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焦树德方剂心得十讲4

 学中医书馆 2013-01-06
小蓟饮子
小蓟15克、生地24克、滑石12克、木通6克、炒蒲黄9克、淡竹叶6克、藕节9克、酒当归6克、炒栀子9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
本方治疗下焦湿热郁结而引起的尿血(排尿不痛)、血淋(排尿时疼痛)、小便赤热频数、小腹或少腹坠胀热痛等病症,舌苔薄黄而腻,或薄白微黄,舌尖发红,脉象数或滑数,或弦滑数(数主热,滑主湿,弦主痛)。
心主血与小肠相表里,小肠主泌别清浊,心热甚移于小肠,则下焦湿热郁结而湿热搏迫血分,血热外溢而成尿血或血淋。
本方以小蓟、生地凉血止血为主药;血溢离经则生瘀血,故辅以当归、藕节、蒲黄活血止血,并能引血归经,炒栀子清三焦郁火而凉血;佐以滑石、竹叶清心利小肠而清利湿热,滑窍通淋;使以木通导心热下行由小便而出,甘草(最好用甘草梢)缓急而止茎中(男子尿道)疼痛。请药共奏凉血止血、利湿清热、滑窍通淋的之功。
我除运用此方治疗尿血、血淋外,也常以本方去栀子、滑石,加黄柏炭10~12克、白茅根20~30克、桑寄生30克、川断炭12~15克治疗“镜下血尿”屡收良效。如上加减后,再去木通、竹叶,加仙鹤草30克、益母草15~20克、艾炭30克、阿胶珠10克,用于治疗妇女崩漏不止证属血热下元不固者有效。
本方一般多用于治疗下部出血,但我也曾用此方改小蓟为20~30克,藕节为30克,去木通、滑石、竹叶。加元参15~20克、白茅根30克、生侧柏15克、荆芥5~6克、白芨5~6克,用于治疗鼻出血和齿龈出血多例,均收理想的效果。
本方原为粗末,每用12克,煎水,食前服。后胜医家改为汤剂,各药的用量诸家多有不同。本文采用的是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方剂学》中的用量。我在临床上则常用为小蓟15~30克,生地30~50克,滑石12~15克,通草(或木通)6克,蒲黄9克,藕节9~15克,竹叶6克,当归6克,栀子9克,生草梢4.5克,谨供参考。我还常用我开的这张方子,去蒲黄、藕节、当归,加茯苓20~30克、猪苓15克、萹蓄15克、瞿麦15克、黄柏12克,治疗急性泌尿系感染,出现尿痛、尿急、尿频、尿赤、小腹热痛(或坠胀),舌苔或白或黄,脉象滑数者,常收良效。如兼有泌尿系结石者,可再加金钱草30克、海金沙12克、怀牛膝10克。
四生丸(生侧柏、生地、生艾叶、生荷叶)与小蓟饮子皆为凉血、止血的常用方剂。但四生丸多用于牙龈出血、鼻出血、咳血等上部出血;小蓟饮子则主用于下焦湿热而致的尿血、血淋等下部出血。
槐花散(炒槐花,侧柏叶、荆芥穗、炒枳壳)与小蓟饮子均为治下焦湿热郁结而致下部出血的方剂。但槐花散主用于大便下血,既能凉血、止血,又能疏肠中风邪;小蓟饮子则主用于小便出血,既能凉血,止血,又能利尿通淋。槐花散治在大肠,小蓟饮子治在小肠。
应用本方要注意方中药品主要是凉性药,以祛邪为主。如遇有尿血、血淋久久不愈而正气已虚的患者,则不能使用。
黄土汤
甘草、干地黄、白术、炮附子、阿胶、黄芩各9克、灶中黄土60克(煎汤代水),先用水800毫升左右,煮灶中黄土10分钟,去滓取汤,俟温,用此汤400毫升,煮其他药(需要时可加适量冷水),煎取200毫升;再用剩下的灶心土汤(如太少可稍加冷水)煎第二煎,也取200毫升。然后将两次的药汁相混合,分两次温服。
本方为温脾摄血之剂。方中灶心土(伏龙肝)温脾和胃,镇摄中焦为主药;辅以白术、炮附子温脾阳而祛中寒,以复脾统血之功;佐以地黄、阿胶养血止血;反佐黄芩,味苦坚阴,以防温燥太过而不利于止血;甘草和中调百药为使。诸药相合,温阳止血而不伤阴,滋阴养血而不妨脾,共达温阳健脾、养血止血之效。故能主治脾虚中寒,不能统血而致大便下血、呕血、吐血、衄血以及妇女血崩,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沉细弱之症。
我曾遵黄土汤意,重用伏龙肝,结合赤石脂禹余粮汤的配伍精神,治疗一例在切除脾脏、左肾及腹部肿瘤的手术中,为了减少出血、节约输血而往腹腔内灌注了0℃的冰水,术后床下又放置了大冰块(夏日防热),三日后患者恶寒高热,并同时出现吐血、便血,一日十余次的患者,在服用益气清解的汤药1剂后,因便血仍一日七八次,呕血频频不止,即又在前方中加:赤石脂15克,禹余粮20克,藿香10克,土炒白术10克,莲子肉10克,芡实10克,伏龙肝60克(煎汤代水),(原汤药中已有白芨9克、生藕节20克)。共进2剂,呕血、便血即基本止住,又经随证调理而愈。
我在临床上经常重用伏龙肝煎汤代水,煮服应证汤药,治疗脾虚不能统血而致的呕血、便血,多收良效。正如《本草汇言》论伏龙肝时所说:“脾胃因寒湿而致动血络,成一切失血诸疾,无用不宜尔。”
对于直肠癌患者出现的大便下血,我常在辨证论治的方药中,结合地榆槐角丸方和黄土汤的主要药品,重用伏龙肝,也能收到止血效果,并能强壮身体。
本方加艾炭15~30克、川断炭12~20克、桑寄生30克,可用于中焦虚寒,脾不统血而致的妇女崩漏病。呕血、便血、崩漏兼有气虚证者,可加党参(重证可用人参)10~15克以益气摄血。兼有心悸、失眠者,可加远志10克、炒枣仁15克(先下)、夜交藤15~20克。舌苔腻,胃纳差者,可加陈皮6克,阿胶改为阿胶珠。如呕血、便血来势凶猛者,也可加服三七粉3克,分两次冲服,或再加白芨10克、生藕节30克、棕榈炭30克水煎服。痔疮便血属于虚寒证者,可用此方加槐花炭10克、槐角10克、地榆炭20克、防风5克治疗,有良效。
本方与赤小豆当归散(赤小豆、当归)均治便血。但本方治远血(先大便后出血),赤小豆当归散则治近血(先出血后大便)。
本方与柏叶汤(柏叶15克、干姜6克、艾叶6克)均治吐血、便血。但本方适用于中焦虚寒,脾阳不振,脾不统血而致的吐血、便血。柏叶汤适用于吐血属中焦虚寒者,以治寒证吐血为主。
近些年来,我常用此汤随证加减用于治疗溃疡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溃疡性结肠炎便血、直肠癌便血、痔疮出血等,证属于脾虚中寒证脾失统血者。
注意,呕血、便血血色鲜红,口渴引饮,舌苔黄腻者,或兼外邪,恶寒发热等症者,均不宜用本方。
当归六黄汤
当归9克、生地黄12克、熟地黄12克、黄芩9克、黄连6克、黄柏9克、黄芪18克,水煎服。附注:原方为各药等分,共为粗末,每用15克,水煎服。现多用为汤剂,故用量稍有更动。
注本方主要用于治疗阴虚盗汗,阴虚有火,面赤口干,唇燥心烦,便干尿黄,舌红脉数之证。
汗乃心之液。脏腑表里之阳,皆心所主,以行其变化,随其阳气所在之处而生津,亦随其火扰之处泄而为汗。阴阳平和之人,白天卫气行于阳,则人醒,夜间卫气行于阴,则入睡。如此阴阳既济,即为正常。阴虚火旺之人入睡时,卫气入里行于阴,阴虚不能济阳,阳火盛而扰于阴,阴液失守则外走,此时因卫阳内扰而表虚,失其固摄,阴液外泄,形成盗汗。人醒卫气又行于阳而出表,阴不受阳扰而静,卫阳出外而表实,故汗止。此即阴虚火旺致盗汗之理。本方以当归养血荣心为主药;二地滋阴凉血为辅药;佐以芩、柏泻火而坚阴,阴坚则汗不外泄,热清则火不内扰,黄芪益气固表,既能补卫表之阳,又能摄外泄之液(配当归则养血益心之功更著);以黄连入心清火,以安心之所主为使药。诸药合用,滋阴清热,固表止汗,而达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之目的。
我用此方治疗阴虚盗汗时,常常再加生白芍、生龙骨、生牡蛎、元参、浮小麦等。曾治一中年妇女,颈生瘰疬,人体消瘦,下午低热,夜间盗汗,舌质微红,苔薄黄,脉象沉细而数。辨证为气郁生火,郁火伤阴,阴虚盗汗之证。治以滋阴降火、舒郁柔肝法。方用当归六黄汤合消瘰丸加减:生地15克,元参30克,生牡蛎30克(先下),生白芍12克,炒黄芩10克,知母10克,黄柏10克,浙贝母10克,香附10克,生黄芪12克,当归5克,浮小麦30克,胡黄连6克,水煎服。随证加减共进60剂,盗汗止,低热除,食纳增,瘰疬消。
治疗盗汗时要注意,杂病的盗汗与伤寒的盗汗不同。伤寒盗汗多为半表半里之邪未尽,表里失和所致,故以和表里为主。杂病的盗汗则为阴虚火旺所致,故以救阴清火为主。不可混淆。
再须辨者:肝气有余,而致肺虚盗汗者,以当归六黄汤为主;肝血不足,而致心虚盗汗者,以酸枣仁汤为主;若兼肾阴虚者,宜加龟板、鳖甲、天冬、知母之类。
本方养阴清热之力较强,对阴虚火旺中焦气强者适用。因本方苦寒伤中的药味较多,故对兼有脾胃虚弱、纳少便溏者忌用。
复元活血汤
柴胡12克、天花粉9克、当归9克、红花9克、桃仁9克、穿山甲9克、大黄6~9克(酒浸)、甘草6克,水煎2次,混匀,分2次服,兑入黄酒为引,以利为度。附注:原方为诸药共为粗末,每服30克,水煎服。今改汤剂,用量稍变动。
本方主治跌打损伤、砸伤、扭伤、坠伤等而致瘀血留滞、胸胁疼痛、痛不可忍等症。
凡受外伤,体内皆可产生瘀血,致经络瘀阻而发生疼痛。除伤处疼痛外,也可因经络的关系而发生别处疼痛。因肝主藏血,肝脉布两胁,故无论伤在何处,瘀血常常留于胁下而发生胸胁疼痛难忍等症。    本方以柴胡引药入肝为主药;当归活血,甘草缓急,共为辅药;以桃仁、红花、穿山甲、天花粉破血润燥为佐药;大黄涤荡败血,推陈致新为使药。瘀血去而痛自止。
本方与七厘散(血竭 30克,麝香0.36克,冰片0.36克,乳香4.5克、没药4.5克,红花4.5克。朱砂3.6克、儿茶7.2克,共为细末,每次服1.5~3克,亦可外敷)均治跌打损伤,瘀血疼痛。本方用于疼痛偏于胸胁者,七厘散则全身何处疼痛均可使用。
本方与活络效灵丹(当归、丹参、乳香、没药,水煎服)相比,本方主治跌打压扑瘀血留滞于胁下,或跌打损伤的经络疼痛难忍者;活络效灵丹则主治气血凝滞之心腹疼痛、癥瘕积聚、肢体疼痛、疮疡内痈、子宫外孕等。
我在临床上对瘀血所致诸病者,常用本方随证加减治疗,每收良效。例如有一中年妇女因山顶坍塌而被砸伤,四根肋骨骨折,胸椎两节压缩性骨折,并发血气胸,经抢救后,遗留有胃脘发胀,腹痛,腰痛,呕吐一日七八次,晚间也吐,吐前打哈欠、流眼泪、打冷战,小腹胀痛难忍,大便秘结5~7天1次,干燥如球,排便非常困难,右半身麻木,以上肢为主,睡眠不佳等,一年半有余不得治愈。查其舌上有瘀斑,唇色较暗,舌苔黄厚,脉象弦滑较细。辨证属于瘀血所致的腹痛、呕吐、便秘。治以活瘀、降逆、润肠、通腑。处方用复元活血汤加味:柴胡15克,当归12克,红花9克,桃仁9克,炙山甲6克,赤芍12克,瓜蒌45克,生大黄9克,刘寄奴12克,生赭石30克(先煎),珍珠母30克(先煎),生甘草6克,芒硝6克(分二次冲服)。共进12剂,诸症减轻,已不呕吐,大便一日一行。以后宗此方随证加减,经治疗4个月而痊愈。多次随访,一直正常工作。
我还用本方组方精神结合麻黄附子细辛汤治愈了一位腹部手术后(手术亦可致瘀血)又因输血浆、受凉而发生少阴病(过敏性休克,血压过低)的患者。其药方如下,谨供参考:桃仁10克,红花6克,酒大黄5克,当归6克,炙麻黄3克,制附片2克,细辛2克,生熟地各12克,木通5克,五味子6克,桑螵蛸10克,西洋参12克(另煎兑入),连翘15克,服3剂。
如疼痛较重,痛处较多者,可再加三七粉(冲服)、乳香、没药、丹参、刘寄奴、泽兰、鸡血藤、郁金、川芎等,甚至再冲服七厘散。兼有攻窜疼痛者为气滞血瘀,可酌加香附、木香、青皮之类以行气,使气行血行。上肢疼痛者加桂枝、片姜黄;后背疼痛者加羌活、葛根;胸部闷痛者可加枳壳、桔梗;下肢疼痛者可加牛膝、泽兰;腰痛者可加补骨脂、杜仲、川续断。
近代也用此方随证加减治疗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结节性红斑、风湿性关节炎(有风湿结节者)等病,见有瘀血阻滞证者。
孕妇及无瘀血者忌用。
肾气丸
干地黄240克(后世多用熟地)、山萸肉、山药各120克、泽泻、茯苓丹皮各90克、桂枝(后世多用肉桂)、炮附子各30克,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15~25丸,日服2次,温开水或淡盐汤送下。
此方又名崔氏八味丸、八味地黄丸、桂附地黄丸、桂附八味丸、金匮肾气丸、八味丸等,作为汤剂使用(将剂量参考比例适当减少)时,又称八味地黄汤。
此丸主治肾阳虚,命门火衰,不能生土,脾胃虚寒,而饮食少进,泄泻腹胀;或下元虚衰,阳痿精寒,下腹疼痛,下半身畏冷,夜间多尿,腰酸膝软,头晕耳鸣,小便不利或频数,以及痰饮咳喘(吸气困难)、消渴、脚气等。
本方是以补肾阳为主而阴阳双补的方剂。肾为水火之脏、阴阳之宅。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故以地黄、山药、山萸肉、茯苓、丹皮、泽泻濡润之品补肾阴以壮水之主;肉桂、附子辛润之品补肾阳(命门之火)而益火之源。桂、附的用量为地黄的1/8,正符合《内经》“少火生气”的精神,如用量过大则会造成“壮火食气”而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命门真火既不可衰,亦不可亢。本丸纳桂、附于滋阴药中,意不在补火,而在微微生火,即生肾气,故不叫温肾丸而名之为“肾气丸”。正如张景岳所说:“善补阳者,阴中求阳。”先天之肾火,又可暖生后天之脾土,后天之脾土又可制先天之肾水,水火相互为用。此先后二天相互制约而化生万物之理也。肾主下元,主藏精,司二便,肺为肾之上源,输布精气,金水相生,上下相依,宣发肃降营卫气血,输化不息。知此,则本方所治诸证之理自明。
近代常用此方随证加减治疗性神经衰弱、肾炎、慢性气管炎、哮喘、肺气肿、冠心病、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妊娠中毒、功能性子宫出血、原发性高血压、前列腺炎、糖尿病、红斑性狼疮、尿崩症等,经中医辨证属于肾阳虚者。近代药理实验亦证明,八味地黄汤有降低实验动物的高血糖作用;六味地黄汤有降低实验动物肾性高血压作用;单味地黄醇浸膏对离体蛙心低浓度时有强心作用,高浓度则有抑制作用;煎剂对中毒性肝炎有保肝作用;在试管内对某些真菌有一定抑制作用,等等。
我治疗消渴(糖尿病、尿崩症),用本方去附子加五味子、元参、天花粉,特别重用生地,上消及中消明显者再加生石膏30~40克、葛根10克,常常取得良好效果。药方举例如下:
(1)治消渴(糖尿病):生地30~60克,山萸肉10克,山药15~20克,茯苓12克,泽泻10克,丹皮10克,生石膏30克(先下),五味子10克,葛根12克,天花粉15克,天冬10克,紫肉桂2~3克。水煎服,每日1剂。
另用生地30克、山萸肉10克、山药15克、茯苓12克、泽泻10克、丹皮10克、紫肉桂2克、五味子9克,煎水1~2暖水瓶,代水饮,口渴时即饮此水。随着病情减轻,饮水减少,煎水亦渐减少,直至不渴时即可只服汤药,不再煎饮此水。经过较长时间的治疗,可使血糖降到正常水平,尿糖转阴。
(2)治下消(尿崩症):生熟地各20~30克,山萸肉10克,山药12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丹皮10克,紫肉桂2克,五味子6~9克,益智仁9克,覆盆子10~20克,桑螵蛸10~20克,乌药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经过较长时间的服用,不但症状消除,全身气力增加,并可使尿比重渐渐恢复正常。
我曾治疗一中年男子,左臼齿疼痛,不红不肿,夜间加重,牙齿微有动摇,经口腔医院以及几个医院口腔科治疗半年多不愈,腰酸腿软,两尺脉弱,诊为肾虚牙痛,用八味地黄汤加减,服药3剂,霍然痊愈。
八味地黄丸再加牛膝、车前子为济生肾气丸,适用于治疗肾阳虚小便不利、脚肿、腰部酸重等症。我用此方随证加减治疗老年男子前列腺肥大,小便不利,证属肾阳虚不能化气利水者,每收满意效果。    本方加五味子、鹿茸,名十补丸,适于治疗肾阴阳俱虚之两尺微弱、耳鸣耳聋、头昏而晕、足冷膝软诸症。
肾阳虚而气喘,吸气比呼气困难,吸气不能深纳丹田,或兼足冷面黑而红、两尺脉细弱诸症,可用本方加炒苏子、杏仁、党参、蛤蚧尾粉(冲服)等治疗。病情重者还可加服黑锡丹,每次服2.5~3克,可补肾平喘。
右归丸与本丸均为补肾阳之剂,但右归丸比肾气丸温补之力更强。凡肾阳虚精血不足之证用肾气丸药力不及者,皆可用右归丸治之。
右归饮与本方相比,温补肾阳之力较大,不但可用于命门火衰之证,因肾阳不足而出现的真寒假热证,也可用之治疗。
注意:肺肾阴虚,阴虚内热而干咳无痰,颧红盗汗,舌红苔少,咽干口燥诸症,皆忌用。
六味地黄丸
熟地240克、山萸肉120克、山药120克、丹皮90克、泽泻90克、茯苓90克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次服1丸,每日服2次,淡盐汤或温开水送服。
也可以把上述各药的用量减为1/10量作为汤剂水煎服,即名为六味地黄汤。
本方为滋补肾阴最常用的方剂,因为肝肾同源,所以也可以养肝阴,但以补肾阴为主。
本方主治肾阴不足,精血亏损,腰膝痿软,憔悴羸弱,虚火炎上,发热咳嗽,虚火牙痛,消渴淋漓,头目眩晕,耳鸣耳聋,足跟作痛,遗精盗汗,舌燥喉痛,脉象细数或尺脉虚大者。
方中以熟地滋阴补肾生精填髓,壮水之主,作为主药。山萸肉温肝敛阴,涩精秘气,山药益肺健脾而补脾阴,肝肾同源,养肝阴亦即补肾阴,土生万物,滋脾阴亦即益肾阴,二药共助熟地滋补肾阴为辅药。主辅药能补肾、肝、脾三脏。但这三药补而腻滞,故又以泽泻宣泻肾经浊邪,以防熟地补肾之腻;丹皮清肝泻热,以除山萸肉温肝敛阴之滞;茯苓淡渗脾湿,以免山药补脾中满之壅。六药相合,三补三泻,使此方有收有散、有补有泻,补而不滞,泻而不伤,成为滋补肾阴的代表方剂,可以大补元阴。
现代常用此方治疗高血压病属于肾阴虚而现手足心发热、头晕、烦躁、腰酸膝软、大便干燥、尺脉虚大者,常加玄参、生石决明、钩藤、牛膝之类。
我对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出现口渴引饮,小便频多,性急烦躁,颧红低热,心惊心悸,消谷善饥,大便干涩,脉细数或弦数,重按无力,尺脉较弱等症者,以此方加减常收佳效。举方例如下:生地30克,山萸肉10克,山药12克,泽泻10克,丹皮10克,玄参30克,生白芍12克,生石膏30克(后下),天花粉15克,生牡蛎30克(先下),川贝母10克,香附10克,炒黄芩10克,珍珠母30克,水煎服,须服用l~2个月,如有效,可继服。
对于红斑狼疮出现发热、身面有红斑、舌红苔薄黄、夜间口渴盗汗、腰酸腿软、脉沉细而数者,可用本方加丹参20~30克、红花10克、玄参10~20克、桃仁10克、刘寄奴10克、白藓皮15~30克、白薇10克、炙山甲6克、苦参12~20克等随证出入,并把熟地改为生熟地同用。
对阴虚火旺,性欲亢奋,阴茎易举之人,必令其清心寡欲,服药治疗。若误认为肾气足而纵欲,是速其死。可用本方加牛膝、知母、黄柏、龙胆草、木通、车前子、玄参、天冬,并加重泽泻用量来治疗。
本方加肉桂30克名七味地黄丸,可治肝肾不足,筋骨失养的筋骨疼痛、脚软懒行,木中无火的手足牵引,肝经血虚火燥的筋挛等症。此方有辛以润之、引火归源的作用。
本方加五味子,名都气丸,可益肺滋肾而治劳嗽。
加肉桂30克、五味子60克,名加减八味丸,治肾虚火旺之发热作渴、口舌生疮或牙龈溃烂、咽喉疼痛等症。
本方加黄柏、知母各60克,名知柏八味丸或知柏地黄丸,主用于阴虚火旺,骨痿髓枯,尺脉躁旺及肝阳上升者。但注意脾胃虚弱大便溏泄者忌用。
加麦冬90克、五味子60克,名麦味地黄丸,又名八仙长寿丸,治虚劳发热、劳嗽、肝肾阴虚、口燥烦渴等。
加枸杞子、菊花各90克,名杞菊地黄丸,用于治疗肝肾虚而视力减退、视物不明等症。
加柴胡、白芍各适量,名疏肝益肾汤。肝肾阴虚,肝血不足,木旺克土,而胃脘疼痛,大便干燥者,用逍遥散而不愈者,均可用此方。
加五味子60克、生地90克、当归60克,名抑阴肾气丸,治诸脏亏损,胸膈痞闷,发热,潮热,或寒热往来,五心烦热,口渴,月经不调等症。
加当归、白芍、柴胡、枣仁、山栀,名滋水清肝饮,可治胃脘燥热疼痛、气逆左胁痛、呕吐酸水等症。
加白芍90克、菊花90克、当归90克、枸杞子90克、白蒺藜90克、石决明120克,即(近代通行方)明目地黄丸。功能滋肾养阴,平肝明目,主治肝肾虚而致的视力减退、视物模糊、夜盲、目涩多泪等症。    本方与左归丸、左归饮均补肾阴,但左归饮纯甘壮水,滋补肾阴之力更强些;左归丸加有血肉有情之品,滋肾填精、养肝补血之力更大于以上二方。
本方由纯阴之品组成,凡气虚脾胃弱,消化不良,大便溏泄者忌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