克、黄芪30克、白术30克、仙鹤草30克,以及阿胶、黄柏、生石膏、川续断、补骨脂、白茅根、茯苓等随证加减,治疗一女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经大医院3次骨穿证实),中医辨证为血热,下元不固,月经过多,小便淋痛,曾经几个大医院用大量补血、补气药以及胎盘粉、三七等医治未效,经服上方(以凉血为主,兼益脾肾,随证加减),至1976年3月即参加半日工作,血红蛋白升到10.5g%左右,1976年9月即上全日班,血红蛋白11.5g%,白细胞3700/mm3,网织红细胞1.8%,经过多次追访,至今健康,全日工作。中医治病主要是辨证论治,此例经验可供参考。
本方加黄柏、知母、元参,名滋阴降火汤,治阴虚火旺;加黄连、胡黄连,名二连四物汤,治气旺血虚,五心烦热,夜间发热;生熟二地同用,再加黄芪、丹皮、升麻、柴胡,名三黄补血汤,治亡血血虚,六脉俱大,按之空虚;去白芍、地黄,为末,水煎服,名佛手散,产前服用可治妊娠伤胎,难产者服之可使易产,产后服用治血虚头痛等。    注意,凡遇血崩、血晕(因大失血而晕厥)、产后大出血等症,不可单纯用四物汤,必须加用补气药如人参、黄芪等,并须结合具体证候随证加减。正如《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说:“此方能补有形之血于平时,不能生无形之血于仓促,能调阴中之血,而不能培真阴之本,为血分立法,不专为女科套剂也。”所以,那种以为本方为妇女病专用方,不论胎前、产后,随证加一二味,即认为可以取效的看法是不全面的,学者不可不知。
四物汤与归脾汤均能养血,治疗血虚之证。四物汤偏入肝肾,而以治血虚、血热、血燥为主;归脾汤偏入心脾,而以治疗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心脾血虚,怔忡健忘,惊悸不眠,四肢倦怠为主。四物汤单纯补血,归脾汤则可气血双补。
当归补血汤(《兰室秘藏》)
黄芪30克、当归(酒洗)6克,水煎,饭前服。
本方主用于劳倦内伤,血虚阳浮而肌热,面赤,烦渴引饮,脉大而虚;或大失血后,血虚阳盛,面色萎黄,口渴心烦,心慌,头晕等症。
方中用黄芪五倍于当归,是取“血脱者,益其气”和“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的理论为配方原则。以黄芪补脏腑之气,又以当归养血补血为引导,使气从之而生血,故名曰当归补血汤。全方寓有《内经》中“阳生则阴长”之意。
当归补血汤与四物汤皆为补血之剂。本方益气补血,生血之效速于四物汤;四物汤滋阴养血,仅能补有形之血于平时,不能生无形之血于急促之时。故抢救大失血时,常以当归补血汤随证加减;治疗血虚、血热、血燥、调理月经时,常用四物汤随证出入。
本方与人参养荣汤皆能治气血虚证。本方用于血虚而热,出现面赤,肌热、烦渴引饮、脉来虚大无力之证;人参养荣汤则善治气血俱虚,肢瘦体倦,畏冷怕热,食少便泄之证。当归补血汤功在补气以生血;人参养荣汤功在养荣而和五脏。
我常在治疗大出血时,应用本汤随证加减。例如1968年我曾在甘肃祁连山区农村治一例产后胞衣未全下(胎盘残留)而子宫出血不止已十余日的患者。其症面白唇淡,心慌气短,声低神疲,脉弱不食,腹部按之隐痛。即用此汤合生化汤随证加减(黄芪21克,当归12克,川芎6克,炮姜炭3克桃仁3克,益母草15克,丹参12克,柏子仁9克,艾炭9克,阿胶9克(烊化),棕榈炭9克,杜仲炭9克。急煎服)附注:因同时要排下残留胎盘,故黄芪与当归的用量,稍有变化。药后,胎盘顺利娩出而血止,仍以此方随证加减调理,很快即痊愈。仅供参考。
《内经》说:阳虚生外寒,阴虚生内热。血属阴,血虚则阳浮,故出现面赤、肌热、烦渴引饮等症,颇类似阳明白虎汤证。但仔细辨析,本汤证为内伤所致,为虚证;阳明白虎汤证乃外感寒邪入里化热,且有大汗、大热、大渴诸症,为实证。细察其脉象,本汤证脉虽虚大似洪。但按之无力;阳明白虎汤证则脉象洪大有力。最须注意详细辨认,不可误用。古人对当归补血汤证曾经有“若误投白虎必死”的告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